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紅雲花饃--民間瑰寶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簡介 項目類別:民間手工技藝 項目名稱:民間手工花饃製作技藝 保護單位:澄城縣窯頭鎮村委會 主管部門:澄城縣文化站 紅雲花饃項目簡介:申紅雲,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今年五十歲,家住陝西省澄城縣堯頭鎮楊家村惠下河三組。在澄城縣有一種傳統而濃厚的民間風俗習慣,每逢四時八節、結婚、嫁女、喪葬、三年、箍窯合龍口、入莊子、看娃、老人賀壽、小娃過歲等,花饃成為必送的禮物。

一年四季只要有個大事小情去親朋好友家裡都要拿上花饃,例如正月拜年拿包寶饃、正月十五拿雞雞饃、清明節拿祭祖饃、五月送端午饃、七月做獻織女牛郎饃、八月做八月十五月餅饃、九月給新結婚的女兒,送九月羔等所拿花饃,都是很有講究的。

紅雲花饃發展歷史淵源:根據有關資料分析,澄城面花工藝技術可追溯到漢朝初期,具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最早單一的祭品形式,發展到目前品種多、花樣全、技藝含量高的藝術品。發展歷史悠久,在陝西關中地區一帶深受人們喜愛使其廣為流傳。


紅雲花饃製作的基本內容:花饃製作工藝是一種純手工藝術,民間農婦用特等麵粉,借用針、梳、刀、剪等工具,靠揉、捏、剪、修做成各種圖案。形象栩栩如生,花樣亮麗多彩,圖案寓意深刻,與豐富的民俗風尚緊密結合。展示出人類生死繁衍的程式,蘊育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與熱愛,使其代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