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解讀《山海經》——神鳥鳳凰不僅是皇權象徵,更受影視追捧

解讀《山海經》——神鳥鳳凰不僅是皇權象徵,更受影視追捧

昨天我們講到《南山經》之《南次一經》中的青丘九尾狐,讓大家瞭解到九尾狐最初的來源,以及九尾狐最初被賦予的形象,只是提到會吃人,並不是我們看到的影視作品、小說作品中所描繪那樣的狐媚人心。

今天,同樣給大家講解一種大家耳熟能詳的神鳥:鳳凰。

鳳凰原叫鳳皇。出自《山海經》中《南次三經》。

原文: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解讀《山海經》——神鳥鳳凰不僅是皇權象徵,更受影視追捧

一、關於鳳凰的典故和美好寓意。

鳳凰作為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它由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來,雄鳥為鳳,雌鳥為凰。鳳凰死後,周身會燃起大火,然後在雄雄烈火中獲得重生,重生後擁有更強大的力量,被世人稱作: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鳳凰自古已來被看作是神鳥,被賦予吉祥的意義,甚至一直被統治者賦予至高無上的權利,是皇權的重要免徵,古代帝王多把自己比喻成龍,而用鳳凰來喻示皇后、嬪妃。

相傳黃帝時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黃帝身穿黃袍,在大殿中祈禱,鳳凰飛來,在大殿中盤旋。黃帝再拜,鳳凰便棲息在宮廷東園的梧桐樹上。

因此鳳凰自古以來又被賦予:天下太平安寧的美好寓意。

當然除此之外, 中國人還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徵: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愛情。

解讀《山海經》——神鳥鳳凰不僅是皇權象徵,更受影視追捧

二、關於鳳凰的文學作品及影視作品。

一直以來鳳凰深受文學、影視創作者的喜愛。

郭沫若在《鳳凰涅槃》中說:“鳳凰每500年自焚為灰燼,再從灰燼中浴火重生,循環不已,成為永生。”

而影視作品更是不勝枚舉:

1990年由潘迎紫,苗僑偉,顧冠忠,蕭薔,戈偉如主演的《浴火鳳凰》被很多觀眾所喜歡。

2017年由王麗坤,鄭元暢,丁子峻,白冰主演的《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也受到網友的一致好評。

解讀《山海經》——神鳥鳳凰不僅是皇權象徵,更受影視追捧

最後豔豔為你解讀《山海經》,用通俗的語言與你探究《山海經》的神奇世界。

如果你喜歡,請點關注,並且留言你感興趣的內容,下一期我們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