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一線教師告訴您,您的教育理念真的會影響到老師對您孩子的教育

閱讀本文前,請先理解老師們的苦衷

尊敬家長們,敬愛的各位一線同行。寫下本文時,我的心情是很沉重和複雜的。因為初入教育行的我,一直堅信著我可以以身作則給孩子們傳遞滿滿的正能量,一直堅信著只要我真心為孩子付出家長一定會理解信任老師。我一直不願意以“小人”之心,去揣測任何一個家長。也不願意多想多評論當下社會家長們和老師們之間的種種矛盾。因為我一直認為,教育應該是純淨的,無雜質的,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乾淨無暇的孩子。

但是本文,我想以自己的經歷和一名一線教師的身份告訴大家的是:尊敬的各位家長,您的教育的理念,真的會影響到老師對您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且這種影響是很深刻的。

這裡絕對不是要求家長們對老師“阿諛奉承”“隨聲附和”。只是希望您在與老師交流相處的過程中,學會重視教育,重視您孩子自己的教育!

在工作上我一定會負責,對孩子我一定會真心。但是,我工作的前提是我得能工作,我得能保住自己的工作。換句更直白的話說,我得先自保,我得有“命”去教育您的孩子才行。否則,都是空談。

所以,在教育您的孩子之前,我會先對您做出如下判斷。

一線教師告訴您,您的教育理念真的會影響到老師對您孩子的教育


如果您是這樣的家長。對您的孩子,我會放開手腳,嚴格管理,督其學,糾其行,讓孩子儘快成長

  • 在家長會上,每次您聽我講話都是那麼認真。您會帶著紙和筆來參會。看著老師,隨手記錄,生怕錯過了一點點老師強調要求的細節。家長會結束後,您總會跑到老師這裡,耐心等待,詢問孩子最近的表現。

  • 在全體家長微信群立完群規之後。您總是按要求去做。只要我不在通知後面附上“收到請回復”,您從不做聲,一旦出現“請回復”要求,您總能排在前幾名進行回覆。您從來沒有錯過任何一個老師的通知,因為您工作再忙,微信群再多,您也不會把全體家長群的消息屏蔽。因為您知道,孩子的事情,比天大,家長需要第一時間瞭解孩子的情況!

  • 每次大小考試結束後,您再忙也會給我打一個電話,詢問一下孩子最近的表現。請我幫助分析一下孩子進退的原因,以及下一步需要家長配合去做的工作。

  • 每一次的學校和班級活動您都會來參加。家長會、升旗儀式、家長進課堂······您都會參加。假如遇到真的很忙,你無法到來,您會以電話和短信的形式向我請假。雖然真的沒有必要,但是,我感到心裡很暖。

  • 您會把13班當成你孩子的另一個“家”,您會主動為班級做些事情。哪怕是幫助孩子們釘個釘子,幫孩子們出個主意。您會把自己孩子的同學當成他的兄弟姐妹。

  • 您每次都那麼有禮貌。給我電話或短信時,從來都是“李老師,您好。我是XXX的家長。您現在有時間嗎,可以打擾您一會嗎”,“孩子給您添麻煩了,還請您多費心”。

    我只想說,尊重都是相互的。您的尊重,讓我倍感肩膀責任重大!

  • 當您的孩子犯錯誤被批評時,您會幫助孩子先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上來就指責老師。您會明確告訴孩子,老師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在學校就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按照班規去做。爸爸媽媽會最大程度上配合老師。老師的意思就是爸爸媽媽的意思。老師之所以批評你,就是因為你有沒做好的地方,老師批評的對!

  • 每次和老師交流結束後,您總是會強調一次,“孩子交給您,我們放心。您就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該罰的罰,該批評的批評,怎麼樣都行!”您這樣說完後,我還真沒對孩子怎麼樣,我也不會對孩子怎麼樣,但是,我心中有數了!


如果您是這樣的家長。對您的孩子,我會稍加管理,適當要求,凡事成“八分”即可

  • 請假制度是我特意設定來了解的家長的“暗線”。按照我班規定,遲到請假,作業未完成請假,孩子身體不適無法參加體育活動請假,只需給我短信告知即可(注意必須是短信,不能微信)。短信我一定可以看到,並按家長的請假要求去做。但我不再回復,因為每天都會收到一些,我可能在上課,不方便一一回復。按照我班規定,超過一節課到半天的請假,需要先給我電話說明,如果電話打不通,可以短信告知(注意必須先電話後短信),因為我要確保孩子在家安全。按照我班規定,如果出現多天請假情況,需要每天給我電話請假,電話不通再短信,因為我要確保孩子沒有撒謊逃課。以上要求,我反覆告訴了孩子,反覆告訴了您。可是,您從來不把咱們班級的規定當回事。您總喜歡省那一毛錢的短信費,用微信請假;您總喜歡超過半天的請假只是發短信而懶得打電話說明。您可能會說,效果不是一樣嗎?我的回答是:確實一樣,都能請假。確實不一樣,因為您不守規矩。一個不守規矩的家長,一定培養不出來一個守規矩的孩子。這是我得出的結論!

  • 家長會您來了,開完會,您走了。老師似乎和您沒有關係。您知不知道關於孩子的近期情況,我有多少具體內容要給您單獨分析,您不給我機會,我真沒辦法。

  • 家長會是我和您見面以及交流的唯一方式。您從不打電話,從不到校參加“家長進課堂”,從來不向我瞭解孩子的情況。現在相處快一年了,您站在我面前,我都認不出您。

  • 您不太會與人溝通交流。短信也好,電話也罷。上來就是給我“安排工作”。電話接通以後,上來就是“你給XXX說一聲,·······”我想說,我很願意為您和您的孩子服務,但是,我是孩子的師長,不是您家的服務員。更不是您孩子的保姆。您都不尊重老師,我如何去教育出一個尊敬他人的孩子!


如果您是這樣的家長。對您的孩子,我會“好好保護”,“適可而止”,讓他“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 因為各種原因,家長會您一次都沒有來過。沒來就沒來吧,會後您從來沒有到過學校,或者電話等方式,向我瞭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和情況。我從來沒見過您,您也從來沒見過我。您說您忙,那我想問“您真的忙到連打個電話詢問孩子情況的時間都沒有嗎?”

  • 我遇到過這樣一個家長。好不容易來校交流一次,我準備了一大堆情況要和他交流。我發現還沒說到幾項重點問題,他就臉色很難看。整的我實在不想說下去了,就換了一句話試試——“您孩子其實挺聰明的,只要想去學,還是能學好的”。這家長臉色瞬間露笑容········這是一個只喜歡聽好話的家長,不肯面對現實。在此多說一句,勸天下父母:您到老師那裡交流,是想知道孩子哪裡需要改進,從而更加完美的。而不是從老師那裡聽誇獎的。這就好比是去醫院,沒有人排了隊掛了號,願意從醫生那得到的回答是“你頭沒病,肩膀沒病,腰椎沒病·······”您肯定是想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裡,好對症下藥的。教育,一樣的道理!

  • 您說你不懂教育,我說不要緊,我想盡各種辦法,開展各種活動,讓您一點點學習如何教育孩子。但是,您從來不按我的要求去做,還找了一大堆理由。家庭例會,您不開;手機限玩合同書,您不籤,簽了您也不執行;家長課堂,您也不來參加。出現問題您說,我沒時間,沒方法······最好的,最簡單的方法都已經告訴您了,您從來都不做,您還想我怎樣·······

  • 孩子是您的“心肝寶貝”,稍微受點委屈和批評就讓您“大發雷霆”。第一次開家長會我就說過,我是一個“膽小鬼”。您一嚇唬我,我準害怕。遇到過一次,我絕對不會有下次。我一定會“保護”好,“疼愛”好您的孩子,從此不會再讓他受到任何的批評。我“知錯就改”。

  • 老師佈置的作業,老師提出的要求,您幫孩子來打折扣。“中學生是快樂成長的,怎麼能有那麼大壓力,學的差不多就行了,不要那麼“受罪”。

    ”您灌輸給孩子的都是這樣的思想。


我想說。尊敬的家長朋友,您對教育的態度真的會影響到老師對您孩子的教育方式。與您的社會地位無關,與您的職業無關,與您的收入多少無關,與您的文化水平高低無關,甚至與您孩子的成績高低無關,只與您的態度有關。我十分願意為您的孩子付出,但是請尊重我的工作!

我想說。在當下社會的大環境裡,造就了一個“膽小”的我。我再無私,再偉大,也需要這份工作去養家餬口。我不可能為了您的孩子,丟了這份工作,毀了自己的家庭。更不可能為了你的孩子,丟了我自己!能為教育事業貢獻的前提是,我要先學會“自保”。自己都保護不了自己,我還談什麼奉獻!所以,您的態度和教育觀念,決定了一切!

我想說。在我的班級,您是最省心的家長。我給家長提出以下幾個配合層次:最好的,是能給孩子進行稍微的功課指點,時刻緊跟,全程配合;其次的,是文化水平欠缺無法輔導功課,但是儘可能抽出時間來參加學校各項活動,及時和老師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再有的,是你對孩子情況什麼都不問,但是放手全權交給老師,讓孩子完全聽從老師要求,家長絕對支持老師的。以上的幾種情況,都是可以的。但無論你選擇做哪一種,永遠不要做那種“平時不問事,出現問題責怪老師,被批評後全力護犢”的家長。如果您是,那您的孩子,真的不會再有任何一個老師去過問了。

我想說。您的孩子在學校裡學習,被表揚和被批評,都是最幸福的孩子。因為這都意味著有老師在關注您的孩子。而最可怕和最可憐的是,孩子無論做什麼,都無人過問。請不要用惡意去揣度您孩子的老師,請珍惜任何一位負責任的老師,請不要逼著老師放棄您的孩子!

我想說。很多家長以工作忙為由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卻不知,孩子教育最黃金的時期就是初中三年!錯過這三年,丟了一輩子!你忙,為什麼還要生下這個孩子?錯的是你,而不是孩子!人過四十,培養不出來一個優秀的後代,是你一生的失敗!很多家長說我忙裡忙外,我就是為了你有一個好的未來,卻不知,當你以未來為由缺失了陪伴後,你失去的是孩子最美好的現在!很多家長說我文化水平不高不會教育,卻不知,教育的方法是可以後天學來的,教育的意識和理念是絕對不能缺失的。你能虧欠了“大寶”的教育,你同樣會虧欠“二寶兒”的教育,無論生幾個,如果故步自封不去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結果都一樣不會優秀。“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最後我希望。每一朵小花都應該開放,老師的教育是陽光雨露,而家長的教育才是土壤!陪伴成長,靜待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