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全副武裝”看不見臉龐——那裡有最美微笑

海軍新聞

看不見的最美微笑

——記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陳靜

一身藍色防護服,戴好護目鏡、口罩、防護手套,“全副武裝”的她,依然腳步輕盈……

2月28日上午,47歲的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陳靜,穿行在重症監護室,不時向重症患者投去溫暖的目光。

患者看不見她的微笑,卻能從她的眼神裡感受到愛的力量,從她每天都要重複無數次的動作中感受愛的溫暖——

彎腰,觀察病床前血氧飽和度的顯示數值;俯身,細數輸液管裡流下的液滴;蹲下,仔細查看患者扎著留置針的手背;伸手,幫呼吸漸漸恢復平靜的老奶奶捋捋額前的白髮……

一個多月來,看著她忙碌的身影,記者心裡一直在問——

這就是那個當了29年急診急救、腎內科血液淨化護士,和戰友們一起護理過成百上千名患者的陳靜嗎?

這就是那個主動請戰遠赴非洲利比里亞,堅守100多天抗擊埃博拉疫情、直面生死考驗的陳靜嗎?

這就是那個隨和平方舟醫院船遠航,與戰友們一起歷時8個多月診療5萬餘人次的陳靜嗎?

是的,就是她!這位來自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白衣戰士,如今正和她的戰友們日日夜夜奮戰在火神山。

微笑有多美,明天就多美

“大爺,答應我,一定要堅強。只有您康復出院,才能好好照顧阿姨……”

一邊叮囑,陳靜一邊強忍著淚水,為這位75歲的老大爺鼓勁。

幾天前,老大爺呼吸窘迫,病情加重。氣管插管、上呼吸機……陳靜和戰友們一番急救,把老大爺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剛剛能夠自主呼吸,老大爺就急切地詢問患病妻子的狀況。他一再跟陳靜要求,儘快從重症監護室轉出,轉到與妻子同一個病房。

為了讓老大爺安心治療,陳靜讓普通病房的同事時常拍一些他老伴的視頻。“你一定要好好聽醫生的話,我們爭取一起出院!”那天,看著視頻裡的妻子,老大爺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什麼叫患難與共、生死相依?這一刻,陳靜被這對老夫妻深深感動,也深感自己肩上責任的分量。

那天,一位患者突然猛烈咳嗽,咳出的飛沫濺在了陳靜的防護面具上。陳靜耐心地為患者測完體溫後,才仔細清理汙物。看著患者一臉歉疚,陳靜微笑著說:“沒關係,我們的任務是照顧好你。你的任務是好好養病,早日出院!”

愛的力量是可以傳遞的。那天,陳靜給一名患者餵飯,病人突然嘔吐起來。她一邊安撫患者,一邊拿出床下的臉盆,倒上溫水,一點點為患者擦拭乾淨。眼淚噙在那位患者的眼眶裡,儘管身體很虛弱,他仍伸出大拇指為陳靜點贊。後來,這名患者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好。每次見到陳靜,他都會笑著說:“見到你一次,身體就好一次。希望護士長多來啊!”

此時此刻,假如陳靜沒有戴口罩和護目鏡,這位患者一定能看到她掛在臉上的開心笑容。

來自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同事們都知道,這位護士長的笑容,曾被媒體譽為“最美窗口笑臉”,登上許多媒體網站。她不僅總是微笑著面對患者,還鼓勵患者微笑。許多患者記住了她的微笑,也記住了她的一句話:“微笑有多美,明天就多美!”

6年前,陳靜將微笑帶到了遙遠的利比里亞。在與埃博拉疫情戰鬥的日子裡,身為護理組長的她,將笑臉畫在防護服上,穿梭於各個隔離病房。儘管不能看到陳靜真實的笑臉,但當地居民記住了防護服上的笑臉。他們說:那是他們見過的最美中國笑臉!

回國後,一位患者對陳靜說:“知道你去非洲,我每天都會關注那邊的新聞。”直到今天,陳靜仍記得那天的情景:“這位患者只是我護理過的600多位患者中的一位。可他卻每天都在關心我,那一瞬間我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年前,陳靜跟隨和平方舟醫院船執行“和諧使命-2018”醫療服務任務。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太平洋到大西洋,從大洋洲到中南美洲……在8個月的時間裡,她的笑容伴隨和平方舟的遠航航跡一直延伸。

在陳靜家中,有一本出訪時拍攝的影集。裡面有不少患者和她的合影,那些不同膚色的人們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

如今,在火神山醫院重症監護室,患者們雖然看不見陳靜的笑容,但都知道她畫出來的那些貼心圖案和暖心文字。

為了讓戴著呼吸面罩的重症患者準確及時地“說出”自己的需求,陳靜製作了一本《新冠護患溝通手冊》。手冊上面,患者的各種需求,一一對應著簡明易懂的圖案,用手一指護士就能明白……

一次又一次,聆聽著患者們真誠的感謝,戰友們格外認同陳靜的這句話:“病人在我們的心裡有多重,我們在他們的心裡就有多重。”

“硬核”的背後,有一顆柔軟的心

愛笑的陳靜,沒想到會以“硬核護士長”為名登上了網絡熱搜排行榜。

“每天講2遍不夠,我就講200遍!”“護目鏡必須戴好!”“洗手後必須戴手套!”……被網友熱傳的一段視頻裡,這些“吼”出來的話讓人們感嘆:這真是一位愛嘮叨的“硬核護士長”!

“硬核”背後是硬仗。在火神山醫院重症一科,這位護士長主要負責感染控制工作,也參與重症患者的救治,堪稱“ICU大管家”。

那段時間,陳靜帶領從全軍各單位抽組的50名護士,一邊安裝設備,一邊熟悉裝備性能。憑著多年急救經驗,陳靜整理出1000餘種藥品、耗材、器材,從倉庫“螞蟻搬家”一樣,迅速轉運到位……“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建成了具有專業水準的ICU!”這位護士長再次讓戰友們刮目相看。

“硬核”背後是膽識。第一個為重症患者翻身、第一個為患者清洗身體……無論是在漢口醫院還是在火神山醫院,進入重症監護室,陳靜總是將自己排在第一梯隊第一班次。

然而,在外人眼中“硬核”的護士長,在年輕護士們心中卻是十足的“治癒系”大姐。

那天,參加央視直播連線,陳靜講起護士們的日常工作時,突然哽咽了:“和我一起來這裡的護士,很多都是90後。有的護士長時間穿戴防護服和護目鏡,噁心想吐時,會深吸一口氣緩一緩繼續工作……她們不想浪費一套防護服,不想給其他戰友增加負擔。她們真的非常勇敢。”

“在別人眼裡,她們是白衣天使;在我眼裡,她們還是孩子,我必須保證一個都不少地把她們帶回來。”一說起戰友們,陳靜就會忍住眼眶裡打轉的淚水。

腦外科護士左添有摸臉的習慣動作。一次等電梯,左添剛要摸臉,就被陳靜勸阻:“我今天已經看你摸3次臉了……”就這樣,在陳靜的嚴格監督下,左添改掉了這個多年的習慣。

重症一科主任張西京對這位有著援非抗埃經驗的護士長非常信任。他說:“有陳護士長在,我就放心。”在火神山醫院,來自全軍多個單位的護士們,在陳靜帶領下,擰成了一股繩。她們說:“陳姐不僅時刻保護著我們,更時刻激勵著我們!”

愛的接力,積蓄勝利能量

陳靜的丈夫是在武漢讀的大學。每天早上,丈夫都會發來信息,提醒她做好防護。

大年三十凌晨4時許,被電話鈴聲驚醒的丈夫問:“這是要去武漢吧?”陳靜接過電話一聽,果不其然。“去吧!我幫你收拾行李,那兒是我的第二故鄉呢!”丈夫說。

6年前出征利比里亞,女兒面臨中考;兩年前,隨和平方舟遠航,女兒進入高考倒計時。兩次出征,女兒對陳靜說的是同一句話:“媽媽,那兒更需要您!我們都要考出好成績!”

這次出征,讀大一的女兒“宅”在家裡,學會了做各種花樣翻新的美食。每天深夜,陳靜都會看到女兒發來美食照片為自己加油。年邁的父母也是經常在電話裡叮囑陳靜:“照顧好病人,也照顧好自己。”

“我最幸運也最幸福的是,全家人都是我飛翔的翅膀。”陳靜說,從小到大,父母常常會叮囑一句話:凡事,多為別人想,多對別人好。

後來讀護理專業,老師們說的一句話她一直記到現在:“愛也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名護士很重要的能力。”

有愛的土壤,才有愛的大樹。

那年,上海評選出首屆“仁心護士獎”。頒獎詞這樣評價陳靜:“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面對患者她付出的是一絲真情,一份關愛,舍小家為大家,沒有一句豪言壯語,卻無時無刻不在奉獻!”

愛的確是一種力量,一種帶動更多人為他人奉獻的力量。

那年,一位陳靜護理多年的患者不僅安排了自己的身後事,還動員父母親一起辦了自願遺體捐獻的手續。“國家花在我身上的錢,自己這輩子還不清了,但更還不清的是醫護人員的情感賬。”那位患者動情地說。

如今,在武漢抗疫前線,陳靜再一次見證了這種愛心的接力——

每天,志願者們準時來到醫院附近,給工作人員和住院患者分發食品,風雨無阻。

每天,病房裡總會有一些病情漸好的患者,主動當志願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愛的暖流,匯聚武漢三鎮。愛的接力,積蓄勝利能量。

每天,陳靜和戰友們為愛而戰。每當夜幕降臨,或晨曦微露,陳靜登上班車,返回住地,都會看到靠近醫療隊住地的臨江樓群大屏上耀眼的字幕。

一個細節讓她和戰友們不約而同綻放微笑——“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字幕,如今已經換成了“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