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戰“疫”不停 華北空管局完成應急備用管制席位搭建

戰“疫”不停 華北空管局完成應急備用管制席位搭建

圖:華北空管局完成應急備用管制席位搭建

民航資源網2020年2月29日消息:2月29日2時30分,航管樓和北京終端管制中心自動化系統重啟成功,標誌著華北空管局順利完成了全部管制席位本地、異地備份的搭建工程。此舉是華北空管局落實民航局保安全運行、保應急運輸、保風險可控、保精細施策工作要求的一項重要舉措。備份席位可滿足特殊情況下管制員快速更換席位,保證空管指揮不間斷。

在兩週的時間裡,華北空管局技術保障中心協調配置了20個本地管制備用席位以及16個異地管制備用席位。如果現有席位產生疑似病例,周邊管制員均需要更換席位,那麼技術人員在本地搭建的備用席位可以滿足實時不間斷指揮需求,席位轉換可以無縫連接。而搭設在首都機場航管樓的異地備用管制室,可以應對因本地管制席位出現疑似病例或大規模疫情爆發時,集體更換管制席位的情況。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設備保障部門制定了三套應急響應方案。經過反覆推敲、論證,最終確定了區管、終端屬地配置、航管樓異地全備份的兩個階段管制備份席位搭建方案。

方案確定後,設備保障部門即刻集結高、精、尖技術力量,在做好值班員防護的同時,聯合技術骨幹,打響了搶時間、搶進度、不降質量的建設攻堅戰。在備份席位搭建的過程中,多半技術人員吃在食堂、睡在宿舍,加班加點甚至三、四天不回家。

劉辰開一刻不停地穿梭在辦公室和機房中,核對資料、測試、鋪設電纜、打線、配置數據、再測試,有時甚至工作到凌晨。戴著口罩工作呼吸不順暢,尤其是鋪設電纜的時候,整個人要趴在地上抻拉電纜,大幅度和長時間地重複一個動作使他臉頰憋的通紅,汗水不時流進眼睛裡、滴在地板上,結束後衣服都溼透了。

李廣紅立刻帶領四名技術人員歷時12小時,完成了鋪線、光纖衰減測試。此次鋪設的光纜和電纜共計30餘公里,從區管中心,途經生產運行中心、T3航站樓空管設備機房、T2航站樓空管設備機房,最後到達航管樓異地備份區域。

2月20日,首都機場航管樓、北京區域管制中心的技術人員相繼開始備用席位信號線纜鋪設工作。10人不到的技術團隊,在一個晝夜之內,完成了6個頻率19個信道長達600米的線纜鋪設和4864個信號點的連接。如此艱鉅的任務和極大的負重,技術人員卻戲稱這是一場上天入地的旅程:一部分線纜被送上3米高的線槽,一部分又被送到1米深的通道。技術人員戴著口罩進行操作,如同在高原奔跑,憋悶和潮溼的環境,讓他們臉頰通紅,雙眼不時被汗水打溼。

此次異地備份華北空管局還新增甚高頻傳輸設備,能夠迅速實現異地指揮,甚高頻設備是地空通訊的重要手段。在區管中心和航管樓新增了甚高頻傳輸設備,將區管中心的19路備用頻率,接入航管樓內話系統。若區管中心管制大廳出現疫情,航管樓內話系統通過19路備用頻率,可及時接管華北地區內蒙古、天津、河北、山西,以及濟南、鄭州高空等空域。同時,在航管樓新增一臺國境點監控終端和一臺外蒙衛星電話,實現備份區域管制指揮無盲點。

另外,疫情發生期間為減小管制員使用公用管制設備而造成病毒交叉感染的風險,華北空管局技術人員每天對鼠標、鍵盤和聽筒等管制指揮設備進行上、下午兩次的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