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老家的味道》:可分享的“土味”美食,可“觸碰”的傳統文化

將觸角向豫菜延伸,用鏡頭捕捉原產地食材的生長、轉化與食用,進行到第四季的《老家的味道》,在保持原有文化滋味的同時,加入了更多公益性元素,關注貧困地區,助力扶貧,尋找最初的河南味道。

《老家的味道》:可分享的“土味”美食,可“觸碰”的傳統文化

讓美食有“溫度”

外號“丟蛋雞”的盧氏雞以山林為家,以山中的草本為食,是盧氏縣當地的土特產。從盧氏雞的生活習性,到其雞蛋的營養價值和烹飪手法,節目以最直觀的畫面娓娓道來,並在演播室中將食材變成菜餚,呈現給觀眾。

節目以“讓美食有溫度”為口號,傳遞出兩方面的精氣神。“首先,自古以來,中國人吃飯就講究湯湯水水,熱熱乎乎,吃熱的有溫度的食物才是正經的飯食,讓人有踏實感”,河南衛視監委會成員沈偉說。《老家的味道》通過實地拍攝,記錄從食材到食物的轉變,在節目中展現中華傳統食物的本味。

另一方面,融故事於美食之中也是《老家的味道》一大特色。節目中有因為美食而結緣丈夫的“雞塊西施”,也有年過古稀仍為家庭生計奔波的打漁老人,還有雖處貧困之中,仍幫扶他人的李剛夫婦。傳遞美味的同時更有滿滿溫情流淌其間。

《老家的味道》:可分享的“土味”美食,可“觸碰”的傳統文化

據節目製片人牛奔舒介紹,在拍攝地和拍攝對象的選擇上,節目堅持著“原汁原味”的衡量標準,深入到美食的原產地,將鏡頭對準淳樸的老鄉,因為他們才是是這些美味食材的發現者、採摘者和培育者。節目以貼近生活,富有人情,充滿溫度的講述方式,展現主人公與每一種土特產之間的種種聯繫,構成了一個個生動故事。

從第三季開始,節目融入了更多扶貧立意,在沈偉看來,通過展示食材故事,推介各地特色食材產品,幫助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是《老家的味道》作為一檔美食節目的獨特之處。

《老家的味道》:可分享的“土味”美食,可“觸碰”的傳統文化

關注貧困地區與貧困戶,是創作團隊一直堅持的選題方向,也令牛奔舒備受寬慰。依託全媒體平臺,在節目播出過程中,觀眾可以實現邊看邊購買食材。同時,節目的公益行動也延伸到線下,形成雙線並行的精準扶貧模式。

獨家的文化記憶

“美食是不斷代的文化沿襲”,於沈偉而言,美食與歷史,與文化的互動天然存在並且相容相生,“民以食為天”的俗語也成為中國人與美食深度依託的證據,“尤其來自文化古城的美食記憶,都跟歷史有關”。

被譽為豫菜十大名菜之首的鯉魚焙面,有著確鑿的歷史典故。1900年,清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為逃避八國聯軍之難,曾在開封停留。開封府衙著長垣名廚備膳,貢奉“糖醋熘魚”,光緒和慈禧太后食後,連聲稱讚,並手書一聯:“熘魚出何處,中原古汴梁“,賜給開封府以示表彰。1930年前後,長垣名師最早將“龍鬚麵”與“糖醋熘魚”相結合,創作了鯉魚焙面,深為顧客喜愛,其後,該菜逐漸傳開。

《老家的味道》:可分享的“土味”美食,可“觸碰”的傳統文化

以歷史的視角解讀當代美食,以講述美食故事為切入口,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對於節目創作團隊來說,《老家的味道》不僅是一次美食的尋味,更是一場文化的回溯。穿插在節目中的歷史、文化典故敘述,使節目呈現出不俗的文化氣息和傳統品相。

此外,在故事的講述中,《老家的味道》還注重對匠人精神和家風傳承的挖掘,通過系列專題一一呈現,如節目講述了河南老字號的故事等。

《老家的味道》:可分享的“土味”美食,可“觸碰”的傳統文化

齊氏大刀面祖上真傳,堅持手工製作,還原最本真的味道;沙家滷牛肉源自明清時期,堅持香料配方和獨特的製作工藝;邢家鍋貼三代相傳,以此支撐家業,規模不斷擴大。老字號的生命力長盛不衰,秘訣就在於傳統家風和誠信經營理念的世代傳承,在於匠人廚師對食材和食物品質的不變堅守和追求。“關注河南老家的匠人故事,《老家的味道》為觀眾帶去了獨家的文化記憶”。

“老家”還有更多故事

節目製作層面,創作團隊為實現更好的成色,在畫面上付諸了努力,拍攝食材時,運用微距攝影、近景與特寫相結合;創作團隊在籌備節目期間也考察了多部美食紀錄片的拍攝,在具體操作和故事表達上,採用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和講述方法,實現故事邏輯與貼近性的雙重保障。

《老家的味道》:可分享的“土味”美食,可“觸碰”的傳統文化

一期節目,編導組要用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實地調研、集中拍攝、文稿寫作和最終剪輯成片,緊湊的節奏保證了兩年四季節目的完成度,在高效的節目運行過程中,品質並沒有被遺忘,《老家的味道》也因此獲得不俗口碑。

據主創團隊介紹,《老家的味道》的選題會不斷向前探索,在接下來的節目中,會有包括非遺項目在內的文化內容,以及系列專題的策劃,節目的視野也將延伸到河南以外,致力於向世界展示豫菜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國美食,“但對歷史與文化的堅守和對扶貧行動的堅持,是節目永恆的主題”,對於節目內核的把握,沈偉與牛奔舒向來堅定。

《老家的味道》:可分享的“土味”美食,可“觸碰”的傳統文化

美食節目在電視熒屏上從未缺席,但大多止步於對美食製作的簡單科普與推介。從食材的生長、製作,到美食背後的歷史淵源與人文典故,以及原產地的現實狀況,《老家的味道》說美食,卻不止於美食,公益扶貧屬性的加入也為節目注入了更多責任感。如何將“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落到實處,《老家的味道》表達了實實在在的誠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