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近來有些人動不動就用“道德綁架”這個詞,請問是什麼心理?

三角看世界


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正因為它不成文所以沒有固定的標準,人們就會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去理解道德。

1.道德綁架是從個人角度出發的放大,要求別人做出符合自身道德標準甚至超過聖人道德標準來要求別人改變行為。

從某種程度上說道德也是維護利益,公德就是公共利益,道德綁架在為了個人利益或者自身所處的集體利益要求其他人服從或者改變。

2.對於道德綁架的人,有個很簡單的判定方式,問問他或者你身邊同事朋友能不能做到。

如果都能做到或者都不會去做,你可以很輕鬆的找到適合自己道德和公德的答案,做出選擇。

3.如果你要走的是少有人走的路,且不違反法律,不要在意其他人說什麼,迎接你的必然是輝煌或者毀滅。

如果你輝煌,會有一些人閉嘴,另一些人會繼續綁架你,汙衊你。

如果你毀滅,綁架你的人也記不住你,會再去綁架別人。

綜上,做自己就好。



等風的孩子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對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觀點一(保守主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準、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麼都稱之為“道德綁架”的人,等於連這樣的道德底線和道德義務都要取消。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範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 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範疇允許之內,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準”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準(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所以,正因為“道德”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觀點三(以偏概全):在一些涉及到道德問題的事件中難免有人會以自己的經歷見聞去否定他人的所作所為,不在觀點問題上切入矯正,而是以一種偏激的態度去責問乃至諷刺或辱罵,人和人的經歷不同會導致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看法,有部分人會認為自己經歷的優先度高於他人,做不到換位思考便先去諷刺批判一番,比如:某人家庭破裂迫使其子尚未成年便自己在外生存,在這期間父母並未教育和管理,而成年後其子只對在外照顧他的人往來,不履行對父母的“贍養義務”。這種情況部分人不會對其子進行教育而是責罵或諷刺,儘管知道做的不對卻不用正確方式引導,比起“道德”來說更願逞一時口舌之快,用道德的正面來否定別人的經歷見聞至使其更加偏激。


修遠求知


您好,動不動就用“道德綁架”這個詞不是問題,是不是真的遭受了“道德綁架”才是問題。

長期遭受道德綁架會對精神健康損害極大,當然,習慣於道德綁架他人的人也一樣。

生活中就有一些人非常喜歡並且習慣於道德綁架他人以達到控制他人,甚至損人利己的目的,如果在這些人的身邊想擺脫掉,不斷的提醒是必要的方法。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道德綁架,“道德綁架”是指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提出要求,他人不答應或是怕他人不答應而施加一個道德原因,暗示別人如果不照著自己的做,就得受到道德譴責,比如:

“把這個吃了吧,不吃浪費!”不管別人愛不愛吃,想不想吃,你不吃就是浪費糧食!

“買了兩張票呢,你不去看就浪費了!”我買票前可以不問你是否有時間,也可以不管你是否有緊急事情要處理,是否有心情去,反正你不去就是浪費了我的好意和浪費錢!

“他順路,讓他帶你回去。”不管別人方不方便,你安排了就得照做,要不就是沒有愛心。

等等等等,在一個缺乏尊重的環境裡和一個缺乏尊重他人意識的人的身邊,道德綁架隨時隨地都會發生。

如果對方動不動就說“道德綁架”是衝你來的,那麼對方是“求活著”的心理,求你能考慮考慮別人的感受,給別人的一條“活路”,別那麼招人討厭。

如果你自查後,發現自己並無道德綁架言行,而且對方說“道德綁架”的場合裡並無人實施道德綁架,那麼可以猜測這個人有跟道德綁架相關的“情結”,也就是早年被他人道德綁架給自己造成嚴重傷害的情況。要怎麼辦,這個三言兩語說不清楚。

可以進我的頭條號裡看一下最新更新的一篇文章《潛意識中的情結是怎麼給我們闖禍的,又該怎麼辦?》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


生活文化與心理


所謂道德綁架,無非是綁架者站在自認為的道德制高點,以道德的名義,對你提出看起來無法拒絕的要求,他們往往認為被綁架者會礙於面子或者害怕輿論而妥協,以達到他們的目的,其實在生活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就拿大家都深惡痛絕的熊孩子和熊家長來說明吧。假設你的一家子並不熟悉或者並不親近的親戚去你家拜訪,熊孩子趁你不備,先摔壞你新買的IphoneX,然後扭斷你絕版手辦的胳膊腿還說是給它們做手術,再然後追著你家的貓咪薅尾巴,嚇得小貓躲進床底下不敢出來,最後用你男朋友送的紀梵希小羊皮口紅在白牆上畫畫,這些事情他媽媽都看在眼裡卻視而不見,你站出來理論,卻得到熊家長“別跟孩子一般見識”、“都是親戚”、“大過年的就算了吧”、“大不了我賠”等等等等的無恥言論,可能,我是說可能,你的家長礙於面子也會給它們臺階下,但是這些損失怎麼辦,就在它幾句推辭之下就真的這樣算了嗎?不,任何人都有原則和底線,如果我們不保護我們的利益,那就和任人宰割的羔羊無異。

行道德綁架者,必是道德敗者


冰心音樂


實際上好多人都有這種心理,就是有點心理不平衡。特別是這次疫情期間的捐款捐物的情況,多數人都認為既然是公眾人物就應該起到好的帶頭示範作用。特別是當紅明星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追捧他們的粉絲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以他們在拿著高報酬的時候在適當的時候回報社會也無嘗不可,讓他們良好的道德觀給青少年一代做個表率。當然捐或不捐都是他們的自由。



冉姐41


自私,只會站在自己角度考慮問題,從來不換位思考,看一件事情如果符合自己價值觀,或者想法,就覺得是好事情,如果不是,就會發出一系列道德綁架的言論或者行動,心胸不夠大度,不夠寬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