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家長們的焦慮有哪些,“好成績=好學校=好工作”嗎?

羅鎮鴻


您好,我是彭華勇,心理諮詢師,分享家庭教育與心理學,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整個社會,不少家長都非常焦慮,焦慮已經成為危害家長心理健康的重大殺手,當然,焦慮,也是導致家長家庭教育跑偏的重要原因。

我一直強調,學習家庭教育,很多家長都進去了誤區,急功近利找方法,找快速解藥,卻成天神經兮兮的,看到這個擔心,望著孩子那個又焦慮,如此心態,談何教育好孩子,只要家長的心態是焦慮擔心的,那麼,再好的方法,她也運用不了!

而且,我一直強調,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叛逆、抑鬱等問題,就是家長從小孩子過度擔心導致的,擔心了那麼多年,終於把孩子擔心成問題少年了!

所以家長調整自己的心態至關重要,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勢!那麼如何調整心態呢?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就會焦慮擔心?怎麼辦呢?

第一,家長要放下對孩子的高期望,放下就是成就,沒期望反而是最好的期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家長如果心中一直有高期望,就像一直踮起腳尖,伸直脖子,兩眼直視孩子的分數,每次考試,一上一下,都牽動著家長的心態,一驚一乍的!

而為什麼說放下就是成就呢?因為放下高期望,家長才能真正學會放手,學會放手,才能給孩子自由,有自由孩子才會有自覺!而家長如果有高期望的執念,就會容易擔心,一擔心,就焦慮恐懼,一恐懼就會控制,要求,監督,一控制監督,孩子就失去內在動力,而且必然叛逆,於是,各種問題來了?

第二,家長要覺察自己,區分界限。什麼事情是孩子的事情,吃飯,讀書,睡覺,健康,未來都是孩子自己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要區分界限,讓面對,讓孩子承擔,即使暫時一承擔面對,就出問題,就犯錯,但是沒有嘗試,沒有犯錯,孩子怎麼會長大呢?嘗試犯錯,是孩子成長進步的階梯!

而一旦家長把孩子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替孩子承擔了,替孩子著急了,那麼問題就孩子。即使你再嘮叨,再說教,孩子從來不面對承擔,孩子也一點都不著急,氣得你進醫院他都會無動於衷!

第三,先敬父母,再愛伴侶,再愛孩子。這是家族的序位,不要把這個順序顛倒了,先盡心盡力孝順雙方父母,讓老人身心愉悅,感覺自己很受尊重,被重視。其次就是處好夫妻關係,彼此恩愛,其次才是愛孩子。

而很多家庭裡,老人是被忽視的,夫妻之間是冷淡的,一股腦跳進了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的火坑。殊不知,孩子能承受起這個福報嗎,所以人都以他為中心,考慮照顧他,這樣的孩子早早地把福報享受完,那麼長大了,能不吃苦嗎,能不命苦嗎?

而事實上,家長按照家庭序位來,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做任何事情,要符合道,也就是符合規律,家族的序位規律就是如此,違背它就會出問題。

第四,每天朗誦經典,朗讀經典好處很多,可以靜心,可以提神,可以增強自身能量。越古老的文字越有能量。所以,比如儒家《論語》《大學》《中庸》《孝經》《弟子規》等,道家的《清淨經》《道德經》《莊子》《陰符經》等,釋家《心經》《金剛經》《壇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藥師菩薩本願經》等,這些經典,哪怕每天讀一點點,只要堅持了,對於人的心態,精神狀態,能量氣場都會非常有幫助!只是很多人不會堅持去做!

第五,每天練靜心養身的傳統功夫。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流傳下來了很多好的養生功夫。比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蓮花生動功》等,這些養生功不僅僅是強身健體,更多的的可以提升精氣神,讓人能量強大,心也隨之更靜!

比如,我自己,就經常練習站樁,混元樁,以及《蓮花生動功》,堅持了不到半年,身體精氣神好多,堅持一年,走路感覺好輕鬆,全身很有勁,而人的能量提升了,心態也自然容易平和寧靜。傳統是個寶,可惜很多人還不知道,需要我們多多弘揚!

第六,禪修打坐,內觀自己。人之所以有很多的煩惱,痛苦,其實是因為自己雜念太多,慾望太多,而禪修,就是很好的覺察,覺察自己的念頭,自己的心,起心動念,從而能夠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

第七,豐富自己的生活。很多家長全職媽媽,陪讀,那麼很容易就為孩子而活,家長要想愛孩子,先愛自己。所以家長需要豐富自己的生活,自己有朋友圈,多參加一些活動,讓自己身心愉悅,這也是給孩子做榜樣。

需要說明的是,分享的這些方法非常有有價值,只是很多家長不一定懂價值,所以很多人只是看一看,那麼幫助就有限;如果真的懂價值的,就會發現,這一節分享的價值太太,如果看懂了的,去行動了,甚過你在外面參加很多數萬元的課程!因為這些都是我諮詢實踐證實很有效果的!

總而言之,心態對於家長來說非常重要,學方法之前調整自己的心態,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心態好了,感覺就好,感覺好,離目標更近,吸引來的都是美好的事情!

我是彭華勇老師,心理諮詢師,專注教育問題、心理問題的諮詢解決


彭華勇家庭教育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競爭加劇,對人的要求也隨著提高.最普通的就是對學歷的要求,絕大多數工作的基本要求中一定會有學歷這一條.學歷達不到,不只是沒有工作的機會,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家長們之所以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此焦慮,這是因為成績、學校、工作存在很強的相關關係.


好成績=好學校

想進好學校,沒有成績是行不通的.在目前國內教育背景下,無論是小升初考試,中考還是高考,選拔的唯一依據就是學習成績.小升初考試想考名校,那就要參加學校的自主招生考試;中考想考上高中或者名校,成績要達到非常優秀;高考考大學同樣如此,沒有達到分數線,就報不到相應的學校,而名校則需要非常高的分數.好成績確實等於好學校.

好學校=好工作嗎?

好學校多數情況下意味著好的工作,在很多企業招聘時,非985/211的簡歷是不會看的,自動篩掉.而如果你沒有進入一個好的學校,那當你應聘時,面試的機會都沒有.這就是現實.而最終影響你進入哪個學校的,就是你高考時的成績,成績確實非常重要.


當然,影響工作好壞的因素太多了,學校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一個好學校,在你找工作時,確實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的.當然,如果你能力出眾,進到的並不是一個名校,那也可以找到好工作,但後期付出巨大的努力.

成績影響未來的工作

父母焦慮的是你當前的成績,影響你進入的學校,而學校就會直接影響你的工作.歸根結底,學習成績,可以影響你未來的工作.學習成績不好,考入一個普遍的中學,然後進入一個普通的大學,找工作也只能找普通工作.不要期望一個普通中學考入高中名校,一個普通高中考入重點大學,畢竟這種機會是極少的,也極少發生,更不要期待這個會發生在你身上.逆襲這事,不能說不會發生,但發生的機率跟奇蹟沒有兩樣.


父母的焦慮是有原因的

父母們之所以焦慮,是因為認清了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至深.學習成績不好,接受完義務教育,差不多就出來工作,但能做的工作是極少的,替代性也是非常高的.父母們也深知,沒有上大學的同齡人在從事什麼工作,上過大學的人在從事什麼工作.為了孩子的前途,孩子的成績時刻牽動點父母的心.


小升初學習坊


有家長說:“買學區房孩子可以上好小學,上了好小學就可以上好中學,好大學,就可以找到好工作”;

“好的學校有更好的師資、生源,孩子在那讀書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前途自然更好”;

“學區房等於好教育”;

“別人家的孩子上興趣班,我家的孩子也得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焦慮幾乎成了當今家長的標配,有人這樣定義這一代家長:他們不一定是最好的家長,但肯定是最焦慮的一代家長。

為什麼家長會如此焦慮,家長焦慮的背後反映了家長怎樣的教育觀念呢?

應該如何從焦慮中解脫出來呢?

家長要從焦慮中解脫出來,就需要明白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教育是示範和引導。

古人云“身教重於言教”。

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感受這個世界的。

家長希望孩子做什麼,你就演示給他看,這個效果特別好。

興趣的引導,潛質、天賦的保護和激發,都需要家長的引導。

尤其是當孩子努力了,還處於困境時,應該告訴孩子:別怕,有媽媽在身邊,咱們一起走過這段困難時期。

教育是陪伴。

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陪伴是一種無聲的關愛與呵護,是孩子心中最溫暖的太陽,能感受家的溫暖與愛的幸福。

有教育家研究發現:促使孩子在學習能力傾向測試上得高分的,智商、社會條件、經濟地位都不及一個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經常與父母一起吃晚飯”。

所以,真正合格的教育,並不是買套“學區房”,而是用心去陪伴、觀察與分享孩子的成長。

數據表明:“能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關心”的家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74.12﹪,而冷漠、疏離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12.48﹪。

教育是等待。

春天開好,秋天結果,成熟需要時間。

教育也需要等待,等待孩子的省悟,等待她找到自己的方法,等待她找到自己的方向。

每一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花期”,有屬於自己的行走方式和軌道。

所以,有教師說:先前教一年級的時候,前兩個月,有不少孩子好像什麼都一教就會,顯然之前學過;有些孩子需要多記幾遍。

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之前一些看起來學得慢的孩子迎頭趕上,那些早早學過新知識的孩子反而沒有什麼優勢了。

家長要從焦慮中解脫出來,需要重新確定成功的定義。

家長之所以如此焦慮,就在於把成功定義為“考上好大學,找份好工作。”

成功應該是:有自己的快樂和成就,不浪費自己的才智。

家長不應該把自己未滿足的需求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成龍成鳳”“光宗耀祖”。


勞務攻略W


孩子健康成長,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每個孩子的家長都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將來能夠出人頭地,這是中國自古社會中家庭傳承下來的固有思維。無可厚非,對此,有的家長為孩子報了這樣那樣的補習班;有的家長不惜重金為孩子上一個好的學校想盡各種辦法,還有的家長本身就是所謂的明星為自己的孩子將來的星途發展更是不遺餘力,這些都是家長、做父母的天性,還是那句話,哪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

但現實就是現實,我們要回到現實社會中,我們要從自己的現實出發規劃好自己孩子的未來,而不是好高騖遠,單純追求名利,最終對家長、對孩子則有百害而無一利。


琳琳昕


每個學校都有好成績的學生

好學校的學生 不一定都有好成績


有好成績的學生將來有個好工作的概率大一些, 面對競爭,自己有更多的話語權而已

有些學習不好的學生可能通過關係也會有好的工作, 畢竟這個世界是個關係的時代

還有些學生雖然學習不好,但是情商很高 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幾年 也能有好的工作 好的未來


綽爾


不對,好成績可以選擇更理想的學校,但並不能說等於好的學校,可以說好學校,接收到的人與事不一樣,也就成就好的學習氛圍,就好比清華、北大一樣,接觸的都是學習成績好,思維觀念也不一樣。反之好學校也不能完全說等於就有好的工作,但是可以更多就業機會。其實家長們焦慮的根源就是如何提高學生成績,提分。哈學幫精準提分助手,智能學習機幫助孩子提分。


哈學之家


這個社會你覺得能劃等號嗎?就比如學的再好你沒錢如果在西安,五大名校你上不起!九年義務教育最終憑的什麼,還是金錢,義務只是義務,沒個幾十萬在西安你想都別想讓孩子好好的上完九年


秦川娃999


好成績是每個家長都向往的,如果孩子成績不好,在家長心裡是最大的痛。

家長想通過好學校來提高孩子的成績,未免一廂情願,但如果孩子成績比較好,再進入好的學校會如虎添翼。

家長往往認為好成績意味著好工作,這也是不客觀的,有時這個等式成立,但不是恆成立。

一個人取得較大的成績,常常是綜合素質的表現,同時還要有機遇。因此,要全面地看問題,不能把好成績,好學校,好工作看作唯一。


盲人點燈


在目前的情況之下,平民百姓想要過得更好就要學習。所以好成績=好學校=好工作是一定的。學習好不代表以後的生活好,這句話只是對學習差的學生的一個安慰而已。

現在的社會,如果你不善於學習,只會越混越差。


白粥榨菜蛋


不完全等於,但是一定有關聯,好成績意味著上好學校的可能更大,好學校找到好工作的可能就更大,尤其對於沒有什麼社會關係和背景的來說,這個等式就越接近相等,當然好工作還要看其他的條件,上了好學校也不意味著一定會找到好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