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以印度的外交行為,他們在以後能成為大國嗎?

天啟7900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不夠準確。

因為無論從印度的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來看,印度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了,從1947年獨立以來就是,儘管這是英國殖民者賜予的。

所以所謂的大國小國,基本上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而這樣的“開局”也註定了這個國家在將來到底是追求雄霸天下還是小富即安。

而從印度如此巨大的體量和獨霸南亞的地緣位置來看,印度當然要做世界性質的大國。所以印度國父尼赫魯才在印度建國初為印度定下了“印度要成為有聲有色大國”的目標。

那麼,印度能成為這樣的世界性大國嗎?靜夜史認為這當然不可能,因為世界性質的大國,從來就不是靠地大人多獲得的。想要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強國,巨大的人口數量和巨大的國土面積只是起步,或者說基礎。

當前的印度,在外交政策上可謂是左右逢源,一直以來都是美俄等世界級大國的座上賓,是名副其實的高端俱樂部成員。

但這並不是印度主動爭取來的結果,而是從建國以來就自帶的“光環”。

中國印度建國70多年來的歷史,其非常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人緣”特別好。無論是1962年之前領導第三世界,還是在1962年之後被美蘇拉攏,印度都始終朋友遍天下,像極了人人趨之若鶩的RMB。

而印度,也確實是在玩金錢外交。

在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想要人緣爆棚,要麼是像美國這樣極端強大的,讓別人不敢不從。要麼就是像印度這樣極端有錢的,讓別人不想不從。

雖然美國極端有錢,但這個世界上,沒人嫌棄錢多,印度作為人傻錢多的典型代表,你絕對值得擁有。

相比於美國,俄羅斯的目的更復雜一些,一方面作為美國的宿敵,俄羅斯從來都奉行“哪裡有美國,哪裡就有俄”的宗旨,所以在印度問題上,俄羅斯自然不甘人後,甚至在蘇聯時代還跑在了美國的前頭,導致今天的印度武器裝備雖然是名副其實的萬國造,但主體仍然以俄式武器為主。

而除了反美的歷史傳統,“沒錢”的現實窘境也讓俄羅斯對印度愛得死去活來。

所以,印度才在美俄劍拔弩張的夾縫中,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是印度外交的巨大成功。不過這種沒有經過努力便一步到位,僅依靠地緣和體量就達到的成就,實在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

但印度卻似乎非常享受被美俄爭相拉攏和吹捧的過程,儘管印度非常清楚美俄拉攏印度目的何在,但難以自拔的迷失註定要徹底斷送印度的大國崛起之夢。

因為以當前印度的實力,別說和美俄平起平坐,連衝出南亞都無法完成。

作為英國殖民者的傑作,印度從一開始就被套上了難以擺脫的緊箍,即巴基斯坦。

儘管印度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迫使東巴基斯坦獨立,扭轉了印度對巴基斯坦東西夾擊的尷尬局面。但印度一不能改變“借港出海”尷尬局面,二不能扭轉西里古裡走廊不利態勢,三不能顛覆巴基斯坦封死印度西進道路的宿命。

更要命的是,青藏高原將印度牢牢壓制在南亞次大陸,使印度根本無法向其他地區擴張勢力,尤其是中亞。

在難以打破僵局的情況下,印度試圖通過研製核武器扭轉乾坤,但各大國明顯不想看到印度的膨脹,所以他們也馬不停蹄地幫助巴基斯坦成功擁核,印度是真正的偷雞不成蝕把米。

因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立國,印度根本沒有經歷慘烈的革命或戰爭,自然也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更不可能推行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改革,尤其是土地改革。

所以印度建國至今,種姓制度仍然大行其道,巨大的人口數量無法轉化為強大的人口紅利,工業體系始終無法建立。加上印度奉行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先進理念,印度武器始終堅持萬國造,將“受制於人”演繹得淋漓盡致。

而這樣的國家,根本不可能徹底打敗巴基斯坦。

在靜夜史看來,印度建國以來外交方面的最大特點就是“眼高手低”,尷尬實力配不上勃勃野心。而這樣的國家,註定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世界性大國。

古往今來,任何世界性大國的誕生,無不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磨礱淬礪,百鍊成鋼”。而從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就輕鬆建國的歷程來看,印度從一開始就輸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印度的外交行為如何我們姑且不論,但印度的國際環境是真的好,很多大國都想拉攏印度,與印度保持良好關係,比如美俄是宿敵,但印度與它們的關係都很好。印度可以很容易從軍事強國當中買到先進的武器裝備,武器“萬國牌”,而換作是我們國家就不能了。



至於印度能否成為大國,這不是用外交行為來決定的,而是用實力來說話,實力越強,你的話語權就越大。印度現在其實已經算是一個大國了,國土面積接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3億,很快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的主要領導國,G20成員國,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四。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迅速,年均增速達到7%以上,2019年印度GDP已經達到2.85萬億美元,超過英國、法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可以說印度的綜合實力已經進入世界前十,算是一個大國了。

當然,印度的實力與中美俄這樣的大國相比仍差距甚遠,也比不上英國、法國、日本、德國這些傳統資本主義強國,它現在還是一個崛起中的新興大國。


錦繡中源


以人口來說,印度已經是個大國,只是要變成強國還比較難,因為印度的國家元首缺少大國 強國領袖的政治格局和戰略眼光,整天想的是隻佔便宜不吃虧的好事,對內不能很好處理民族矛盾,對外不能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不關心民生問題,幻想通過武力來解決與周邊國家的矛盾,因此很難成為強國。


我是還在路上


通常,我們所認同的大國,不是面積大人口多,而是在國際上具備話語權,主持一方並擁有較大經濟軍事力量的國家。比如19世紀末期的滿清同樣人口經濟居世界前列,難道也承認是大國?

顯然,印度連南亞次大陸都沒基本控制,何以談論大國地位?

只能說,印度目前具備成為大國的條件,國土面積,人口經濟軍事都有較大基數。但短期內印度很難成為大國。

印度國內種族種姓宗教貧富矛盾太強。科技水平,基礎產業差距較大。在這兩大問題解決之前,說印度成為大國,還早。

至於什麼時候成為大國?

未知。


四川達州


印度本來就是大國了,他現在活得最滋潤,還沒被美國盯上,俄羅斯也需要他買武器,和中國的衝突也不是很嚴重,巴基斯坦又拿他沒辦法。

所以印度如果能夠整理好內務,會逐漸向強國進發,當然,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發展到影響別人的地位的時候,就像中國發展到影響美國的世界控制權的程度,就有一些國家出來掐印度的脖子。

當然,這都是外部條件,印度人口那麼多,國內市場很大,外邊人不容易掐死印度,至多延緩一下,但是印度自己會不會把自己給掐死,那就不好說。印度國內面臨的問題太多了,而且印度國家權力也不夠,不好集中力量做幾件有規劃的事情,想阿瓊坦克,飛機,航母,都是拖了又拖,都拖成了國際笑話,這樣幹一件事情以幾十年為的單位的做法,在講究效率的時代,印度真的是在舊石器時代生活。


門前海藍藍


印度充其量也就是個人口大國,要想成為世界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外就是個外交上的矮子,陰逢陽違,唯利是圖,沒有自己的外交戰略。對內還實行的種姓制度,這可是奴隸社會才有的東西,可想而知有多大的貧富差距。還有錯綜複雜的宗教信仰,無論哪一個方面都制約了印度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強國。


江佬佬


印度的外交是由國內政治鬥爭需要決定的,印度人口紅利是優勢,但是政治體制和國內政治結構是制約因素,解決不了這兩個問題就很難穩步發展,並且還存在著政局動盪和國家分裂的風險,要知道貧富懸殊和階級差別早晚會引起國民不滿,傳統與宗教不可能永遠壓制住民怨,不顧及底層民眾的福祉必然會醞釀出革命


buxinxiezadiba0044


關鍵是大國是如何定義的,當今世界只有三個大國:中,美,俄,按這個定義,印度永遠都不會成為大國,因為論政治,經濟,軍事實力,他永遠達不到中美俄的水準,這是由他們國民骨子裡的基因所決定了,但如果按人口,他已然是大國。


霞客新君


個人認為不可能,印度歷史上都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也就是說一直以來,南亞次大陸都沒出現過一個統一完整的國家,以前都是由各個土邦構成,國內宗教矛盾複雜,印度教、穆斯林、錫克教等等,再加上“種姓制度”的桎梏,野心比實力大,有點像中東的土耳其,很難在國際上有所作為。


博望鑿空


大國而不是國大。這要世界普遍國家心口承認的。這也包括太多,比如,整體素質,國家實力,人格誠信,科技生產力,創造創新能力。如果只靠買買買,自身是不能強大的,更不能持久,世界也不會承認你。印度國大而要成為世界承認的大國,還要假以時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