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寧願從神壇上摔下來,也不願意在底層徘徊、激動與哀鳴


寧願從神壇上摔下來,也不願意在底層徘徊、激動與哀鳴


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歷盡艱辛,爬到了人生的頂峰,不慎,腳下一滑,從塔頂摔了下來,但並沒有生命危險,只有點皮肉傷,並無大礙;另一種情況只是在塔下徘徊與哀鳴,連塔頂的風景都沒見過,道路上的崎嶇與泥濘都沒經歷過,你選擇前者還是後者?肯定,我們必須選擇前者!

為什麼要選擇前者呢?因為前者無論對社會還是對自己都有很大好處,對社會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從正面他給社會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或物質財富;二是從反面給社會留下了十分寶貴的教訓,而且,這些教訓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對個人也有好處,由於他攀爬過,即便回到了原點,只要他還能站起來,隨便超上一爬也比底層的人們生活優越得多,滋潤得多……

我看過一個視頻:一些野外摩托車賽手,騎著摩托車在崎嶇的小山上加大馬力攀爬,小山的坡度是90度,山路中有厚厚的塵土,坑坑窪窪、崎嶇不平,那摩托車使出吃奶的勁,發出刺耳的聲音,摩托車後面冒著濃濃的黑煙,摩托車過後,塵土飛揚……留下濃濃的塵霧……

有的摩托車手,剛一開始,由於沒有掌握好油門,過大了,剛開啟兩米,就從摩托車上摔了下來,摩托車躥了出去……

有的摩托車,爬到半路,前車輪被一塊小石頭絆了一下,摩托車在空中盤旋,人落地……然後摩托車就像從山頂上掉下的一塊石頭,彈跳著,摔倒了山下……

失敗者還是前赴後繼,前面的摩托車手摔了下來,緊接著後一個馬上開著摩托車上,就好像在戰場上,士兵你們朝前衝,但從敵人碉堡裡突然伸出了一挺機關槍,把一個個打倒……

最終,還是有一個人騎著摩托車爬到了山頂,但不慎,摩托車躺在了山頂,附近的觀眾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萬沒想到,就在此時,他的腳一滑,不慎從山頂上摔了下來……

我在認真思考:一邊是在旁邊指手畫腳,驚歎或歡呼雀躍的觀眾,另一個是不慎從山上跌落下來的摩托車騎手,哪一個更有意義呢?還是後者,從山頂上摔下來的摩托車騎手呀!

因為,他畢竟爬過,知道哪裡有陷阱,哪裡平坦;哪裡該減速,哪裡該加速,所以,這就是他的奮鬥經驗;他不慎重從山頂上摔了下來,這一幕人們印象特別深,下一個騎手一定會吸取教訓,不再重蹈覆轍,為後來人提供了十分珍貴的教訓。

我們再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如果我們只盯著別人的某個弱點,如此好奇地挖掘別人的私人生活有沒有意義呢?好奇心是自然的,但如果把這種好奇心轉移到自己的事業上來,無論對本人還是社會是不是更有好處呀?

俺們都應該靜下心來冷靜地想一想:我是誰?我還能幹什麼?我怎麼才能做得更好?看看熱鬧,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這沒錯,但如果把精力全投入在這方面,是不是一種無謂的消耗呢?

另外,有人說,“輿論也對社會起作用啊!”不錯,輿論是能起到微小的作用,但輿論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策與法律支持做後盾,整天抓住一個問題輿論下去,沒完沒了,這不成了“無為而治”了嗎?明知沒有結果了,還這樣做,就有迂腐之嫌了輿論可以有,讓那些老弱病殘的人去做,而那些精力旺盛、風華正茂的人就應該把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用在攀登自己的人生上面去……

現在好像搞自媒體的人越來越多,這也不是個好現象,做自媒體真能賺錢嗎?有極少數人賺錢,但絕大多數不賺錢。既然賺不了幾個錢,還一窩蜂趕這個“時髦”,久而久之,不但自己的日子過不好,還滋生出一種懶惰的惡習,傷及家庭,禍至子孫後代呀!我估計:這股風很快就會過去,人們逐漸會清醒過來……

總之,我們要努力奮鬥,寧願做一個從塔頂上不慎摔下來的人,也不要在底層徘徊與哀鳴了!

不倒翁 2020,2,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