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很多設計師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在施工圖上標註的石材幹掛,到現場卻做成了溼貼,而在圖紙標註的溼貼在現場卻做成了幹掛工藝。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那對於石材的4種安裝方式:幹掛、溼貼、溼掛、幹貼,我們應該選擇哪種安裝方式呢?他們分別適用於什麼情況?

本期內容我們將通過工藝解析、成本把控、工藝對比這3個方面來解決石材安裝到底應該使用什麼工藝的問題。


輸入標題


01.

溼掛工藝做法淺析


一、什麼是石材溼掛?

溼掛是國標圖集裡的常見做法,它的具體做法是:基層用水泥砂漿作為粘貼材料先掛板後灌砂漿。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石材溼掛↑


具體的流程如下:

1、石材背部拉孔,橫豎方向鐵筋用鐵環固定在牆體上。

2、用鋼絲或鉛絲穿過石材的孔,和牆體的橫筋綁牢。

3、分批灌漿,如:每隔1m高灌漿一次。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灌漿過程↑


二、溼掛適用於那些場景?

這種做法在教科書上或者標準圖集上經常會看到,但很少用於室內石材的安裝,反而是建築外牆用這種工藝比較多。

三、溼貼的優缺點有哪些?

1、優點

安全性高:通過掛鋼絲和灌漿來固定石材,是四種工藝中安全性最高最穩定的做法。

2、缺點

a.施工慢:

相對來說施工慢,3米的高度會澆築3次,每一次至少需要養護24小時。工期不夠。

b.成本高:

綁鐵絲和牆面固定需要人工費,因此需要更多的成本。

c.易空鼓、返鹼:

通過灌漿的形式來做,容易出現空鼓的情況。而且使用水泥砂漿作為粘接材料,也會出現返鹼。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地面採用水泥砂漿鋪貼導致返鹼↑


輸入標題


02.

幹掛工藝做法淺析


石材幹掛是我們在工作中最熟悉的一項石材安裝工藝了,接下來我們從工藝、優劣、規範3個方面來分析幹掛工藝的具體做法注意事項

一、石材幹掛工藝是什麼?

通過基層骨架與牆體固定,然後用幹掛件把開槽的石材掛在骨架上的一種工藝。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石材幹掛現場安裝過程 ↑


工藝節點表達: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幹掛節點豎剖示意圖↑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幹掛節點豎剖示意圖↑


大致安裝流程:


1、豎向的槽鋼通過鍍鋅鋼板、膨脹螺栓和牆體固定。

2、橫向的角鋼和豎向的槽鋼焊接固定。

3、幹掛件固定在橫向的角鋼上。

4、最後,將開完槽的石材固定在幹掛件上。

二、幹掛有哪些優缺點?


1、優點:

a.安全性高:因為是物理固定不是化學固定,所以安全性更高。

b.不返鹼:整個石材的固定是通過鋼架固定,因此不會出現返鹼的情況。

c.抗震強:整個結構是鋼骨架受力,所以抗震性也能得到保證。

2、缺點:

a.成本高:燒鋼架的成本特別高,人工費高。

b.施工慢

c.佔空間:鋼骨架非常佔空間,如果裝飾完成面只有5公分,是無法用幹掛工藝來完成的。至少要預留80mm的空間才能使用幹掛工藝。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最小預留80mm↑


d.抗衝擊力差

如果石材單塊面積大,背後骨架部分大面積是空的,當收到垂直石材方向的力的時候,石材就容易碎裂,而其他工藝石材背後不是大面積留空,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三、石材什麼時候需要使用幹掛呢?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高度、厚度、重量、板幅都決定了石材能否幹掛↑


因為石材幹掛鋼骨架部分佔用空間太大,至少需要預留80mm的厚度,因此對於很多小空間,設計師都不願意用幹掛工藝來安裝石材,但在規範上,什麼時候必須用石材幹掛工藝可是有規定的:

1、在天然石材裝飾工程技術規程中,5.1.5條的規定是這樣說的: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5.1.5規範↑


重量大於40kg,單塊面積超過1*1m或室內高度>3.5m時,牆面和柱面應該使用石材幹掛。

2、當超出規定範圍沒有相應案例時,應組織各專業顧問現場論證後確定。

3、在石材厚度方面對能否幹掛的規定: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石材厚度與幹掛之間關係的規範數據↑


03.

溼貼工藝做法淺析


一、溼貼工藝是什麼?

通過抹灰層找平,再用水泥砂漿或膠泥作為粘接劑,把石材粘在抹灰層上固定。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溼貼節點示意與現場安裝↑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溼貼節點示意與現場安裝↑


溼貼從工藝上來說,沒有太大的差別,其質量的好壞取決於對於膠粘劑材料的選擇。


而市面上常見的用於溼貼的粘接材料主要有膠泥和水泥砂漿這2大類。那麼,應該什麼時候使用膠泥?什麼時候使用水泥砂漿呢?


咱們可以來看看它們之間各自的優劣: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膠泥or水泥砂漿?↑


1、水泥砂漿問題多:現在的項目中用水泥砂漿來貼石材或者瓷磚的情況很少了,因為水泥砂漿會出現的問題較多,如讓石材返鹼。

2、膠泥更牢固,強度更高

3、膠泥完成面更薄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膠泥平鋪在牆面上↑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石材直接貼在膠泥上↑


所以,現大多數的實際施工項目中,都是以膠泥做為粘接劑材料。


二、採用水泥砂漿溼貼有哪些優缺點?

1、優點

a.適用範圍廣:無論是貼石材、瓷磚或是馬賽克,都可以用,適用的範圍廣。

b.施工快;

c.成本較低

d.不佔空間,完成面薄。

2、缺點

a.易返鹼、空鼓:用水泥砂漿來貼,容易返鹼。

b.對溫度的適應性差

綜上所述,採用溼貼的工藝來安裝石材或者瓷磚,其適用於≤3.5m的牆面或地面。


輸入標題


04.

石材幹粘工藝做法淺析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服務檯石材幹粘↑


石材幹粘工藝是我們石材安裝工藝的最後一種做法,接下來我們來從兩個方面來解析這種做法:

一、石材幹粘工藝是什麼?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幹粘過程↑


在基層不能沾水的情況下,只能使用幹粘。

就像我們在工藝節點提升計劃裡提到的這個吧檯,需要控制成本加快工期,所以採用結構膠直接粘接石材。這種形式在固定傢俱和小面積空間用的最多。只要基層做平整,結構膠的穩定性是非常好的。

二、石材幹粘的優缺點是什麼?

1、優點:

a.施工快;

b.不佔空間;

c.不返鹼:相對於水泥砂漿而言,不會返鹼。

d.不易空鼓:結構膠的附著力更強,不易空鼓。

2、缺點;

a.抗震性差;

b.成本高:幹粘的石材粘接劑都是用結構膠,價格貴成本高。

c.對安裝高度有要求:幹粘對空間的高度也是有要求的,要求空間高度≤3.5m使用。


綜上所述,在小面積牆面或者固定傢俱面上需要使用石材或瓷磚飾面時,從安全性和性價比方面來考慮,幹粘的做法無疑是最優選。


輸入標題


05.

四種石材安裝工藝的成本對比


學了這麼多內容,可能你會問,道理我都懂,可是在真正選擇的時候還是不知道選擇哪種工藝來使用。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服務檯是使用幹掛or幹粘?↑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這個背景牆是採用幹掛or溼貼or幹粘?↑


我們在瞭解了構造做法之後,應該怎樣去選擇合適的安裝方式

呢?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考慮到成本了。

下面我們用一張表格來看石材安裝四種工藝的成本: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成本是根據地域、城市、供應商的不同,報價都會有所差異,所以具體的金額也是僅供參考,主要看四種工藝互相的關係就可以了。

1、幹掛的最小完成面要預留到80mm,價格也是最高的>200/㎡。

2、溼掛在室內用的少,就不過多介紹了。

3、幹粘是因為採用結構膠,施工快,完成面最小預留40mm,但是成本也比較高,達到了70~100/㎡。

4、溼貼是成本最低也是適用範圍最廣的。溼貼的情況完成面最小50mm,價格在40~60/㎡。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服務檯用幹粘↑


所以回到剛剛的問題,這個服務檯需要安裝的面積不大,施工快,保證成本,這個時候可以採用幹粘而不用幹掛。而後面的牆面非常高,只能使用幹掛。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背景牆用溼貼↑


上圖書房的背景牆,建議使用溼貼的形式。因為空間大,高度沒超過3.5m。如果採用幹粘成本高,而採用溼貼是最合適的,成本較低


最後,用一張對比清單來幫大家回顧本期主要內容:


「工藝篇」石材幹掛、溼掛、溼貼、幹粘,石材安裝形式全方位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