02.27 那群沒有東歸的土爾扈特人|大象公會

在今天的俄國西南部,當年沒有東歸的那群土爾扈特人依舊在努力掙脫20世紀黑暗歷史的陰影。

文|李希光

對於土爾扈特,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大概是歷史課本提及的土爾扈特東歸。

公元1771年,英雄渥巴錫帶領土爾扈特部民眾,脫離沙俄的統治,從今天伏爾加河沿岸一路向東跨越中亞,最終抵達新疆。後來,乾隆皇帝特將天山巴音布魯克與今天額濟納旗劃給了渥巴錫帶領的土爾扈特民眾,作為獎勵。

然而,並非所有的土爾扈特人都跟隨渥巴錫回到了中國。一部分土爾扈特人依然留在伏爾加河沿岸,當地稱他們為卡爾梅克(Калмыкия),並作為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共和國留存至今。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2019年8月,我在穿行俄羅斯聯邦的行程中,造訪了這片土爾扈特人的聚居地。

從斯大林格勒戰役發生地的斯大林格勒(今叫伏爾加格勒)一路南下500公里,穿越進入南俄草原最乾旱的地帶,看到藏傳佛教的喇嘛塔與隨風飄舞的經幡,便進入到卡爾梅克。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卡爾梅克共和國的沿途風景(筆者所攝)

今天的卡爾梅克共和國是整個歐洲唯一信仰佛教的地區。

首府埃利斯塔的城中心矗立著一座著名的佛寺,它是所有卡爾梅克人,甚至是歐洲佛教徒的聖地。每到清晨,佛寺會舉行大規模的講經說法活動,除了本土的信眾,還能看到大量的斯拉夫信徒與周邊歐洲的信眾們來這裡參拜禮佛。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卡爾梅克的藏式佛塔(筆者所攝)

今天,卡爾梅克生活著大約30萬人。相較於俄羅斯聯邦其他各邦都由斯拉夫人為主體,卡爾梅克共和國的蒙古族比例接近百分之六十,斯拉夫人比例很小,隨處可見熟悉的亞洲蒙古人面孔。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今天還在遊牧的卡爾梅克人(筆者所攝)

作為遊牧民族的棲身之所,這片土地遠算不上水草肥美。它是俄羅斯最乾旱的區域之一,深處南俄草原腹地,既遠離北伏爾加河的灌溉區,也很難受到北高加索山脈冰川融水的恩惠,更無大型的淡水河流穿過。耐旱的雙峰駝與山羊成了今天卡爾梅克人的主要家畜。

然而早在一兩個世紀之前,情況遠非如此。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卡爾梅克共和國郊區(筆者所攝)

渥巴錫留下的子民

今天的卡爾梅克人,在歷史上曾屬於漠西蒙古(衛拉特蒙古)的一支。

17世紀,漠西蒙古解體為杜爾伯特、準噶爾、和碩特、土爾扈特等部。隨著準噶爾部不斷強盛,逐漸控制天山南北,周邊的俄國人與哈薩克人也逐步擴張,土爾扈特部處境愈發逼仄,開始了由從今新疆額爾齊斯河上游地區前往伏爾加河三角洲的大遷徙。

1630年,土爾扈特人在今伏爾加河下游附近站穩腳跟。土爾扈特人在裡海和黑海之間的廣大區域建立了卡爾梅克汗國,頻繁與當地各民族、部落開戰,很快稱霸北高加索。

「卡爾梅克」一詞源自突厥語,最初是伊斯蘭世界對衛特拉蒙古的稱呼之一,意為「殘餘的人」、「留下的人」,這可能是指土爾扈特人是唯一嵌入伊斯蘭世界腹地的佛教徒。土爾扈特人接受了這一名稱。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自東遷以來,土爾扈特人一直信奉藏傳佛教格魯派(筆者所攝)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人口增殖,土爾扈特牧場再次出現人多地狹的狀況。阿玉奇汗1724 年去世後,土爾扈特貴族爭奪汗位,陷入內亂,又引來正處在擴展期的沙皇俄國的干涉。

在與當地其他民族的鬥爭間,卡爾梅克很早就被俄國收為名義上的附庸國。1673年起,沙俄與卡爾梅克汗國建立軍事同盟,徵召其麾下的蒙古騎兵加入俄軍對奧斯曼帝國和瑞典作戰。而另一面,沙俄則招募南俄的哥薩克人與伏爾加德意志人侵吞卡爾梅克的牧場與土地,甚至施壓迫使土爾扈特人皈依東正教。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卡爾梅克博物館內關於1722年彼得一世與的阿玉奇汗會面的巨幅畫像(筆者所攝)

1761年,渥巴錫繼承汗位後,卡爾梅克在沙俄壓迫下已是民不聊生。牧民大批陷入貧困,甚至把孩子賣給俄人為奴。渥巴錫向當時的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多次抗議,結果被置之不理。幾乎同時,從東方傳來了準噶爾部被清朝攻滅,伊犁一帶牧場清空、千里無人煙的消息。

明末清初,準噶爾部崛起,成為中亞、新疆、青海、西藏地區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1757年,清朝徹底擊敗準部後,乾隆決定對準噶爾人「全行剿滅」,加之天花疫情的助力,準部幾乎滅絕。中亞各族掀起了搶佔準噶爾牧地的熱潮。擺脫俄羅斯人控制,東歸故土的想法在汗國蔓延開來。

於是,渥巴錫決定率部東遷歸國,最終衝破沙俄與中亞各民族的重重阻礙抵達新疆,這便是人們熟知的「東歸英雄」的故事。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隨渥巴錫一同東歸。

根據卡爾梅克人的傳說,渥巴錫穿越伏爾加河時正直冬末初春之季,伏爾加河河流封凍即將解除。雖然渥巴錫率領的大部分土爾扈特人成功穿過伏爾加河,但仍有13000戶因河流解封永遠留在了河的西岸,成為今天卡爾梅克人的祖先。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18世紀的卡爾梅克汗國,位於今天的卡爾梅克共和國以東,主體在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境內,以肥沃的伏爾加河三角洲為核心區域

當然,故事也存在另一種可能。

卡爾梅克汗國從來不是整齊劃一的現代國家,而是鬆散的部落同盟,卡爾梅克的土爾扈特人也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多個部族,其間不乏爭鬥。卡爾梅克人的祖先也可能只是另一個與渥巴錫有矛盾的部落而已。

鷹徽和紅星下的血淚

在阻止渥巴錫逃亡失敗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宣佈廢除卡爾梅克汗國,將所有權力歸入阿斯特拉罕省。可汗的頭銜也被廢除,剩餘的卡爾梅克人被分割安置,其領袖由沙皇任命。俄國取得了對卡爾梅克的絕對統治權。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1823年的阿斯特拉罕省地圖。阿斯特拉罕是沙俄18世紀最重要的殖民成果之一

在沙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俄羅斯農民開始在此墾殖定居,優質的土地逐漸被俄國蠶食,可以放牧的土地越來越少。1806年,俄國設立了「十俄裡區」,將卡爾梅克人的放牧區限制於裡海與伏爾加河沿岸的狹小地域。

在此過程中,卡爾梅克人遭到重創:人口由1803年的約250萬,跌落到1863年的約100萬,再到1896年的45.3萬。

與此同時,涉足歐洲大戰的俄國對卡爾梅克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徵兵。從19世紀初開始,沙俄徵募卡爾梅克人,先後參加了歷次拿破崙戰爭、克里米亞戰爭與歷次俄土戰爭。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1812戰爭中的卡爾梅克騎兵團

最先編成建制的,是被安置在頓河流域與哥薩克為鄰的卡爾梅克人。他們很快同頓河哥薩克一樣,組成頓河卡爾梅克騎兵團,參加了1805年被拿破崙擊敗的奧斯特利茨戰役。

此後,俄國開始專門組建由卡爾梅克人組成的軍隊,先後成立了「斯塔夫羅波爾·卡爾梅克騎兵團」、「卡爾梅克第一騎兵團」與「卡爾梅克第二騎兵團」等多個軍團。

在第一次衛國戰爭勝利後,卡爾梅克騎兵與其他俄軍一起追擊拿破崙,並於1814年隨同俄國軍隊一起進軍巴黎,成為歷史上唯一佔領過巴黎的蒙古騎兵。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19世紀進軍巴黎的俄國軍隊

但這些戰爭對卡爾梅克人而言並不意味著榮耀和勝利。戰爭是為了俄帝國的擴張,而卡爾梅克人除了餬口的軍餉外一無所得。

戰爭黑洞吞噬了大量青年勞動力,進而又間接導致卡爾梅克人家鄉的牧場被哥薩克人以及阿斯特拉罕人大量侵吞,加劇了其人口的萎縮與部族的衰落。

俄國為了軍事貿易的需要,在1865年侵吞了原卡爾梅克帝國遊牧的草場上建立了埃利斯塔城,這成為卡爾梅克牧區上興起的第一座城市,並在1917年俄國革命之後成為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的首都。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1918年歐洲民族地圖上的卡爾梅克人居住範圍

然而,革命的到來只是將卡爾梅克人推向了更加悲慘的命運。

1917年,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爆發。卡爾梅克人擁護二月革命,但由於多年的軍事傳統,許多卡爾梅克人在內戰中支持舊俄軍為主的白軍。

紅軍佔領阿斯特拉罕後,對卡爾梅克人,尤其是對佛教寺廟和僧侶大肆報復,結果導致紅軍中大量卡爾梅克人叛逃。隨著白軍覆滅,大量卡爾梅克貴族與知識分子被處決。

內戰結束後,蘇俄政府成立卡爾梅克自治州,後來改組為卡爾梅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但卡爾梅克人並未享有多少自治權利。

1930年,斯大林開始了大規模的佛教破壞運動。這次運動幾乎波及整個蘇聯控制的蒙古地區,從今蒙古國,到俄國治下的貝加爾邊疆區、布里亞特,再至卡爾梅克,蒙古人聚集區的藏傳佛教寺廟幾乎無一倖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前期卡爾梅克的佛教活動與喇嘛

1929到1937年間,卡爾梅克和蘇聯其他地區一樣展開了農業集體化運動。95%的卡爾梅克人被強制定居,遊牧生產方式從此被農業和養殖業取代,饑荒也尾隨而來。到1939年,其人口較之1897年下降了30%。

這些政策讓不少卡爾梅人對蘇聯政權充滿憎恨。

1941年,納粹德國入侵蘇聯。卡爾梅克共和國所處的裡海與黑海沿岸臨近巴庫油田,是蘇德所爭奪的戰略要地。1942年夏,德軍殺到。部分卡爾梅克人反戈一擊,轉而加入德軍,以期擺脫蘇聯的統治。其中最著名的部隊,是由5000餘人組成的卡爾梅克志願騎兵軍(Kalmückisches Kavalleriekorps)。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但幻想很快破滅。隨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潰敗,德軍在1943年退出了北高加索地區,蘇聯恢復了統治。

儘管大多數卡爾梅克人都忠於蘇聯,有超過兩萬人在蘇軍中服役,有8人在戰爭中獲得「蘇聯英雄」榮譽,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為躲避德軍而內遷,卡爾梅克人表現出的反叛還是遭到了蘇聯的整體性報復。

1943年10月,斯大林同意將卡爾梅克人流放到西伯利亞。當年12月,蘇聯宣佈廢除卡爾梅克共和國,境內的所有卡爾梅克人被指控同納粹合作、反蘇行為,處罰是強制遷移至西伯利亞。

流放行動的總規模據統計達到93139人,佔到1939年統計人口的約87%,考慮到大量人口因逃避戰火離開了卡爾梅克,這一比例還要更高,只有嫁給其他族裔的婦女得以倖免。

此後幾年裡,甚至紅軍中的卡爾梅克士兵也遭到清洗。約有15000名卡爾梅克士兵被從前線送往勞改營。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在二戰中參加紅軍的卡爾梅克士兵,也沒有逃脫被驅逐和流放的命運

大量卡爾梅克人被流放至中亞及西伯利亞墾荒,不少人在途中就因惡劣條件而死亡,達到目的地後,又有許多人死於寒冷與飢餓。

大流放持續了13年。散落在西伯利亞大地上出生的整整一代人甚至無從習得他們自己的語言或傳統。卡爾梅克人的人口與文化遭到無可挽回的損失。

直至1956年,赫魯曉夫在秘密報告中譴責斯大林的民族流放政策後,卡爾梅克人才得以逐步返回故土。次年,卡爾梅克再次成為蘇聯的自治州,進而恢復為卡爾梅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到1959年,境內的卡爾梅克人數量恢復到64882人,比1939年減少了40%。

但大流放依然是不可觸及的禁忌。

當地人回憶,長期以來,蘇聯官方一面紀念參加紅軍的戰鬥英雄,同時反覆批鬥同納粹合作的卡爾梅克志願騎兵軍,強化卡爾梅克人的歷史負罪感。在民間,卡爾梅克人則被俄羅斯人視為叛徒,普遍的歧視給一代人留下心理創傷。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1943年用火車貨運車廂運輸卡爾梅克人的場景

官方對於大流放保持沉默,飽受苦難的卡爾梅克人也習慣了沉默,年輕一代甚至根本不能意識到民族命運經歷過的磨難,只知道父母輩都曾在西伯利亞客居。直到1988年蘇聯解凍,它才重新進入公共輿論。1989年11月14日,蘇聯最高委員會宣佈斯大林的所有流放都是「非法和有罪的」。

1993年12月,在大流放50週年時,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頒佈《關於為卡爾梅克民族恢復名譽的措施》的總統令,曾被流放的卡爾梅克人才得到真正平反。

現實與未來

蘇聯解體後,卡爾梅克作為自治共和國的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卡爾梅克不但曾經的名譽得到恢復,同時也重新獲得了已經丟失已久的自治權利。

儘管如此,卡爾梅克的發展仍困難重重。

在蘇聯計劃經濟時代,卡爾梅克允許發展的產業幾乎只有畜牧業和農業,結構極為單一。1950年代起,蘇聯在草原地帶的過度放牧和強行推廣的灌溉農業造成了嚴重的荒漠化,並在1993年由聯合國認定為「環境災難地區」。歷史包袱嚴重限制了它的社會發展。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卡爾梅克共和國的荒漠化狀況(筆者所攝)

1993年,富商基爾桑·伊柳姆久諾夫(Kirsan Ilyumzhinov)當選卡爾梅克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一直任職至2010年。其經濟政策除了開發石油,就是提供稅費優惠,像霍爾果斯一樣鼓勵境內其他地方的公司來當地註冊避稅。但這兩點都很難造福普通人。

較之經濟民生,當代卡爾梅克最顯著的成就在於民族文化的復興。

1992年起,在蘇聯時代長期被壓制的佛教解禁,各種佛事活動也得到恢復。蒙古人傳統上信奉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在卡爾梅克開始了報復性增長。

今天的卡爾梅克人幾乎全民信仰藏傳佛教,埃利斯塔街頭隨處可見藏式的佛塔。城市之外的牧民和農民家庭常去就近的佛寺禮佛、拜佛,城市裡的年輕人也對佛教充滿興趣。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卡爾梅克佛寺中的信徒(筆者所攝)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埃利斯塔的釋迦牟尼大金寺(筆者所攝)

當代卡爾梅克還試圖恢復蒙古語言。

1943年大流放以後,卡爾梅克人對傳統卡爾梅克蒙文的傳承幾乎斷裂。1957年,卡爾梅克人雖被允許返回故鄉,但俄語已被確立為卡爾梅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官方語言,開始在教育系統內強制推行。

與同樣受蘇聯影響深遠的蒙古國相比,卡爾梅克人由於經歷了長達13年的大流放,不但文字被廢止,一代人的母語能力也幾乎完全喪失。我在埃利斯塔向當地人詢問蒙語使用情況時得知,目前卡爾梅克正效仿蒙古國,制定了一套自上而下的語言恢復體系,準備推廣實施。

與希望恢復老懞文不同的蒙古國是,卡爾梅克的蒙語復興計劃更多還只是想恢復基本的母語能力。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埃利斯塔街頭的俄語文字(筆者所攝)

卡爾梅克人正在重新尋找和樹立民族歷史文化。

無論是街頭巷尾的公共設施,還是博物館內的陳設,都能發現典型的蒙古風格裝飾。土爾扈特可汗的形象也隨處可見。當地博物館內專門展示了末代可汗渥巴錫東歸的路線與事蹟,以及近年來中國土爾扈特後人與俄國卡爾梅克人之間的民間交流。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埃利斯塔街景(筆者所攝)

那群没有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象公会

· 成吉思汗(筆者所攝)

某種意義上說,今天的卡爾梅克人正在重新學習那些蘇聯曾力圖讓他們遺忘的東西,並通過恢復佛教信仰和歷史傳統,重新找到被20世紀黑暗歷史所摧毀的自尊心。看起來,他們的確在其中找到了自信。

然而,正如很多觀察者發現的那樣,卡爾梅特人所恢復的這些傳統,往往是嶄新的、外來的,也是不完整的。他們對蒙古文化的重新學習幾乎與蒙古國同時,但由於歷史的斷裂,難度遠比後者艱鉅。

今天的卡爾梅克人活得依然不算好。但無論如何,這仍是卡爾梅克人近現代歷史上最幸福的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