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什麼東西比手機、平板、電腦更能吸引孩子,娛樂而且又健康?

雲客兒


什麼東西比手機、平板、電腦等更吸引孩子,娛樂且健康?由於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的普遍提高,現在很多家庭都有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其中普及率最高的當屬手機,於是很多人都加入了低頭一族,在這個過程中,也不知不覺的影響了很多小朋友的娛樂習慣。為什麼這麼說呢?

個人認為大人的陪伴和引導很重要。首先大人要樹立好榜樣,不要一天到晚玩手機,空閒時間高質量陪伴自己的孩子。如親子閱讀,親子游戲,親子手工等,如果父母工作過忙,沒有那麼多時間和小朋友玩,父母也可以引導小朋友養成自我閱讀的習慣或者倡導小朋友空餘時間多到小區樓下結識更多同齡小朋友,他們在一起會有更多靈感一起玩。這一點我體會最深,之前我們晚上吃完飯很少出來玩,基本在家自己玩自己的(大人手機小孩電視)一段時間後,覺得小孩看電視多了不好,但他自己一個人又不願意主動下樓找小朋友玩,所以我就給自己下命令,儘可能的遠離手機(除非有必要電話或微信),有空多帶他出來走走,一段時間後,發現他自己,不知不覺在小區交了很多朋友,每次玩完回家之前都主動相約第二天出來玩的時間。

所以說要想孩子遠離電子產品(用來娛樂),大人要樹立榜樣,加之一些有效的引導,我相信小朋友能擁有更健康的娛樂方式





一直在路上學習


我家寶寶4歲,也愛看電視,玩手機,特別喜歡看小豬佩奇,她看佩奇的時候只要一關電視她就哭,反抗情緒特別大。我們也特發愁,後來給她買了一套佩奇的書,效果還不錯,不怎麼看電視了,後來又買了些其他的書。大人看手機,孩子就想看,你不讓孩子看他也會有情緒,所以想讓孩子戒掉手機,大人也要以身作則,最好不要讓孩子看到你玩手機。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陪孩子一起玩,參與到他的遊戲中去,效果還是不錯的。


姓鹿滴


和小夥伴在一起做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我周邊的小孩,這個時候不能上學,都在外面做遊戲,端著各種“新式武器”,房前追到屋後。還有的用“挖掘機”在路邊鏟沙。放暑假也是,我周邊的小朋友都集中在一起,玩瘋了。不催他們回家,連飯都忘了吃。


月籠南窗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們遼寧已經解封了。

我每天帶著兩個孩子,大的12,小的6歲。因為老大從小玩兒iPad,幼兒園就近視了,所以我們家從來不看電視,也不允許孩子們玩手機。怎麼樣?很難想象吧?周圍的朋友都問過我,那你們一家平時都幹什麼啊?無聊的時間要怎麼打發?

這就回到您提出的問題上了!總得讓孩子有娛樂方式,總得把閒暇時光用掉吧!如果不是疫情,每個家庭匆匆忙忙的,一天就結束了,因為疫情,24小時總不能讓孩子一直看電視,玩手機吧!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到過去,回到70後的童年時光裡,回到那個黑白電視機,每天只播一集動畫片,40分鐘電視劇插播20分鐘廣告的年代。回到掐住時間打開收音機,聽單田芳評書的歲月裡。回到以上兩項活動都開展完畢,拿出撲克擺接龍的70年代。

現在的APP,兒童廣播劇,評書,各類節目數不勝數,比我們小時候豐富太多了,聽的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就像過去給媽媽買醬油,幫媽媽燒柴火一樣。

到最後,還要說一下家長的問題,家長不看書不看報,離開手機自己都五脊六獸的,怎麼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和孩子共度美好時光呢!


新新漁農


很高興和你談談我的感受,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比的上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所以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才是孩子最健康的成長環境,也許你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狀態 ,和你相處的挺緊張,這時候更應該體現出你的情商高的時候了,你要放下高度,放平心態的去和他溝通,無論如何你要讓他知道你是為他好,不要讓他和你成為敵人,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只要邁出第一步後面的就好辦了,因為他接受了你的好一下面就是他的後悔和改過。下一步就是讓他感覺得到和你玩比和手機玩要有趣的多 他就會和你玩到一起來。這個時候也可以藉助些別的:。 1、讓玩具發揮最佳作用

手機可玩性十分高,但是這種東西畢竟是虛擬的,玩具對孩子有更大的吸引力。但是有的父母為了省錢,很少給孩子買玩具,而是直接讓孩子玩手機,孩子一旦愛上手機遊戲就會愛不釋手,想要戒掉也很難。因此一定要給孩子買一些益智的玩具,或者具有科技感與新鮮感的,這樣孩子不但喜歡玩,還能提升創造力。

2、培養孩子運動愛好

運動對於一個人來說十分重要,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能從中領會到合作以及技巧等。因此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個人運動愛好,讓孩子參加身體鍛鍊,在運動中領悟到樂趣,同時結識更多的玩伴。

3、多陪伴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拿著手機不放,都是跟著父母學會的,因此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這樣孩子會主動放下手機,與父母拉近距離。

4、多誇獎孩子

所有孩子都希望被父母誇獎,一味的指責孩子只會讓其變得更加叛逆。對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多誇獎孩子,注意誇獎方式不要太籠統,要具體到哪一點,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自信,自動放下手機幫助父母做家務,也會變得更懂事。

5、和孩子一起閱讀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就是這樣,父母愛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模範,好的壞的習慣孩子全盤接受。他不會分辨,不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他就覺得這樣做是父母允許的沒事。這樣會誤導孩子。讓孩子選自己喜歡的書籍去看也好讀也好,只要孩子樂在其中就好。不用給的讀完寫個讀後感,不用,只要他讀過就會在他的腦海裡留下隻言片語,讀多了就記得多了 。只要沒把他的興趣磨沒了就行。好了就說這些,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奮鬥吧668


比手機、平板、電腦更吸引孩子,娛樂又健康的東西存在嗎?我想了想,還真有,而且還不少呢!

1.聽廣播故事

我不知道該怎麼定義,打個比方,就是喜馬拉雅裡很多的講故事的廣播,有孩子喜歡的故事,孩子就會聽得特別入迷。比如,錢兒爸講的故事,凱叔講故事等等。

我家孩子最喜歡聽錢兒爸講故事,《超級西遊記》、《超級西遊運動會》,還有屎尿屁系列的繪本故事。經常一聽就是半天,再看著相關的西遊記繪本,用他的話說,這是最幸福的事情。

家長可以試試,找孩子喜歡的故事,從看電視玩遊戲到聽故事,健康了很多。

2.家長也符合這個要求

手機平板好玩,但總是冷冰冰的機器,比如上家長這些大活人好玩,這才是真正的娛樂又將康。

家長可以陪孩子玩遊戲,比如,跳馬呀大戰呀撲克牌呀玩玩具呀讀書呀什麼的,德智體美勞都可以做,家長才是最健康最具娛樂性的。

3. 孩子喜歡的玩具

孩子自己玩玩具,也算比較健康娛樂吧。至於玩什麼,就看孩子的喜好了,他是喜歡樂高變形金剛,還是喜歡拼圖托馬斯,還是磁力片磁力珠之類的,這些也是比較健康的方式。

4.孩子愛讀的書

如果你能遇上一個愛讀書的孩子,那你要做的就是給他買書,買他喜歡的書,讓他讀個夠。

我倒是覺得這個假期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特別好,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讀書,讀書的時候讓氣氛變得融洽,讓孩子慢慢喜歡上讀書。

這麼一數,是不是比手機好玩的項目還是挺多的呢,就看孩子喜歡什麼,家長就能投其所好,讓孩子少玩手機和電腦。

這裡是媽媽充電屋,堅持科學育兒的碩士媽媽,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育兒問題。


媽媽充電屋


您好,誠邀回答,感謝您的關注和信任


我想您說的問題的答案是“高質量的陪伴”

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對孩子的陪伴都是最省錢的又能讓孩子願意融入的提高親自關係的好方法



陪伴的過程中,既可以陪著孩子玩遊戲,又可以做親子閱讀,還能帶著孩子走遍世界的各個角落,開闊視野,培養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個人情懷。遊山玩水之間,可以一邊領略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也能學習古今中外的詩詞經典,在玩中學,學中玩,孩子怎可能不開心?


有很多父母也知道陪伴孩子,但手機不離手,三步兩回頭,孩子後面叫著爸爸,媽媽,興奮的想要和你分享它的喜悅和成就的時候,卻只得到父母的一句敷衍的真好,你真棒,去玩吧。

當孩子想要尋求幫助的時候,卻因為父母在忙,而獲得一句等一等,讓孩子的熱度一下子減弱。


很多時候我們在餐館、飛機上、火車等場所,總能看到父母之間或是在和朋友談事,孩子拿著平板手機看著動畫片或是毫無營養的電視,這樣的場面真的讓人感嘆。有時候大人真的很自私,自己的需求第一時間滿足,孩子有需求的時候就是次要處理,這樣的親子關係怎能以後不出問題。


在親子陪伴中,“一片樹葉”“一本書”“一個好玩的遊戲”“泥土和水”“花花草草”“飼養小動物”“做美食”“做家務”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材料,不一定非要花多少錢買來的玩具才是真正的好東西,願所有父母都能對孩子多一分關愛,多一分關注


軒仔媽咪Anna


什麼東西比手機、平板、電腦更能吸引孩子,我的回答是:陪伴。

近期受疫情影響,很多孩子都染上了“惡習”,成天不是手機就是電腦,這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更影響孩子的智力。研究表明,常看電子產品的孩子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受限、易患心血管疾病、性格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等。所以,父母應該杜絕孩子長時間的使用電子產品。而替代電子產品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的陪伴。

不管哪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都不會太自律,如果你想讓他們乖乖學習,幾乎不太可能,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引導與陪伴。有些父母自己太懶,不願動,孩子又無所事事太無聊,電子產品就成了最好的替代品,孩子開心,父母省心,但導致的結果往往就是孩子越陷越深,直至上癮。

一、陪孩子玩遊戲

孩子上幼兒園時,遊戲無非是最好的選擇。這段時間,我們幾乎每天都會陪孩子玩遊戲,玩上課遊戲、玩賣東西遊戲、玩躲貓貓遊戲等等,不僅孩子開心,同時也促進親子關係,這樣的遊戲孩子玩多久都不會膩,當孩子玩開心了,內心有歸屬感與滿足感,接下來會更願意獨處,玩些靜的東西,比如看書或玩玩具,根本不會纏著你喊無聊或想看手機。只是,每天抽一個小時陪孩子玩遊戲,你們願意嗎?

二、陪孩子看書

孩子大點時,父母可以陪孩子看書,陪他們朗讀或講故事,玩成語接龍或其他文字遊戲等,孩子大了,父母要以身作則才能起到帶動的作用,如果你成天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世追劇,孩子當然不可能喜歡上學習。當父母給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孩子自然就不會老想著看手機或電視。

三、玩益智類玩具

以父母陪伴與學習為主,適應玩玩具為輔來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玩具可以選一些益智類的,比如拼圖、樂高、找不同等,一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二來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四、結語

總之,父母不要指望當摔手掌櫃,孩子還能夠自律不吵鬧,也別指望能用什麼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為無論什麼玩具,孩子都會玩膩,只有父母的陪伴才是最持久與有效的。但這裡的陪伴不是全天都盯著孩子,而是每天抽出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當你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與學習環境,讓孩子感覺到愛與受重視,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遠離電子產品,從而變得更加熱愛學習與善於動腦。

我是熊媽,兩孩子的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熊媽碎碎念


我認為比平板、手機、電腦更吸引孩子的是父母的陪伴,真的,不是官方話也不是虛假的套話。這是疫情這段時間給我的深刻感受。我說說為什麼吧?

疫情它是一把雙刃劍,它阻止了大家出行,但是,他也讓多少個家庭安安穩穩的團聚了,讓多少個父母能這麼長時間而且無時無刻能看到自己的孩子。表面都是一些列的煩,但是好多人可能幾年的時間加起來,也沒有和孩子,家人這麼長時間呆過。就是這段時間我才發現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其實可以不玩手機,不玩電腦,而且喜歡粘著父母,雖然他們有時候特別招人煩。😄



一,孩子的手機電腦都是父母給的

這句話是肯定的。就我自己來說,自己想逗孩子的時候逗逗他,想親親他的時候親親他,但是我自己看電視玩手機的時候,累的時候,他來找我,我就先讓他安靜,讓他消停一會,我就給了他平板,找他愛看的《三個和尚》,他肯定會被吸引,再也不來煩我了。可是我也明明知道孩子看手機,對他的壞處,我也知道自己應該給他樹立一個榜樣。但是我自控力不行,我也想玩自己的。是不是好多家長和我一樣,在顧不上的時候就會扔給他一個平板。所以,咱們自己應該先改變,多陪陪他。

二,孩子本身喜歡依賴家人

這次疫情,確實讓我懂這個道理了。我孩子本身就是特別愛玩手機,看平板。這次本身家裡人多,他看完手機上的東西,就來告訴我們,比如那個《三個和尚》上有和尚最後和好後握手的情節,他就跑過來跟我們每個人都要握手。然後我們有回應後,他就可以忘記手機,跟我們玩,給我們說他的話,雖然都是胡說,聽不懂的那種,但是他真的很喜歡跟家人玩,我們也發現你跟他玩的時候,他根本想不起來手機。只有在大家做飯,睡午覺不理他的時候,他就說要看動畫片。所以,陪伴依舊很重要。


三,孩子可以玩手機電腦

這也是我個人想法。孩子可以玩手機,但是父母要給他制定規定。孩子也需要接觸新的東西,我孩子確實好多東西都是從那上面學的,他有一天把酸奶摸頭上,我特別生氣,我說你為什麼摸頭上,他說他從抖音上學的。我生日蛋糕上有生日快樂四個字,結果他在手機上看到後給我媽說那是生日快樂。孩子會從上面學到好多東西。就我看《小豬佩奇》我發現那裡面也好多小道理。所以,我們不能否定手機電腦給的正面影響,我們可以每天讓他看30分鐘,現在也有專門的少兒益智動畫片,當這個規定變成習慣的時候,也就不會無節制了。


四,孩子的尋找他的興趣

找到孩子的興趣,他喜歡的東西就是他想做的事。陪著孩子你會發現他其實有好多感興趣的東西,他喜歡的是手機,電腦裡面表達的東西,有的東西他是每天看樂此不疲。人家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好多事情,你可以引導他往正確的方向發展。你可以在找到他的興趣後,把它變成現實中他的喜好。比如,喜歡佩奇,你可以讓他畫佩奇呀,塗佩奇呀。總之,陪陪孩子,你才會瞭解孩子,才會讓他離開手機成長。


最後,祝好!


大王de麻麻


能和手機平板電腦等相比的玩,當然是益智類玩具和繪本書籍。

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的特點就是內容豐富,有動畫片,有歌曲,還有童話故事。當家長沒有時間陪孩子玩的時候,這些東西就能夠提供給孩子想要的樂趣。但是這些東西不能和孩子互動,所以說能和這些東西媲美的當然是一些能夠互動的意志類玩具和繪本繪本書籍和音樂類機器。

益智類玩具,例如積木雪花片兒等。這些玩具可以充分的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想做成什麼形狀,要做成什麼形狀,當有大人引導參與的時候,還是可以更大程度的被吸引到,大人和孩子可以發揮想象力,造成不同的形狀,不同的玩法。可以說只有孩子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繪本書籍。繪本書籍裡面的內容,可以媲美平板手機等玩具。只要大人願意花費精力一遍又一遍的給孩子講繪本故事,並邀請孩子一起看繪本講故事,那麼繪本故事也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能發展出更多的想象力。

音樂機。一般音樂機裡邊兒都有很多小孩子聽的童謠或者故事,這些童謠和故事和手機平板裡面的都一樣,可以滿足孩子的需要,但也不會傷害孩子的眼睛,讓孩子沉迷其中。

結束語:上面這些玩具都只是一些工具,最主要的是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當家長和孩子一起玩玩具的時候就可以開發出更多的玩法,讓孩子樂在其中,既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又可以讓孩子不再沉迷於手機平板之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