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求教心理學大神:無法從現實狀態獲得快樂,只有在幻想中才開心,怎麼辦?

尛萘


在自知的情況下,把自己置於到幻想當中在心理學上屬於一種防禦機制,這種防禦機制就叫幻想或白日夢。

當一個人在現實生活當中受挫,或是經歷了一些情緒上無法忍受的衝突和壓力。於是會讓自己暫時脫離現實,進入到幻想當中。然後利用幻想來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達到在現實世界中無法滿足的需求。一般來說性格孤僻的人或者意志比較薄弱的人,容易使用幻想這種防禦機制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內心衝突。

如果是一名孩子,經常使用幻想的防禦機制是很正常的,例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會幻想自己在開飛機,在開坦克,打敗了敵人。也會幻想兩個玩具間展開了有意思的故事。

青少年則會利用幻想。來想象自己跟喜歡的異性在一起。或者想象自己和偶像一樣風光有魅力。

成年人的幻想其實也是有區別的。重要的是看你用幻想這種防禦機制做什麼事情。例如一個成年人喜歡憧憬未來,這也是一種幻想。他幻想未來要達成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憧憬自己如何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就是一種積極有益處的幻想。

還有一種情況是,如果我們和人吵架吵輸了,經常會在腦海裡面一遍一遍的重新演練吵架時的情景。通常在幻想當中,我們以各種方式吵贏了對方。這種幻想方式就減輕了我們受措施的焦慮感。這種幻想對人也是有功能性的。

但是幻想有一個特點。只能暫時的脫離現實。使人的情緒獲得一定的緩解和滿足。但幻想解決不了現實問題。人最終還是要鼓起勇氣,面對現實,用行為來解決當下的處境。

如果一個人長期是有幻想的防禦機制,但絲毫不面對現實,時間長了就可能出現幻想與現實相混淆。例如精神分裂還有妄想症。

例如性格內向且孤僻的女生在表白失敗後。受不了打擊,於是發生妄想症狀,拒絕自己的男孩其實喜歡自己。而且男生的一舉一動都在向自己示愛。

這就是屬於病態性的幻想了。





曲奇483


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先申明哦,我不是什麼大神,只是一個普通的心理諮詢師,從我的經驗角度給你提供一些方法供你參考:

1、先解決情緒的困擾。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目前處在情緒狀態裡,通常在這種情況下看待周圍的事物,容易出現偏激和放大,不能保持中正與客觀。

2、還原本質,回到事實。你說“無法從現實狀態中獲得快樂”,你所描述的現實狀態是什麼?可能只是你自己認為或者想象的狀態,或許當你真正願意去看到真實的現實狀態時,你會發現依然會有令你開心的部分,只是目前被你忽略了,或者因為被放大了的情緒遮蓋了。

3、突破自己的限制性思維。“無法…只能…”,這是一種限制性的思維習慣。這個世界浩瀚無窮,我們目前所能瞭解的還微乎其微,還有待於你用未來的人生去經驗和探索,你目前或許只是遇到了人人都有可能遇到的挫折而已,只要你願意敞開心扉,嘗試突破自己,去探索更多地可能性,一定會收穫更多的開心與美好!

4、探索新的可能性。開心是來自感官的一種感受,幻想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你有嘗試尋找更多地可能性嗎?比如看電影、聽音樂、運動、做自己喜歡的事、美食、美景等等,都可以激發感官上快樂的感受。

5、制定計劃,馬上行動。開心與快樂更多地需要自己的行為去創造,想象帶來的開心是短暫的,只有你持續性的做行動,你就會收穫持續性的開心與美好!

如果你願意嘗試著按照以上的步驟去實施,相信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最後祝願你早日走出自己的困境,開心快樂![祈禱][呲牙]



珈me心理


“快樂原則”是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對本我的追求原則的概括,他認為我們內心的本我裡面充滿了慾望,渴望得到滿足。

你可以理解為原始的本能需求,不光我們人類具備,都無也具備這一點,故體現了人的動物性一面。

但我們人類不甘心做動物,就算要做也要做高級動物,有知識、有涵養的高級動物。

於是超我就出來了,包含兩點:自我理想的實現和社會道德的約束。

這個超我的出現就像是本著我們心中的本我而來的,但在弗洛伊德看來,超我不是我們所謂的真善美,也是一箇中性詞,和本我有點相似,讓我們不顧一切地做好事,為別人和這個社會無私奉獻,一點不顧自我。

很有舍小家為大家的意思。

所以這時候自我出現了,自我本著“現實原則”,要從實際出發,來調和我們心中的兩個對立矛盾體-本我和超我,協調兩個方面的工作,是我們能夠有所取捨,保證我們身體能夠正常地生活。

所以,我們要練,就像梭子一樣,兩頭尖中間寬,強大自我,削弱本我和超我,這樣我們才能做好我們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否則就很容易被慾望所支配,要麼就是犧牲自我只為別人。

以上是精神分析學的範疇,然你瞭解你自己的人格,發現問題所在。

下面咱們來看下,如果鍛鍊我們的自我,這方面就交給行為心理學,因為這是它的專長。

行為心理學為我們的改變提供了很有效的方法和科學的理論指導:

1.習慣化

使我們的行為受刺激的影響降低,使我們通過經驗而學習的一種方式。

我很喜歡行為心理學對習慣的解釋,我們的行為方式是受到某種情景的刺激而產生的,而習慣就是我們對某種刺激頻繁地發生而產生的免疫,致使刺激影響降低。

所以我們要想改變自己,無疑要的習慣是最佳手段。

2.經典條件作用

條件作用或者條件反射,它是聯想學習的一種形式。在此過程中,有機體會學會將刺激聯繫起來。在經典條件作用下,中性刺激與有意義的刺激(無條件刺激)產生聯結,並獲得誘發類似反應的能力。

舉個例子:如果想改造一個具有暴力行為的人,那麼當此人想要攻擊的那一刻,用另一個使他恐懼的手段來嚇他,那麼重複幾次,下次如果在發動暴利時,就會想起所恐懼的畫面,就很可能不發動攻擊。

所以如果想解救,就可以想想辦法,在喝酒時找點其他刺激,是自己難受的感覺,當想喝酒前,就會想起難受的感覺。

3.操作性條件反射

是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改變。

咱們今天的企業培訓,想要改變變得持久,就得隔一段時間培訓一下才能延長持久新。

行為心理學,對於塑造新的自我比較實用和有效,空了可以看下這方面的知識。

最後也用下咱們古人的理論:

這一點想王陽明先生說的“良知”:

無惡無善心之本,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惡知善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先生的新學核心是“致良知”,要知行合一,熟知非真知,在現實中不斷打磨自己,才能變得越來越好。

加油!!


---------結束語---------

因為分享,所以更強。

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學分析


你高興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並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現實是如此痛苦和煎熬,自己又沒有能力和勇氣做出改變,轉而尋求虛幻的快樂. 或者,在世人眼中你的現實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不缺錢不缺愛,但你自己卻看不見感受不到,天地雖大畫地為牢,別人眼中的幸福生活,於你而言完全沒有意義. 你好象身處迷霧中,霧太大你自己都看不見自己.我是誰,為什麼我會在這裡?我為什麼不快樂?我要怎麼讓自己快樂?你也許經常問自己.

處於迷失狀態下的人是易受他們的蠱惑引誘的. 而他們又堅定地以為他們所做的選擇是正確的. 讓自己開心快樂的. 比方說沉迷於上網打遊戲,色情遊戲,吸菸喝酒甚至吸毒等等.因為在遊戲的虛擬世界中,你不再是現實世界裡那個灰頭土臉的自己了你成了所向披糜的戰士或將軍,並自帶主角光環.在色情遊戲中你的形象變得高大偉岸起來,你風趣幽默,自己已是這條街最靚的仔,牛仔很忙,敢於大膽地同自己喜歡的那個最美最酷的女生示愛了,甚至為了懲罰對方曾經對你的傲慢你主動奚落了她一翻,好不爽,她竟然乖乖地臣服於自己.

還有,在吞雲吐霧中覺得自己好man,好有深度. 酒精的麻醉能麻痺你的神經,讓你享受短暫的虛幻的快樂. 假若你是其中的一種,正好您自己所言,這些虛幻的快樂並不是正在的快樂,它們正在傷害你的身體,消耗你的時間和金錢,同時也在傷害著你的家人和那些稀飯你的至親之人.我們來到這世間走一遭更多的是為了付出愛,並讓身邊的人因為我們的愛而變得美好.相信人生是真實的有意義的.人生於我們所有而言都是一段旅途. 人生的列車一直前行,我們上車又下車. 但每個人都會有終點. 我們有責任讓這段旅途變得實實在在的快樂.

我們慢慢學著愛自己開始.從一件件的小事開始轉變吧.

我真心地希望您沒有面臨上述那些問題的困擾. 希望您只是一時迷失了自己.


夢姬


其實沒啥大事,人的興奮狀態不可能一直持續,每天都高頻興奮,你也受不了。

但是完全在現實中體會不到,你會喪失真實情感,情緒體驗,也比較糟糕的。

建議你循序漸進強化訓練,從一個點開始,找一個你有些傾向性的一個點,開始刺激,可以每次做個記錄,描述下體會,循序加強。

如果你不排斥,建議找專業心理諮詢機構專業治療,不要排斥這個,因為沒什麼比你能認真體會生命,感受生活來的重要,所以找各種辦法,各種人去幫忙吧。[加油][加油]



時刻保持好奇心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無法從現實生活獲得快樂,才只會去在幻想中尋找希望,因為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願望,當自我願望無法實現的時候,人們的心理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焦慮和不安情緒,為了讓自己不要這麼焦慮不安,我們會選擇一種適合的方式去釋放自己的壓抑情緒,而這種方式就是遊戲、而很多人沉迷於遊戲和小說中就是為了找到現實生活中平衡感,這是一種退縮行為,又是一種自我保護。

當然如果沉迷於其中,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糟糕,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你可以選擇一件比較容易又簡單或者你感興趣的事情來做,讓自己行動起來、而不是坐著,比如:每天出去散步一小時,或者畫一幅畫、練一篇字或日記、學一件簡單的樂器、健身、都可以,反正就是讓自己動起來,


L大叔說心理


很能理解你的這種想法和狀態。

其實這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簡單來說,是你對自己不認可,沒有接納自己,認為現在的自己不夠好,不值得擁有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認為自己應該怎麼樣,應該做什麼,才是個完美的你,才是個值得人愛的你。

不認可自己,不接納自己,形成的原因也比較複雜,大致說來有以下幾種原因:缺乏安全感、沒有自信、父母從小管教過嚴、被責罵過多、周圍的人的各種欺凌、現實中的各種打擊、自我懷疑自我批評過多,等等。

要改變這一狀態,根本上還是要從接納自己,從新認識自己著手。具體的方法是進行自我對話,把自己的各種自我否定的想法,轉換成自我肯定自我鼓勵客觀評價自己的想法。

再有就是要鍛鍊自己自信心,自信心就像是肌肉,越鍛鍊越有力量。你能做到的。


治癒焦慮抑鬱


你知道巴菲特嗎?去了解他!

你知道比爾蓋茨嗎?去了解他!

你知道扎克伯格嗎?去了解他!

你知道李嘉誠嗎?去了解他!

你知道馬斯克嗎?去了解他!

你知道卡耐基嗎?去了解他!

然後你的問題可能就解決了。

我試過~真有效~


被動思考


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想打破這個局面,不想再沉浸在幻想裡。畢竟人活著終究還是要面對現實的。既然要面對,先要面對自己的內心,是否已經坦然。別人的看法是最大的枷鎖,自己是否能夠做到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如果可以了,接下來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但切忌再起與人比較之心,否則只會輪迴現狀。



楊弘易


你是不是可以先思考一下什麼是現實?什麼又是幻想?比如很多人喜歡用手機玩手遊或者網絡社交,這裡面哪些是現實哪些是幻想?為什麼現實無法讓人快樂而幻想可以?其實是跟你的抗挫能力和心理韌性有關。另外,開心和快樂的層面也不一樣,小孩子玩小遊戲很開心,大人玩小遊戲就不那麼開心了,因為大人的快樂層面跟小孩不一樣。喜歡幻想的事物是心智還沒有強大的一個標誌,因為這意味著被動輸入和某種逃避。強大的心智總是去迎接挑戰並且自我信任,在行動上則體現了專注和控制。一旦嚐到這種快樂,你的快樂層面就提升了,而現實,包括手遊和網絡裡的現實,也能夠繼續帶給你更多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