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稻田裡如何養殖黃鱔?

新大風歌


稻田養殖黃鱔要注意以下幾項。

要點一 稻田建設

稻田黃鱔養殖模式是將保水性能比較好的稻田改造後作為養殖的基地,即不會影響到水稻的耕作,也可以利用稻田良好的淺水條件和遮陰壞境實現黃鱔的半人工 半野生的養殖方法,從而提高農田的產出率。

稻田應該選擇通風 透光 進排水方便 水源無汙染 保水性能好 ,在田內開挖 田字形 或者日字形的水溝,水溝寬50到70釐米 深20到30釐米,開挖面積約佔稻田總面積的12%左右,稻田四周用尼龍網片構築80釐米高 ,埋入土層20釐米的防逃牆,同時進排水口均用密眼鐵絲網罩好。



要點二 黃鱔种放養

黃鱔種要選擇無病 無傷 規格大小基本一致的個體,秧苗栽種後即可放養膳種,按照總面積放20到30克/尾膳種1500至2500尾/畝,放養前黃鱔用3~5的食鹽水洗10到15分鐘可有效預防黃鱔表體疾病的發生。



要點三 投放基肥

肥料以有機肥為主,一般每畝放畜禽肥400~600千克,要加磷酸鈣30千克追肥以無機肥為主,一般每次畝尿素2~5千克,這樣即營造了黃鱔喜歡的腐質多的水域壞境,又可以滿足水稻的營養需求。

飼料投放在魚溝和魚溜中設置飼料臺,每天上午9時或者下午5時準時投放,飼料以蚯蚓為最佳,也可以投一部分 螺肉 瓜果 菜宵等,並在稻田裡佈置黑光燈引誘黃鱔進食。



要點四 田間施壓藥

水稻防治病蟲害時要早防早治,儘量使用低毒無殘留的農藥,並且儘可能只噴灑葉面,同時加深水位。

黃鱔成熟撲撈等稻穀收割後將稻田裡的水排幹,只剩下溝水,用抄網等工具撲撈黃鱔,剩下的黃鱔等泥土可以挖塊時繼續撲撈。


長新文意


大家好我是農村養殖1978

感謝分享這個問題今天我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們農村稻田種植養殖是可以兩不誤的,現在我們四川宜賓市筠連高坎梯田搞的就是無公害種植大米,我們這裡是全國排名第八的梯田,我們種植水稻同時就養殖了魚,黃鱔,我們水稻不用打藥,水稻田裡面水人的可以喝,目前有1-8萬畝梯田,每年養殖出來的魚有3萬斤,黃鱔5000斤左右,預計今年會大量養殖這些東西,我們這裡大米特別好吃,現在大家可以網上查詢,感謝大家與我分享,大家可以來我們這裡觀光農業發展,我家也是養殖給種植健康綠色食品的,我家有六種竹子,有不同的筍乾,有花生,紅薯粉,紅薯粉條,全程直播手工製作,喜歡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我謝謝大家!











農村養殖1978


黃鱔又名鱔魚,體細長呈蛇形,體前圓後部側扁,尾尖細。黃鱔不管在農村還是酒店的餐桌上都是一道美味佳餚,其全身只有一根三稜刺,刺少肉,肉嫩味美。常生活在稻田、小溪、小河、湖泊、池塘等淤泥質水底層。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並提高家庭的收入,現在部分農民選擇在稻田間養殖黃鱔。那麼怎麼在稻田裡養殖個大肉肥的黃鱔呢?以下是個人觀點。


稻田田間管理及黃鱔選種投餌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稻田選擇

稻田應選擇通風、透光、水源無汙染、進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田塊。在田內挖寬50~70cm,深20~30釐米的水溝,多以“田”字型,來確保水的供給充足。並在稻田四周用尼龍網築牆,高80cm,需埋入泥土20cm的防逃牆。排水溝處需用密眼鐵絲網罩好並定期做檢查工作。

二、鱔苗選擇

鱔種要選擇無傷、無病、個頭大小基本均勻的鱔苗,入田前鱔苗按3~5%的食鹽水洗浴約10分鐘左右,可有效預防黃鱔體表疾病的發生。在秧苗栽種生根後即可投放鱔種,大約1500~2500只/畝。

三、稻田施肥

稻田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一般一畝施肥400~600千克,另加過磷酸鈣30千克。追肥以無基肥為主,一般一畝施尿素2~5千克。這樣既營造了黃鱔喜腐殖質多的水域環境,也有效滿足了水稻正常的生產需求。


四、飼料投餵

選擇固定的時間,基本上每天上午十時或者下午五時進行餌料投放,日投餌量佔黃鱔體重的6~7%。飼料以蚯蚓最佳,也可投部分螺螄肉、瓜果、菜屑等飼料,並在池中佈置黑光燈引誘昆蟲供黃鱔攝食。

五、田間施藥

水稻防止病蟲害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辦法從而來進行綜合治理。儘量使用低毒無殘留的農藥,同時施藥時需加深水位,儘可能的將農藥噴灑在水稻葉面上。噴灑農藥選擇在陰天或者傍晚未起露水之前。

六、成鱔捉捕

水稻收割完成後,需要將稻田水排幹後保留溝裡的水,可以用網兜撈捕。待稻田泥巴可成型時進行人工捕捉。


總結

稻田裡養殖黃鱔特別注意田間秧苗農藥噴灑的問題,選擇在陰天或傍晚合適的時間進行噴灑低毒無殘留的農藥。選種需選擇優質個頭均勻的鱔種,並根據黃鱔的生長狀況進行投放餌料。照照以上的內容和要求,我相信稻田養殖出來的黃鱔定個大肉肥。


鄉村云溪


稻田養殖黃鱔要點一:稻田建設

稻田應選擇通風、透光、進排水方便、水源無汙染、保水性能好,在田內開挖“田”字形或“日”字形水溝,水溝寬50~70釐米、深20~30釐米,開挖面積約佔稻田總面積的12%左右。稻田四周用尼龍網片構築80釐米高(埋入土層20釐米)的防逃牆,同時進排水口均用密眼鐵絲網罩好。

稻田養殖黃鱔

要點二:鱔种放養

鱔種要選擇無病、無傷、規格大小基本一致的個體,秧苗栽種後即可放養預處理的鱔種,按總面積放20~30克/尾鱔種1500~2500尾/畝,入田前鱔種用3~5%的食鹽水洗浴10~15分鐘可有效預防黃鱔體表疾病的發生。

稻田養殖黃鱔

要點三:施放基肥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畝施畜禽肥400~600千克,另加過磷酸鈣30千克。追肥以無機肥為主,一般每次畝施尿素2~5千克。這樣既營造了黃鱔所喜腐殖質多的水域環境,又能滿足水稻生長的營養需要。

稻田養殖黃鱔

要點四:飼料投餵

在魚溝和魚溜中設置餌料臺,每天上午9時或下午5時準時投飼,日投餌量為鱔魚體重的6~7%,飼料以蚯蚓為最佳,也可投一部分蚌肉、螺螄肉、麥麩、瓜果、菜屑等飼料,並在池中佈置黑光燈引誘昆蟲供鱔攝食。

稻田養殖黃鱔

要點五:田間施藥

水稻防治病蟲害時要早防早治、防重於治,儘量使用低毒無殘留的農藥,並儘可能只噴葉面,同時加深水位,粉劑藥物應在早晨露水未乾時噴施,液劑藥物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稻田霧起之前進行噴霧。

稻田養殖黃鱔

要點六:成鱔起捕

待稻穀收割後可將稻田中的水逐步排幹,只剩溝內水,先用抄網等工具捕撈黃鱔,剩下的黃鱔待泥土能挖成塊時,尋找黃鱔的洞穴,用鐵鏟等工具翻土捉鱔。需越冬的可在魚溝內留水,也可排幹水後在田面上蓋一層稻草防凍。



日子雜談


在稻田裡養殖黃鱔對兩者都是非常有益的,既可以幫助水稻健康生長,也可以幫助黃鱔利用稻田裡良好的淺水條件和遮蔭環境實現高產,一舉兩得。

那麼我們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問題來提高產出呢?下面我們來介紹其中的4個比較有效的要點。

1、鱔种放養

鱔種要選擇無病、無傷、規格大小基本一致的個體,秧苗栽種後即可放養預處理的鱔種,按總面積放20~30克/尾鱔種1500~2500尾/畝,入田前鱔種用3~5%的食鹽水洗浴10~15分鐘可有效預防黃鱔體表疾病的發生。

2、施放基肥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畝施畜禽肥400~600千克,另加過磷酸鈣30千克。追肥以無機肥為主,一般每次畝施尿素2~5千克。這樣既營造了黃鱔所喜腐殖質多的水域環境,又能滿足水稻生長的營養需要。

3、稻田建設

稻田應選擇通風、透光、進排水方便、水源無汙染、保水性能好,在田內開挖“田”字形或“日”字形水溝,水溝寬50~70釐米、深20~30釐米,開挖面積約佔稻田總面積的12%左右。稻田四周用尼龍網片構築80釐米高(埋入土層20釐米)的防逃牆,同時進排水口均用密眼鐵絲網罩好。

4、成鱔起捕

待稻穀收割後可將稻田中的水逐步排幹,只剩溝內水,先用抄網等工具捕撈黃鱔,剩下的黃鱔待泥土能挖成塊時,尋找黃鱔的洞穴,用鐵鏟等工具翻土捉鱔。需越冬的可在魚溝內留水,也可排幹水後在田面上蓋一層稻草防凍。





小浣優鮮


稻田養殖黃鱔,飼料源廣,成本低,見效快,黃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目前農村許多人都願意嘗試並積極開展稻田養殖黃鱔。

養殖管理餵養方式有:

1:田地應選擇通風,透光,進排水方便而且水源無汙染。田裡可用尼龍網包圍,以防鱔偷跑。

2:鱔種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鱔種投放前應用食用鹽清洗,可有效預防疾病發生。

3:投餵方法靈活掌握,確保鱔魚吃飽,可以投餵蚌肉,螺絲肉等食物。

4:施藥管理,選用高校低毒的農藥,早防早治,防重於治。


黃小二


能夠養,關鍵把控以下幾點就可以

一 水源頭的把控,稻田養殖的情況下就怕的就是在高峰期間的水中農藥的過多導致的黃鱔的中毒現象。

二稻穀的種植,把控稻穀的種植密度,無非就是把黃鱔的精養技術到稻田中來,這樣的情況需要把草中好。

三合理的內服,密度一大一定要做好管理。


談漁說蝦


和龍蝦養殖差不多,但要注意的是,在設計上不一樣,養蝦需挖溝,養鱔需做埂。鱔和蝦所用的水草也不一樣,不過有一點,養鱔先養蝦,因為先養蝦可解答鱔打洞問題。


農民宋大哥


其實這個不可取因為黃鱔會打洞會讓水流失所以不適合在稻田裡養黃鱔


lwx失落的世界


稻田應選擇通風、透光,進排水方便且水源無汙染,保水性能好,鱔種要求規格大而整齊,體質健壯,採取的施肥方法是重施基肥,適施追肥,投餌量靈活掌握,確保鱔魚吃飽,待稻穀收割後,排幹水溝內積水,集中起捕成鱔出售。

一、田塊的選擇

應選擇通風、透光,進排水方便且水源無汙染,保水性能好。稻田面積2-3畝,在田內開挖“田”字形或“日”字形水溝,水溝的規格為:寬50-70cm、深20-30cm,水溝開挖面積約佔稻田總面積的12%左右。稻田四周用幅寬100cm的60目尼龍網片構築80cm高(埋入土層20cm)的防逃牆,2稻田進排水口均用密眼鐵絲網罩好。

二、鱔种放養

鱔種要求規格大而整齊,體質健壯。放養密度一般以每m2稻田放養25g/尾的鱔種2-3尾。鱔種入田前用3%-5%的食鹽水洗浴10-15min,可有效預防體表疾病的發生。

三、施放基肥

採取的施肥方法是重施基肥,適施追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畝施畜禽肥400-600kg,另加過磷酸鈣30kg。追肥以無機肥為主,一般每次畝施尿素2-5kg。這樣既營造了黃鱔所喜腐殖質多的水域環境,又能滿足水稻生長的營養需要。

四、投餌方法

投餌量靈活掌握,確保鱔魚吃飽。飼料以蚯蚓為最佳,也可以投一部分蚌肉、螺螄肉、麥麩、瓜果、菜屑等飼料。掌握“四定”投餌,每天上午9時或下午5時準時投飼。日投餌量為鱔魚體重的6%-7%。食臺應適當分散,多設幾個,以便於黃鱔均勻攝食。

五、施藥管理

其原則是: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早防早治,防重於治,這樣可避免高毒高濃度藥物對黃鱔產生藥害。粉劑藥物應在早晨露水未乾時噴施,液劑藥物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稻田霧起之前進行噴霧。

六、成鱔的起捕

待稻穀收割後,排幹水溝內積水,集中起捕成鱔出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