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我絕不買入市盈率20倍以上的股票?

避免虧損的最好辦法之一就是不要出價太高。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往往缺乏專業的財務分析知識,也沒有實地調研走訪上市公司的時間和條件,買的是否便宜就決定了你投資的那一刻自己面對的風險如何。

為什麼我絕不買入市盈率20倍以上的股票?


縱觀巴菲特的歷史投資記錄,他很少買入市盈率超過20倍的公司。從巴老的投資歷史看,喜詩糖果之前的投資都是純“撿菸蒂”式的經典價值投資,都是市淨率<1的公司。那麼從喜詩糖果之後,他開始看中“以合適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即便是這樣成長穩定的企業,他買入的市盈率也基本都在16倍以下,個別市盈率會到20倍。股神尚且如此,我們普通投資者是否應該反省和學習呢?


為什麼我絕不買入市盈率20倍以上的股票?

圖片來自-李滔價投

為甚麼要低於20倍市盈率買入,上面巴菲特的投資歷史已經講得很清楚。

從另一方面講,20倍是市盈率,對應企業要未來保持20%以上的淨利潤增長速度,你覺得大A股裡有幾個公司可以保證未來這個增速?更不要說40倍,50倍的市盈率,那要求公司要保持30%~40%的利潤增速,這是可持續的嗎,未來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對於實在看好的公司,我們樂觀預計20%的未來利潤增速是可以的,但我覺得再高了,就有些過於樂觀了,就有了自我安慰的嫌疑。很多投資者朋友們,喜歡用過去幾年的增速推測未來幾年的增速,我想說任何企業有他的黃金髮展階段,已經發生的可能不可持續,這個概率還是比較大的。一旦一個行業有豐厚的利潤,就會吸引大批競爭者進入,除非這個行業護城河很深,壁壘很高。

所以,總體上講,將買入市盈率限制到20以下,可以大幅降低你的投資風險。可以幫你避免為一個不值得的對象付出太多。

那麼,有人會講,你看片仔癀,恆瑞醫藥從上市到現在也沒有過20倍以下的市盈率,那我不就沒機會了嗎?是的,大A股3700多家公司,有幾個片仔癀、恆瑞醫藥,普通投資有多大概率從幾千支股票裡選中這個大彩票?我並不認為高市盈率買入就掙不了錢,但是你掙錢的概率和冒的風險絕對不成比例,除非你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財務和調研公司,那是個別大牛人玩的遊戲,我等還是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

再看A股過去的歷史,20倍市盈率以下的牛股買入機會比比皆是。

2012~2016年的貴州茅臺,給了你四年的機會去思考,可以了吧。


為什麼我絕不買入市盈率20倍以上的股票?

2012~2016年,2018年的五糧液

為什麼我絕不買入市盈率20倍以上的股票?

一路狂飆幾十倍的格力電器


為什麼我絕不買入市盈率20倍以上的股票?

大家經常喝的牛奶,伊利股份


為什麼我絕不買入市盈率20倍以上的股票?

我還可以舉出更多例子,大牛股不見得都要幾十倍的市盈率,你幹嘛非要追著那幾只熱炒的股票呢。但是你買的太貴,萬一買到“雷”,遭遇“戴維斯雙殺”即“殺估值”和“殺業績”同時進行,那麼結果一定不只是睡不著覺了。。。舉例,一個極端點的,樂視網,當年多少基金爭搶著追捧,現在如何?


為什麼我絕不買入市盈率20倍以上的股票?

另舉一個溫和的例子,“同仁堂”,2015年70多倍的市盈率跌到現在的30倍的市盈率,看這個“殺估值”的過程,所以同仁堂的股價時隔5年不動地兒,股價截圖是復權數據奧,所以是算了分紅的。所以,你說你買的有意思嗎?

為什麼我絕不買入市盈率20倍以上的股票?


為什麼我絕不買入市盈率20倍以上的股票?

只買入市盈率20倍以下的股票,還讓你得到“戴維斯雙擊”的概率增大,即“盈利上升”和“估值上升”的雙引擎,因為股價=市盈率X每股收益。我們要麼賺市盈率提升的錢,即市場情緒。要麼賺每股收益提升的錢,即業績增長。如果兩個都賺,那就妙不可言啦!

當然,我是強調20倍作為一個買入的風險界定點,但絕不是說只要20倍市盈率以下的股票都有投資價值。買入的條件,還必須嚴格按照自己的評估清單嚴格考察公司質地。



【特別說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為個人投資心得的記錄,本人不對信息的不準確或遺漏承擔任何責任;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不構成交易和投資的依據。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