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國產行業劇已死?說這話,還是書看得太少

前幾天,一篇名為《行業劇已死》的大V微博在朋友圈競相轉發,文中把韓國最新的職場劇《迷霧》、日劇《Unnatural》、美劇《傲骨之戰》同一大堆國內行業IP劇大篇幅地類比批評,老到《杜拉拉昇職記》,新到《獵場》,《翻譯官》,《外科風雲》,甚至連觀眾高捧的《法醫秦明》,《白夜追兇》無一不被畫圈圈劃重點。最後總結,各個行業IP劇都不專業,大多不是專業的人在寫,在洋洋灑灑地批評之餘,讓人越來越信“行業劇已死”,微博下的評論更是直戳痛處——“不管什麼行業,只是換個地方談戀愛”。可反過來瞧瞧《迷霧》的結局,難道不也是一出不能自圓其說的爛尾劇嗎?從剛開始的高分,一路下滑到7.5,不得不說,我們既不能把國外的劇捧的太高,也不能把國產劇說的一文不值。在看劇之前,抽空看看那些原著小說,興許能改變我們對“行業劇已死”這樣一棍子打死的態度。

國產行業劇已死?說這話,還是書看得太少

韓劇《迷霧》

熒屏上出現的IP劇原著分為行業書、職場書。行業書和職場書其實並不是同一件事,簡單地說,行業裡藏著職場,職場襯著行業,寫行業書未必一定得寫職場,寫職場可以只帶過行業。

先說行業書,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行業書有警察法醫類的,比如《法醫秦明》,重點講的是法醫這個行業在破案過程中的作用,職場裡的風雲變化與它並沒有直接關係,作者秦明本身擁有很強的法醫專業背景,在案件中能夠嫻熟地把控好法醫的專業點。為什麼這一類書特別受大眾歡迎?那是因為這一類的行業講的就是大家熟悉卻又不熟悉的行業。什麼叫做熟悉?熟悉就是在我們老百姓中間能經常聽到的,類似警察、醫生,那為什麼警察與醫生又是我們不熟悉的,那就是專業性。我們知道這職業,約摸也有些交道,但是畢竟這些交道是冰山一角,所以又是不熟悉的。加上這類書故事跌宕起伏,懸疑層層,本身就是一大賣點。

國產行業劇已死?說這話,還是書看得太少

《法醫秦明》系列

行業書中還有一種是大家帶有陌生感,卻是高薪的行業。例如《翻譯官》,作者繆娟也是法語翻譯背景,對行業內部也是頗為熟悉。大家能夠通過看書更清楚地瞭解這個按時間收費的行業是什麼樣的,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家對於高薪行業的窺探欲。畢竟,大部分人還做不到十幾分鍾賺上近萬價格的工資。

再說說職場書,這一類書偏重於職場中的叢林法則,例如多年前的《圈子圈套》、《杜拉拉昇職記》,這些書籍的行業特點不明顯,可以是書中的電子類行業,也可以套用在別的行業中。職場叢林法則適用於大多數的行業類別。因此,不管是哪種行業背景,對於尋求瞭解職場叢林法則,還是在書中感受共鳴的,都能夠得到滿足,也更為地接地氣。《圈子圈套》中的洪鈞,《杜拉拉昇職記》中的杜拉拉都曾一度被職場菜鳥奉為聖經學習。那麼,在這一類的職場書籍中既然能添加好友在商戰職場中反目成仇,也同樣能添加愛情戲,畢竟,一本書不能老在爭鬥,特別是以女性為第一角色的職場書,要是不加上愛情料子,讓個職場老手的男主帶女主“學習”,怎麼能夠做到吸睛呢?

國產行業劇已死?說這話,還是書看得太少

《杜拉拉昇職記》

最後說說,這兩年出現的行業疊加職場的書籍,比如最近湖南衛視放的《金牌投資人》原著,我還沒看過電視劇,但看過小說。投資行業是個高薪行業,做投資的就像早前部分職場書喜歡用的諮詢行業一樣,聽得多,什麼索羅斯,巴菲特,能說上的名人不少,但現實生活中,我接觸的少,只知道做投資的都是高調談論行業,低調生活的有錢人。對於這群有錢人平時做什麼,怎麼自己搗騰錢,怎麼幫人搗騰錢,還是很有興趣瞭解。所以找來看看,書裡不僅有男主方玉斌這種草根,學歷不達標怎麼混跡在高學歷,海歸派職場氛圍中,被人算計,也算計別人的有得有失的職場經歷,還大量加入了行業商戰的秘密和敏感話題,比如中國電影票房怎麼造假,政商盤活資產,怎麼幫助欠成功的企業運籌上市,甚至對內地和香港大佬平時在“隱居”似的吃喝拉撒生活也寫得真真切切,加上主角不再像以往那樣白的瑪麗蘇,傑克蘇,看起來更“人性”了,所以,讀後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些事兒是不是真的?”,定下心想想過往一些擦邊新聞的報道,很快就確定故事裡的這些事兒就是真事,這行當裡的事兒,就是真的這麼讓人瞠目。

國產行業劇已死?說這話,還是書看得太少

《金牌投資人》

當然,電視劇好不好看尚不知道,但書確實帶勁兒給力,值得推薦。

像這類過硬的行業內容加上職場叢林法則的雙類型書籍,一定也是行業職場類型書籍的發展趨勢。說不定哪天就出現個AI的行業職場書籍,好讓大家看看那些神秘的行業究竟藏了哪些秘密?

既然,我們有越來越優秀的行業書職場書,怎麼可能造不出一部好的行業,職場IP劇?只能說,一切在摸索中提高。改編的電視就像裝修一樣,總會帶點遺憾,但並不妨礙整個類型的發展。就讓我們先靜下心,看看這些好的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