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業界:打破核心元器件進口依賴 推動國產家電產業協同發展

業界:打破核心元器件進口依賴 推動國產家電產業協同發展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劉挺在論壇上發言。

人民網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李彤)如何由大做強、質量先行,是當前我國家電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有業界人士表示,國內家電行業在核心關鍵元器件、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打破高端芯片進口依賴上,尚有較大提升空間。怎樣保持快速、平穩的發展態勢,考驗著國產家電行業的智慧。

大而不強:關鍵核心元器件被“卡脖子”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家電行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主要家電產品在全球佔比達到60%以上。

18日,家電產業上下游協同推進會暨中國家用電器核心零部件應用論壇在安徽滁州舉行。在論壇上,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劉挺表示, 我國早已是家電製造大國,但由大到強還有較長的路要走。這主要體現在缺乏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品牌、在核心零部件及材料研發上有差距、在國際舞臺上制定標準的話語權不強。

“家電行業正在向智能、節能、健康、舒適轉變。在行業分類上,家電行業不屬於某個具體學科,已成為多系統融合的產物。”他說。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總工程師徐鴻對記者表示,早些年我國家電企業多是學習、解剖國外產品,通過技術的後發優勢和國內龐大市場空間,做大了產業規模和產值體量。

“目前,在國內市場上外國品牌的家電初級產品已經很少了。但在芯片、功率模塊等核心元器件上,還存在被人‘卡著脖子’的現象。” 以芯片為例,徐鴻介紹說,芯片在整個家電產業產值佔比約2%,並不高。國外廠商的服務尚且周到,導致了我國家電企業對芯片多是“做不如買”的心態。而近年來,國外地震導致的斷貨、供貨週期長導致的缺貨,及對高新技術封鎖,都對我國家電產業經營帶來了隱性風險。

中國沒有小市場,更何況是家用電器領域。有業內人士坦言,家電行業是與消費者接觸較密切的行業,能夠在前端敏銳感知消費者對產品的反饋信息。而在後端的產品研發、製造端,由於核心元器件的供應跟不上,很難發揮出市場優勢和應用優勢。

“一方面是國外高端元器件廠商斷貨惜售,另一方面國內廠商缺乏為家電行業量身定製的能力,目前有些國內的家電龍頭企業已經開始向上遊的芯片製造佈局。”徐鴻介紹說,並非是國內芯片廠商研發能力不足,相反在實驗室階段國內相關技術已經達到了領先水平,但在市場應用和供貨質量上不穩定。由於新產品存在試錯週期,國內一些家電企業對使用國產高端芯片有顧慮。此外,國內半導體企業跟不上家電行業的供貨週期,也倒逼家電企業跨界,“自己動手”要晶元進行封裝。

徐鴻坦言,家電行業的態度越發清晰,不能再依賴國外核心元器件,對國產零部件呈逐步嘗試心態,同時也自己佈局上游產業鏈條。但現階段,對國產核心元器件還不會大規模應用。

加大粘合:發揮第三方作用推動產業協同發展

從“拿來主義”為我所用,到尋求掌控核心技術,我國家電行業的心態正在悄然改變。

以前“做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維存在問題,因為即便拿來的也是落後的技術和產品,影響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劉挺看來,在政策上不能“撒芝麻鹽”,要支持重點企業做大做強。“此外,迫於市場價格競爭,一些家電企業對新技術的追求動力不足。前些年大冰箱的價格在萬元左右,現在跌到3000-4000元,家電產品一分價格一分貨,如此也導致了比價的惡性循環。”他說。

核心元器件已不再是簡單的市場行為,而是行業話語權、技術發展水準的體現。劉挺認為,這需要國家在頂層設計層面給予制度保障,由研究院粘合上下游產業鏈,減少國外產品依賴、增加國內信賴。

徐鴻介紹說,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通過在行業標準制定、產品測試評價、科研投入等方面的積累,致力於推動行業間融合發展,降低溝通成本,為家電領域面臨的共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