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香山一帶還有另外一些古寺廟,臥佛寺就是其中之一,很有名的。上回說臥佛寺邊上有野墳,其實那不是野墳,那是直係軍閥孫傳芳的墓地。過去一直覺得軍閥都是韓復榘那樣的土包子,其實孫傳芳在清末是上過軍校的,正經科班出身。他還去日本讀過軍大,回國後還中過武舉人,應該是有兩下子的。不過他看不上蔣介石,曾經反對北伐,和北伐軍打仗輸光了家當。家破之後,孫傳芳到天津辦佛堂,期間拒絕日本人要他出來做官,不肯做漢奸,最後被日本人暗殺,死的時候才五十歲。雖然孫傳芳當軍閥禍害過老百姓,但是他也有不肯做漢奸的民族氣節。

臥佛寺現在是在北京植物園裡面,從植物園南大門進去,順著大路一直往北走到頭就是。臥佛寺山門外面老遠就是這座牌樓。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這座牌樓和香山寺的那座牌樓非常像,都是欞星門,四柱三樓,沖天柱。但是這裡的沖天柱上面有琉璃裝飾。牌樓額枋上寫著智光重朗。佛教說佛有四種智慧,就是佛有智光;朗,豁然開朗,大徹大悟。就是說到了這裡就會被佛光照得恍然大悟。

這座牌樓坐北朝南,它的東側有一所房子,裡面是一家飯館,專做看家菜。後來公園、古建裡面不許生火炒菜了,他就買了幾口電鍋,煮餃子麵條給遊客吃。他家做的看家菜和餃子麵條我都吃過,就是哪裡都有的那種公園菜。飯館後身就是剛才說的孫傳芳墓。

牌樓西北面有一條小路,可以去到北京的一個著名地點,就是櫻桃溝。櫻桃溝走到頭有一眼山泉,以前每天都有老大爺用各種大型可樂瓶和礦泉水桶來灌這裡的山泉水回去給老大媽喝,說是包治百病。後來有一段時間泉水越來越細,不久就突然又泉湧不斷了。老大爺灌回去的水老大媽看著有點渾,以為下雨山泉就會渾,結果喝著還有點牙磣。第二天老大爺再去灌水的時候,附近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別灌了,那是公園放的中水,就是沖廁所的水淨化以後的再生水。

往櫻桃溝走的半路、臥佛寺後牆外有一座園子,叫做集秀園。園子裡有水池、遊廊和大殿,大殿裡面出售各式方便麵和烤腸。園子裡還有喇叭播放釋家歌曲,歌詞裡有“媽媽沒感覺”一句來回循環。

過了智光重朗牌樓的漫道兩邊院子裡有北京最富裕的玉蘭樹,每年開春兒玉蘭一開就會有愛花的人來觀賞。漫道往上走到頭現在安裝了鐵柵欄,每天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開放,此外的時間就不能來看臥佛寺了。

臥佛寺山門外也有一座琉璃牌樓。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這座牌樓和香山公園昭廟、頤和園萬壽山智慧海前面的琉璃牌樓一樣。在這裡,牌樓正面額匾上寫著“同參密藏”。同參,共同參究;密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家道理。牌樓後面的額匾上寫著“具足精嚴”,是接著正面說的,不僅要參究,還要治學嚴謹,精益求精。都是乾隆所題。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過了琉璃牌坊才是山門。額匾上的“十方普覺寺”原來是雍正所題,那塊匾已經毀於戰亂,現在這塊是後來重做的,趙樸初所題。佛教說的十方是南北西東、天地生死和從前今後。普覺當然就是大家都覺悟,不能只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山門之外除了放生池,還有幾棵正在開放的臘梅。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臥佛寺最早建於唐代貞觀年間,那時候叫兜率寺,也叫壽安寺。其中的臥佛殿裡有一座檀木雕刻的臥佛像。當時的那座寺本來就不大,到南宋時期戰亂紛仍,就被基本上摧毀了。元代的時候,在原來兜率寺的基礎上重新修建。臥佛殿也重建,重鑄了一座青銅臥佛像。明代的時候是臥佛寺最昌盛的時期,明憲宗還劃撥了好幾頃地做為廟產,寺裡每年種點五穀雜糧和紅白蘿蔔,雖然不夠煮酒的,但是人馬的嚼口還是綽綽有餘的。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天下大亂,兵馬橫行,臥佛寺也破敗了,香火也滅了,佛也走了。一直到了清朝雍正年間,有一個怡親王允祥,他出錢重修臥佛寺。修好之後,雍正皇帝就來走了一圈,還題了好多字,包括那個“十方普覺寺”的匾。後來乾隆皇帝也跟著他爸腳後來過,估計山門外的那座琉璃牌坊就是乾隆修的,要不怎麼跟他修的香山昭廟和頤和園山頂的琉璃牌坊都一樣呢?

當年修建琉璃牌坊的時候,就把寺門從山門往前延展到了琉璃牌坊,山門連同前面的放生池就成了寺內建築。而且把鐘鼓樓就建在了山門之外,那幾棵臘梅就是在鐘鼓樓周邊。看看鐘樓上的屋脊。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和其它寺廟不同的是,臥佛寺的山門兩側還有旁門。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山門之內的天王殿。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天王殿裡照例供有彌勒佛像,兩側也有四大天王,背後也有韋馱。

過了天王殿有月臺通往正殿大雄寶殿,前面的山門和天王殿都是灰瓦單簷歇山頂,大雄寶殿則是琉璃瓦單簷廡殿頂,簷下有雕樑畫棟和木製斗拱,戧脊上有七個脊獸,規格相當高。這應該是清代重修成這樣的。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大雄寶殿坐在三尺臺基上,前面有不帶欄杆的月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是寺裡最大的建築。但是它沒有簷廊,正門上的額匾上寫著“雙林遂境”,雍正所題。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埃及從前有一個法老叫拉摩西斯二世,他走到哪裡看見好看的神廟,就把神廟裡原來的法老石像都改成自己的。咱們這位乾隆皇帝也有這種嗜好,他走到哪裡看見匾就把人家原來的題字都換成自己的。到了臥佛寺不行了,這雍正皇帝題字不是很多,卻偏偏題在了這裡,乾隆可不能那麼沒禮貌,他總不能把彼尊的匾給剁了燒火吧?雙林指的是釋迦牟尼涅槃的地方,這裡是說本寺有臥佛像;遂:深邃;境:境地。正門兩邊的楹聯倒是乾隆所寫,但這裡的字卻是溥傑敬書。上聯是“翠竹黃花禪林空色相”,下聯是“寶幢朱珞梵語妙莊嚴”。

這座大雄寶殿裡面供奉的是三世佛,所以也叫三世佛殿。佛教時空混淆,有按空間排列的橫三世佛;還有按時間排列的縱三世佛。這個殿裡供奉的是橫三世佛,就是中間的釋迦牟尼佛、東方的藥師佛和西方的阿彌陀佛。上面圖片裡只能看見中間的釋迦牟尼佛像。佛像兩邊列著十八羅漢泥塑像;佛龕背面是千佛山和南海觀音像,也叫海島觀音。當年南海爭端激烈的時候,有中國大媽尖銳地指出:南海必須是中國的,要不南海觀音住哪兒?大媽可能沒有多少文化,可是她的道理很樸實。

大雄寶殿門前月臺兩邊也照例要有烏龜馱著御碑。唐代有故事說古有某高僧,吃齋唸佛,掘池放生,造化頗高。一日遇佛門遭劫,此某乃攜眾徒泛舟南徙,途遇大風,舟傾。忽現巨龜,馱負眾人直達彼岸。登岸,僧口稱阿彌陀佛,龜對曰:吾乃貴寺放生池中老龜也。自此,便有了龜馱石碑的造像習俗。也有說此龜乃東海龍王第九子,叫做贔屓,念做“婢膝”。為何出來馱碑卻不詳。你別說,這大雄寶殿前面也有一個放生池,我見池邊地上居然趴著一隻烏龜。有遊客說此乃某人放生龜是也。有掃地僧過來用掃把翻了一下,曰:凍愴矣。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大門正前方是本寺之爐。鑄造相當精美,不是清代出品?上面有寺名。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爐腿上的龍首,非常漂亮。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爐座上的小獅子,非常少見。小獅子身上吉祥部位被遊人嘗摸,表面的銅綠已然脫落,露出了青銅本來的金色。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萬字紋手柄。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大雄寶殿後面就是本寺最有名的臥佛殿了。臥佛殿的建築形式和大雄寶殿一樣,也是在三尺高基座上,前面也有不帶欄杆的月臺,月臺下面兩邊也有兩塊御碑。大殿上面也是琉璃瓦單簷歇山頂,但是戧脊上只有五個脊獸,而且面闊也只有三間。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匾額上寫著“性月恆明”,性是指佛性,佛光如月光,永遠亮著。兩邊的楹聯上聯是“發菩提心印諸法如意”,下聯是“現壽者相度一切眾生”。殿內正面掛著一塊橫匾,上面寫著“得大自在”,佛教說最大的自在就是涅槃。這些都是慈禧所寫。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殿內群像是在描繪釋迦牟尼涅槃時的情景。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橫身側臥,左手平放在腿上,右手支著頭。臥佛身後是十二圓覺菩薩泥塑彩繪坐像,表情悲哀。殿內氣氛淒涼,這是釋迦牟尼涅槃於娑羅樹下、正在向十二弟子囑咐後事的情景。

釋迦牟尼史上確有其人,大概和孔子是同時期的人。傳他生於公元前566年,是在喜馬拉雅山南坡的迦毗罹王國。唐朝時稱其為天竺國,位置在現在尼泊爾的中西部,面積二千六百平方公里,是北京的六分之一。這個地方已經有現代考古的一些發現,就是說發掘出來一些古時候的陶器。在那個年代的那個地方,根本就沒有國的概念,記載中甚至有三個村子就叫國,其實稱作部落更合適一些。釋迦是部落的姓氏,牟尼是梵語聖人的意思。佛祖還有自己的俗名。按照佛教各種記載,佛祖八十歲的時候告訴弟子們他要在三個月後涅槃。到了時間,他就讓弟子在拘屍那醯連尼耶跋提河邊(這條河的名字太難唸了)的兩棵娑羅樹下鋪好墊子,這就是雙林的來歷,所以佛祖成佛於菩提樹下,而涅槃於娑羅樹下。佛祖頭衝北、面朝西側臥在墊子上,左腳搭在右腳上,我們看見的佛祖涅槃圖都是這樣畫的,臥佛寺裡的臥佛也是這個姿勢。但是因為這座大殿坐北朝南的原因,這裡的臥佛像是頭向西,面朝南的。泰國曼谷也有一座臥佛寺,那裡的臥佛像就是頭朝北面向西的木雕貼金像,非常大,看看。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無雪的冬天之北京臥佛寺


佛祖臥在娑羅樹下,十二個弟子圍坐在他身邊,聆聽最後的教誨。佛祖即入滅於此,火化後的舍利由釋迦族八王帶回去建塔供養。佛教說的涅槃是梵語,意譯過來應該叫滅度,滅就是滅除煩惱,度就是脫離生死。佛祖涅槃的日期各有不同說法,南傳小乘和藏傳佛教裡佛誕日、佛成道日和佛涅槃日是同一天。漢傳大乘佛教是把這些紀念日分開的,佛涅槃日定在農曆二月十五日,唐僧從西天取回來的經裡就是這樣記載的,見《大唐西域記》。

要說這個慈禧太后吧,她的字真是不常見,但是寫的還是不錯的,方方正正孔武有力哈?看來她也練了不少字。但是她的文章可就不像那些皇上了,皇上從小就有帝師教導,四書五經自不必說,還要讀史唸詩。所以皇上寫的楹聯都有一些典故,引經據典嘛。這慈禧太后寫的這些個句子都是大白話,平鋪直敘,沒經沒典的。我估計她來臥佛寺拜佛的時候,肯定有老和尚給講解了佛祖涅槃,所以她怕後來的人看不懂,就寫了“得大自在”掛在殿內。這根本就不是文化人的組詞方式嘛!和“吃糖葫蘆”有什麼兩樣?

一邊感慨,一邊往外走。不久,回家。


(修訂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