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今年是美劇大年。

四、五月份的美劇黃金檔,幾乎每個電視臺,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一爭高下——

Syfy的《蒼穹浩瀚》,網飛的《真愛不死》,CBS的《傲骨之戰》,全在9分以上。

5月,高潮降臨:HBO《西部世界》第二季剛出,HULU《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就緊隨其後。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The Handmaid's Tale Season 2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這部神劇第一季播出時三哥就介紹過,此後它開啟炫目的撈獎季——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劇集、最佳女主、最佳女配、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個個都是重量級獎項。

評論家選擇電視獎:最佳劇集。

美國電影院獎:年度十佳劇。

金球獎:電視類最佳劇集,最佳女主。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令人驚訝的是,《使女的故事》的出品方,HULU,並不是知名電視臺,而是一個視頻網站。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和其他大型電視臺有頭牌有保底有試水的產品組合不同,這部《使女的故事》是Hulu賭上身家性命,孤注一擲的作品。

事實證明,這個寶押對了。

就是這個沒有任何血統的作品讓一致被推崇的《西部世界》22提名0中獎。

Hulu同時也創造了艾美獎的一個歷史——它首次將最佳劇集獎頒給了流媒體

口碑,更令人可怕。

IMDb 8.6,MTC 92,爛番茄 96%,豆瓣 9.4,都比第一季更好。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去年,女性題材的美劇不少,可《使女的故事》是公認最好的一部。

它比《大小謊言》更危險,比《宿敵:貝蒂和瓊》更腦洞,比《傲骨之戰》更霸氣。

我們先回顧一下上一季。

故事開始於一場廣播體操似的啪啪——

男人,躺在床上面無表情的紅裙女子,以及按住這個女子手腕讓男人施暴的女人。

整個過程,沒有暴力,沒有香豔,更沒有誰能從中得到兩性的愉悅。

當大家都以為這不過是有錢人可惡的遊戲時,故事開講——

多年之後的美國不再強大,被極端宗教分子推翻,佔領了大部分州並改名為基列共和國(Gilead)。

因為環境汙染,輻射等原因,全國的生育率降到最低,即便有新生兒,也有百分之八十的幾率夭折,生育成了奢侈而神聖的事。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這種情況下,女性失去自由,成為國有財產。不管身體還是靈魂,不再屬於自己,而屬於國家。

沒有生殖能力的女性,稱為女傭,一生為權貴之家打雜。

有生殖能力的,稱為使女,淪為權貴的生育工具,他們的生育能力,在被汙染的世界裡顯得尤為珍貴,可用電視劇裡的話說,她們不過是——

長著兩條腿的子宮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這些使女,被隨機分配到權貴家中,幫助他們生兒育女,繁衍後代。

我們開頭看到的那一幕,在劇中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受精儀式

我們的女主(June),就是一名使女。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從她成為使女的那一天起,她就必須放棄自己的本名,瓊的新名字叫奧菲萊德(英文 Offred),中文名似乎並不奇怪,可英文就大不相同——

Offred來源於“Of”+“Fred”,音譯過來,屬於弗萊德。

這是一個極致的男尊女卑的社會。

在這個國家裡,生育能力既是饋贈,又是詛咒。

擁有生育能力,意味著既不用去打雜幹活,也不用被流放到偏遠的“殖民地”淪為奴隸,過著相對安穩的生活,

但同時意味著,你要被培訓,教育,鞭打,意味著失去自由,尊嚴,意味著被人強姦變得合法,意味著徹底淪為主人的附屬物。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使女的故事》原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說——

這並不是我憑空臆造,我寫的故事在歷史中都有相應的原型。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這位年過八十歲的老奶奶,尤其在川普上臺之後,創作的故事更受青睞。

(除了《使女的故事》,她的作品《別名格蕾絲》也被網飛買走拍成了迷你劇《雙面格蕾絲》)

原作的序言中,有這樣一句話——

不會在書中放入任何歷史的‘噩夢’中不曾發生過的事件

雖然故事看似離奇荒誕,可不得不說,歷史往往比故事更荒誕。

在三哥看來,它殘酷得像一部紀錄片,只不過將人類歷史上那些最極端的片段集中展示。

《使女的故事》,對宗教信仰,幾乎做到了完美的還原。

基列國,以宗教立國,政教合一,是它的立國基本。

比如他們三句不離《聖經》——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行刑,都是按照聖經的手法——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管制使女的嬤嬤,就是借聖經之名,行壓迫之實。

上一秒,因為瓊的懷孕,還感謝上帝,泣不成聲,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下一秒,就去懲罰其他使女,同樣借宗教之名——

只有在苦難中 我們才能找到恩典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同樣是《聖經》,嬤嬤可以用它唱讚美詩,也可以用來酷刑。

同樣是《聖經》,主教可以用它當治國方略,也可以用它生殺予奪。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畫面一直用高上的鏡頭語言,宣示著宗教對劇情的影響。

比如這樣的打光——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還有這樣的俯鏡——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它的“科幻”,不是故弄玄虛,而是顯示映射,不是銀幕上的故事,而是歷史中的人類。

來到第二季,《使女的故事》比之前架構更宏大,細節更豐滿,隱喻更凌厲。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也更暗黑,更壓抑,更殘暴。

懸疑氣氛更濃,鏡頭和敘事趨向隱秘化,觀眾會在這樣一個看似並不可怕的故事中,感受到恐怖。

是的,即便沒有血腥和靈異,《使女的故事》第二季也自帶恐怖屬性。

第一季末尾,使女們在瓊的帶領下,沒有執行自己殺人的權利,紛紛丟下石塊……

正當觀眾以為,自由的精神火苗將慢慢燃起,使女們的反抗要正式拉開帷幕的時候,新的故事立馬啪啪打臉。

第二季一開場,所有的使女被黑色的囚車聚集在一起,像牲畜一樣戴著口罩,被集中趕往橄欖球場。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夜晚的大逆光,仰鏡的壓抑,嘈雜的環境音和狗叫,一排絞刑架,陰森壓迫。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使女們一個個被趕上行刑臺,有的發抖,有的哭泣,有的甚至被嚇尿……

這是一個可惡的把戲,當拿著話筒的嬤嬤出現的那一刻,所有的觀眾和劇中的使女,似乎都遭受了生命中最難忘的一次生與死的戲弄。

死亡的恐懼,帶來的是絕對的服從。

第一季口口相傳的恐怖之地“殖民地”的神秘面紗,終於揭開——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曠野裡被輻射汙染的末世景象,極富電影美感,濃濃的宗教口味。

驚喜來了——第一季“消失不見”的艾米麗,出現在了第二季的殖民地中。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她的特殊身份和過往回顧,將角色本身的命運和表達的主題聯繫在一起。

艾米麗,不僅是一位大學教師,而且是一個女同性戀者。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她在大學中是生物學教授,有一個妻子和一個孩子。

工作出色,思想獨立,事業前景光明,因為同性戀這一身份,工作被剝奪,自己也在基列國造反後變成生育工具。

不過在故事中,她還算幸運的,身為同性戀的男同事,則被直接絞死在教學樓前。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艾米麗從第一季的功能性角色,到第二季身世的交代,作為瓊的好姐妹,兩位女主人公反抗意識的疊加和交匯,將是第二季的重要線索。

觀眾對第一季的批評之一,就是種族問題的呈現。儘管米勒在第一季中精心搭建了一個多種族的社會(與原著中少數族裔都被放逐的世界有所出入),但根本沒有提及種族問題。

甚至《紐約》雜誌,將《使女》中種族問題的迴避,稱為“最大的失誤”。

這一點,在第二季的故事中也完全改觀,有色人種頻繁出現,而且和主角產生無法分離的特殊關係,包括艾米麗被絞死的同事,和主角瓊的丈夫,都是黑人。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如此一來,奴隸一般的使女,和曾被當做貨物買賣的黑人奴隸,產生了隔空影響。

第二季的隱喻意味則更加強烈,更加細緻,更加耐人尋味。

第三集中,主創才通過鏡頭告訴觀眾,瓊所待的破敗之地,竟然是《波士頓環球報》的總部。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201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的主角,就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聚焦》的故事,是調查天主教牧師性侵孩子的事件,佩服主創的這種絕妙的設定。

這些,正是《使女的故事》好看的地方,也正是她的高明之處。

通過女性的故事,通過生死的抉擇,通過極端環境中女性對精神獨立和人生自由的追求,基列國虛偽的理想主義治國被徹底揭穿,人類文明史上的悲劇被一一重現。

這不是恐怖片,卻比恐怖片更陰森可怖!

這部劇集的責任,就是讓我們看到這些,看到這活生生的光明下的黑暗。

它穿過了時間的阻礙和歷史的軌跡,拾取了所有人類沉浸在當今社會文明中,所視而不見的殘酷現實,把“真實”傳遞給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