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人性的極致,並無男女之別

人性的極致,並無男女之別


網上曾讀到過一篇文章,說最厲害的人往往是“雌雄同體”,兼具男女的優點,所以無往不勝。這個說法很有意思。不過,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人性問題。

而人性的極致,男女並無區別!

1

人性是個球,無始無終

當我們面對一個十惡不赦之徒時,經常會罵出一句:“毫無人性!”

其實,這句話是錯的。因為,“惡”是人性的一極,與善是相對應的。

如果善惡是一個數軸的話,左邊是惡,右邊是善,中間的臨界點善惡交織,即0點。

對於普通人而言,大部分都聚集在臨界點附近。朝左、右稍微偏一點,即分為善人、惡人。當然,距離0點越遠,善惡程度越大,即大善大惡之徒。

但是,人性的數軸並不真實存在。因為,它不是直線,而是球型——善、惡的終點是相連的,猶如善惡的起點都是0。然而,0點在哪裡,無從得知。

換句話說,在小範圍內,善惡是數軸;在終極之間,善惡是球型。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善、惡來自於我們的認知,而不是事物的本真。

善惡之間的轉變,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可能是瞬間完成。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就在於此。

不管是大善還是大惡,都需要經天緯地之才。往往,大善之人,必備大惡之才;大惡之人,必備大善之才。否則,只能是個庸才。而一個庸才,別說可以成就大善,就連做大惡都力所不及。

如果是中小善、中小惡,是涇渭分明的。譬如,搶劫詐騙,是惡;扶危濟困,是善。這些,無異議。

大善、大惡,卻不那麼容易分辨,得看我們所站的角度。

舉一個可能會讓我被罵慘的例子,如秦檜。大家都知道,他掌權後奉行投降路線,並揣摩上意(指宋高宗),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

一方面,秦檜這種毫無民族氣節的投降行為,遺臭萬年,今天其鐵像仍然跪在嶽墓前,並不冤枉。

另一面,秦檜的投降路線,避免了金、宋兩國將士血灑疆場,避免了老百姓生靈塗炭。兩國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享太平時光,善莫大焉。

但是,我們並不能就此給秦檜翻案。為什麼呢?這就取決於他奉行投降路線,初衷是為了一己之私,還是為了老百姓好。

如果是後者,他當然是大善,殺岳飛只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是前者,他當然是大惡,只不過在客觀上給老百姓帶來了好處。

最關鍵的是,對於秦檜的善惡認定,並不取決於其本身功過,而是取決於民族和國家的整體價值觀。面對外族入侵時,中華民族素來崇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因此,秦檜屬於“大奸大惡”無疑。

所謂“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有時,行善就是作惡,作惡就是行善。

歸結到個人身上,則是善惡同體。何時縱惡,何時行善,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與人相處,應該揚其善,抑其惡,否則可能招禍。

很多人認為自己善良,一輩子都不會做壞事。可當你面對萬惡之徒,心生“該千刀萬剮”之念時,儘管你的出發點是“善”,但惡念已經啟動了……


須知,惡人從來不認為自己錯了,不然他們就不會作惡。


然而,善惡只是人性的兩極,還有很多不能用善惡判斷的秉性,譬如榮譽心、求生欲、情感體驗等,都有正負極,同樣是零點和終點難辨。


整體來說,人性是個球,無始無終。


人性的極致,並無男女之別

2

人性的極致,男女無分別

前面講到了人性的善惡兩極問題,接下來聊人性在男女身上的差異問題。

我在寫一些婚戀類文章時,不管是站在男性角度還是女性角度,都喜歡加一句“(男人或女人亦是如此)”。

是不是在我心目中,男女在人性表現上是“一樣”的呢?不能這麼說。

男女因為生理差異,再加上延綿幾千年的男權社會所形成的文化觀念,導致男女在行為和思維方式上具備一定的差異,因而在人性表現上會有一些不同。

譬如,在一定範圍內,男人更容易好勇鬥狠,更容易有英雄情結,更有擔當一些;女人普遍膽小怕事一些,更善良忍讓一些,撒嬌犯嗔更是無師自通……

放在男女關係上,如“女人用上半身思考,男人用下半身思考”、“男人走腎不走心,女人走心不走腎”,云云。

這種區分在一定範圍內,有道理。但這只是相對於普通人而言的;對於非普通人物來說,根本就不會有男女之別。


因為人性本身沒有男女之別,我們看到的這些差別,僅僅只是在人性沒有被徹底激發的情況下,囿於社會性別文化思維所致。


換句話說,這種差別是被有意或無意馴化的。而優秀人物,總會突破這些馴化限制。

我曾經看到一個女作家的演講,說女人天生愛好和平,如果世界各國的領導人都是女性的話,就不會有戰爭,云云。

我不由得啞然失笑。

1982年,阿根廷出兵佔領馬島時,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立即派兵遠征,沒有絲毫猶豫。

當阿根廷用引進的法國導彈擊毀英艦後,撒切爾逼迫法國總統密特朗交出該型導彈的密鑰,以便英軍破解;如果拒絕,她將下令用核彈轟炸阿根廷。

撒切爾夫人可不是說說而已,而且英軍核潛艇已經趕赴戰場,只等一聲令下。

密特朗是有名的強硬派,怎麼甘願把自家武器的秘密洩露給英國呢?可沒辦法,核戰爭非同小可。

避免核戰爭是二戰後的國際共識,誰都不願意看到核彈在戰場爆炸。密特朗屈服了,乖乖交出了該型導彈密鑰。

撒切爾夫人是個女人沒錯,但她身為首相,承擔著一國的安危和繁榮時,就不會有普通女性的思維侷限,而是強硬、霸道,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至於大家熟悉的呂雉、慈禧太后,誰若膽敢挑戰她們的權力,則絕對是殘酷無情,毫不手軟。

追逐權力,是人性的一種。然而,權力不是橡膠泥,而是生殺予奪。無論男女,一旦參與權力角逐,比拼的就是殺伐決斷,哪裡會受性別限制?


荒淫,渴望與無數異性發生性關係,也是人性的一種表現。

以前,大家普遍認為男人好色,女人不好色。有的男人一旦升官發財,就會玩弄女色。事實上,不少女人有錢有權後,同樣會玩弄男色。

武則天當了皇帝后,後宮會添置“面首”,很多長相英俊的大臣,爭先恐後想做男寵。譬如大詩人宋之問就急不可耐,奈何他口臭,不會被武則天喜愛。

前些年落馬的一個女局長,媒體爆出她喜歡寵幸英俊男下屬。一些男下屬為了升官加薪,爭相侍寢……

大家知道,一些女明星、女模特要去陪酒,很多女明星要忍受油膩男老闆的性騷擾;可很多男明星、男模特,同樣要去陪酒,忍受女老闆們揩油。


以上故事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不僅一些女性甘於性賄賂,一些男性同樣如此。

人性善的一面,如公而忘私,如樂於助人,如知恩圖報等,能做到極致的人,沒有男女之別,如特蕾莎修女,如白芳禮老人。

人性惡的一面,如貪婪無度,如荒淫好色,如恩將仇報,能做到極致的人,同樣沒有男女之別。

為什麼人性發展到極致,會抹殺男女的區別呢?

因為,每一個人因緣際會,都會有自己對善、惡的追求。

一個人如果求善到了極致,思想境界會升華,從而放下性別之分;如果求惡到了極致,會從惡行中得到徹底釋放,無所顧忌,同樣會抹殺性別。

也可以這麼說,人性本無男女之別,但只有發展到極致才能跳出男女思維的侷限。

當然,無論善到極致的人,還是惡到極致的人,都不一定真正懂得人性,他們只是在特定條件下,將自己善或惡的一面發揮到了極致。


另外一些人,是在對人性有了充分的認識瞭解後,根據內心的需要,做出了從善還是從惡的選擇。這種人,如果能做到極致,同樣沒有男女之別。


人性的極致,並無男女之別


那麼,人們如果知曉人性,到底有什麼用呢?

3

懂得人性有什麼用?

人的成熟,除了生理上的成熟外,還有知識上的成熟。

知識的成熟分兩種,一是科學文化知識的成熟,這個大家都懂,不多談;二是對人性的認識和掌控。

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除了部分科學和藝術大師外,那些政治家、軍事家、商人或教育家等成功人士,無一例外都是人性學大師。他們或許受人刻意的教導;也可能是天賦異稟,無師自通。

很多人強調“時勢造英雄”。這話對,也不對。因為在同樣的時勢下,有人是英雄,有人則是螻蟻。譬如,秦末亂世,群雄並起,惟獨劉邦奪得天下。

劉邦說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不如張良;排兵佈陣,戰無不勝,他不如韓信;籌措錢糧,保障後勤,他不如蕭何。但是,他能用眾人之長。

以上人傑,為何都甘居劉邦之下呢?說到底,是他對人性的把握在當時無出其右,善於制衡,掌握大權。韓信說:“臣善將兵,陛下善將將。”

正因如此,劉邦才能領導群雄,集眾人之力,奪取天下。不僅是劉邦,歷朝歷代,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是如此;但凡不能馭眾者,就不能成就大業。


大家都熟悉“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文弱的書生晏子為何不費吹灰之力,就迫使三名勇武超群的大力士自殺呢?他憑藉的就是對人性的準確拿捏。

不僅是王侯將相,哪怕是普通領導幹部,他們一定對人性有所瞭解並加以拿捏,恩威並施,才能馭眾,否則就不可能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管好。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當你在工作中受了委屈,領導找你談話,多半能做通你的思想工作,讓你壓下不滿,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領導們基本上是人精,知道怎麼說服你。其實,不僅僅是領導口才有多好,而是他恩威並施,如你想繼續幹下去,就不得不給領導幾分薄面。

話又說回來,完全無法說服下屬的領導,即使僥倖得職位,往往也幹不長。

如果你是一個商人,你要戰勝對手,就一定要了解對方,揚長避短,才能打敗對手。

你要說服一個人跟你合作,就要跟人講清利弊以及自己的優勢。只有對方認識到跟你合作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時,人家才願意跟你合作。

哪怕你是一個演說家,必須撓到聽眾癢處,才能演講成功……

說到底,善於利用人性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一個人對人性的認識越深刻,利用越嫻熟,則越容易超越其階層、性別和環境的影響。


這種人,無論是男是女,身處何時何地,只要有人群在,ta就會成為人生贏家。

需要說明的是,看得透人性是一回事,能否加以利用是另一回事;而能否做到利用人性,關鍵在於能否克服自身弱點。

因為,看得透,未必做得到。譬如,要想成為一個領導者,起碼要吃得了苦,耐得了煩,藏得住話,受得了委屈,還要拉得下面子、狠得下心……

這些,我自問做不到。所以,在職場上,我只能做一個屌絲。

普通人不願去了解人性,更不懂得利用人性。甚至,有人不敢直麵人性的醜陋面。他們說,如果把人性看得那麼透,人生還有什麼意思呢?

但是,人不能靠犯傻活著。多少懂點人性問題,進可以建功立業,成為人生贏家;退可以修身養性,趨吉避凶,儘量不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難道,不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