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用手指代針,點穴治癒兒科疾病

鄒孟城先生的這兩則醫案,是在穴位上用“以指代針”的方法去治療兒童疾病,既滿足了穴位治療,又免於孩童針刺和吃藥的痛苦,真可謂一石三鳥。各位書友在臨床上是否有類似的經驗呢?歡迎留言分享。

用手指代針,點穴治癒兒科疾病

點穴療法愈兒疾

作者/鄒孟城

一、幼兒久瀉仗點穴

知青馬妹,餘之親戚也。於1975年5月15日自鄉下來滬,其長女出生才4個月,船中感受風寒,抵滬則發熱、咳嗽、洩瀉作矣。乃在附近市某醫院兒科就診,熱退咳減而瀉不止。診治數次遷延一月,日仍大便五、六次,稀薄而夾有奶塊。

一日,遇餘於戚家,餘見此狀,即照馬秀棠點穴療法為之試治。取合谷、足三里、內庭三穴,於早上先用平揉法,左右側各穴均揉百次。再用按壓法百次。繼以點打法百次。晚間復施平揉一法,每穴各三百次。次日洩即全止,從此而愈。

小兒肌膚稚嫩,經絡淺顯,故雖按摩於體表,而效則內應以臟腑,真有藥石所不能及者。

按:《實用針灸學》曰:合谷三里“二穴皆屬陽明,一手一足上下相應。合谷為大腸原穴,能升能降,能宣能通。三里為土中真土,補之益氣升清,瀉之通陽降濁。二穴相合,腸胃並調。若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暢者,則補三里,應合谷以升下陷之陽,俾胃氣升而食自進。”土厚清升,則洩瀉自止矣。

內庭為胃經之滎穴,極善止瀉,奈何諸書皆不及此。內庭具益中氣,升胃陽、化水溼之功,與合谷三里相伍,則善能協調暢達腸胃氣機,運轉升降樞紐、分清別濁中土自厚。何慮洩瀉之不止哉!

二、點穴治癒蕁麻疹

七十年代間,餘治一位十三歲男孩,蕁麻疹遍發於胸背、四肢。上午輕,下午重,晚上更甚。已服西藥治療月餘,疹尚未退。

其家長邀餘為之針灸,餘見該童瘦骨伶仃,心懷不忍,餘雖不業推拿,不得已試用馬秀棠點穴按摩法。

取曲池、血海、足三里三穴,以大拇指或食指點住穴位,適當加壓,然後於原位,手指作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每穴一百次,每日治療一次。

二日後,疹塊發作漸稀,治療一週,疹消而愈。

⊙運營編號:GYZX0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