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中國茶神的故里——茯茶鎮裡話茯茶

茯茶鎮裡話茯茶

中國茶神的故里——茯茶鎮裡話茯茶

涇陽縣的茯茶小鎮位於涇河新城縣東路與高涇中路交叉處西北角,佔地約1300畝,離涇陽縣城6公里,就是原雙趙村。茯茶鎮毗鄰崇文塔、中國大地圓點、亞洲最大的遊樂場----樂華城,交通發達,停車便利。經過幾年的開發,茯茶鎮已成為集茯茶、茯茶文化衍生品研發、茯茶文化展示、旅遊體驗和城鄉統籌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

現在,茯茶鎮已整修一新,趁著新年的喜氣,不妨跟我去茯茶鎮轉一轉。

首先,帶你去拜一拜茶神——陸羽。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漢族,復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學專家,被譽為"茶仙、茶聖"。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自陸羽後,茶才成為中國民間的主要飲料。

中國茶神的故里——茯茶鎮裡話茯茶

拜完茶神,帶你去班超城轉一轉。班超與茶有何關係?傳說有一次班超西行,在沙漠之中遇到患病之人帶回驛站,讓隨商隊的郎中診治。郎中診斷後,確認就是因為消化不了造成了腸胃裡食物堆積,俗稱積食。而因離開京師洛陽時間太久,所帶藥物也用完,眼看著無法救治。班超思來想去,最後眼前一亮,讓人把所帶的茶葉取來,煮了半鍋茶水,趁熱給病人灌了下去。半晌後,患病的邊民肚子咕嚕咕嚕的響了起來,然後放了幾個屁,頓時覺得舒服多了,班超再命人又熬製了一些,給每人喝了幾碗,兩名邊民頓時覺得腹脹慢慢消失了,用手摸摸肚子,硬疙瘩也沒有了,連忙跪在地上向班超磕頭致謝,問班超是何良方救了他的命?班超只能如實回答說是從漢地運來的茶葉。 從此以後,大規模手工茶產品成為絲綢之路最重要的貿易物資,也是西、北部邊疆軍政開支的財政支柱稅源商品。在西北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下面我們就去茯茶一條街看看。人們忍不住要問:涇陽位於秦嶺以北,本不植茶,何以有茯茶?涇陽位處關中腹地,處於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位置。茶葉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涇陽是南茶北上必經之地。官茶到涇,另行檢做,製成磚茶便於運輸,然後沿絲綢之路銷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亞各國。

中國茶神的故里——茯茶鎮裡話茯茶

在漫長的集散、加工、製作歲月中,茶商在不經意情況下,偶爾發現加工之茶中長出“金花”(茯茶中的“金黃色星狀斑點”茶商們稱其為“金花”),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發酵中生長繁殖、代謝作用,極大地改變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質,從而形成了茯茶獨有的風格。茶商們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總結、完善製作工藝、定型,形成了涇陽獨有的茯磚茶品。

從1068年開始,在涇陽就有了傳統的茯磚茶製作。加工茯茶有三個離不開,一個是離不開涇河的水,二是離不開咸陽的氣候,三是離不開陳陽寨人的手,即天時、地利、人和,只有涇陽佔全。據史料記載,茯茶(散茶)在涇出現是在北宋時1068左右;茯磚茶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後。

下面我們去福園看看。為什麼叫福園?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一路西逃到西安。安吳寡婦周瑩就帶上土特產前去拜見,其中涇陽茯茶讓慈禧太后喝了,太后很喜歡,高興地說:“福茶好,福茶好!”此後茯茶叫做福茶,於是就有了福園。在這裡福、孵、賦、茯文化得到充分展示,你可以感受到濃濃的茶文化。

中國茶神的故里——茯茶鎮裡話茯茶

茯茶鎮把茶文化充分演繹,茯茶奶,茯茶蛋,茯茶製品你可以隨便挑,帶回去做個紀念,送給朋友也是挺有面子。如果你累了,就坐下來喝茯茶,這裡隨處都能滿足你。喝茯茶看戲,是古老的傳統,也是新的時尚。

如果你還沒來過茯茶鎮,趁著春節有閒暇,這裡的燈會等著你。

邢群娥,1967年出生於涇陽縣王橋鎮社樹村。咸陽新詩總社副社長。大秦文學院院士。關中崇文學社成員。作品被收入《環球人文地理》《中國散文名家》《百強華語作家》《當代文學精英》等書。在“國學杯”華人文學大賽中,獲散文類二等獎、小說故事類一等獎。在第二屆“中華杯”全國文學創作大賽中獲散文隨想類二等獎,小說故事類二等獎。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 共創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