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李妮║三月碎碎念(散文)

南方的三月是柔和的,風兒常常穿過窗外的玉蘭樹,吹過窗欞,吹動窗幃,還會吹起我偶爾散落在肩上的長髮,只是很輕很小心;倘若佇立在窗口,我可以聽鳥兒的歡唱,也能看見花開的笑顏;那一刻,忽然就覺得這個塵世很溫婉。

李妮║三月碎碎念(散文)

桃紅柳綠的季節,是該到樓下的操場邊去彳亍的,漸入佳境的三月是春季最生動的舞臺,所有的精彩情節都將依次上演,眼裡的花,手心的葉,還有籃板下的少年,無不訴說著希望的激情澎湃和青春的神采飛揚。

三月裡的情懷總是如詩如畫,喜歡想象著一樹花開的燦爛,一池春水的旖旎;腦海裡總浮現著春風十里豔陽照,良田半畝粟苗青;一座客家小屋,一個女子手捧著一本書,坐在門樓角邊,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翻一頁書嗑幾粒瓜子;一個男子,行走暖陽下,時而認真地看看田裡的作物,時而又掏出手機查看什麼,或者想找來對比一下那粟米的行距是否不夠寬吧?畢竟耕種還真的不在行。

執筆流年,一山青色,一水澄澈,經年裡的時光舊事,都會在一澄明靜裡藏於三月的心底。上週末回老家時進了山,不經意地發現了幾棵刺泡,摘了幾個,我迫不及待地沒洗就吃了,(小時候,我們管它叫三月蔢)那酸酸甜甜的味道把我的記憶拉得老長,記憶中刺泡是外婆家獨有的,外婆家在一個叫豐林門的小山村,那是我們兒時的樂園,那裡四季都有野果摘,正月有凝霜後的竹節,三月有刺泡,五月有楊梅,八月有當梨,十月有馬莢子,十二月有鹽霜......

李妮║三月碎碎念(散文)

我那時候才不過五六歲,這當中我能跟著去的就是摘刺泡了,因為刺泡不用長在深山裡,老屋的石階下,還有水井頭就有,通常哥哥們把最紅最大的都先給我嘗,問我甜不?我總是調皮地說酸,而他們只是看著我笑,第二天仍把大的紅的給我,在外婆家享受小公舉般待遇的日子是記憶中最美的時光。只是,歲月的年輪,在一年一季的刺泡中漸長,外婆走了,叔婆們也不在了,那些哥哥們都在外工作或到外地謀生去了,所有的舅舅們都搬到離鎮上近一點的地方居住了,平日裡豐林門很難見著有人影,去年弟媳和我說:清明回去上墳時發現石階下,水井頭的刺泡不知是誰回去噴了除草劑,都沒有了。漸行漸遠的村莊讓我對刺泡也只剩下暖暖的回憶。

李妮║三月碎碎念(散文)

三月的時光,如同行走於春日的詩行,喜歡輕撫花的瓣,葉的脈,或舉把小花傘把自己置身在煙雨濛濛的木棉樹下,就那樣感受春天的嫣然和雅緻。真想拽著三月的尾巴,不讓春遠去。可我們做不到,雲來風去,雨停花開,都是善緣,都是美好。但是,也請別擔心那份珍藏的記憶在春日的花色裡褪去色彩,只要用心細細體會,那些念想依然可以在三月裡明媚如初。


李妮║三月碎碎念(散文)

  作者簡介:李妮,出生時搭上了七十年代最後一班車。在梅州市豐順縣華僑中學做著枯燥單調的會計工作。喜歡美麗的詩篇和字行。早幾年前偶有文字見於【佛山文藝】和【梅州日報】,希望文字如花香,給自己和友人一份悠然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