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國又一跨海大橋,造價五百億,深圳即將成為最大的贏家!


珠三角區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中山位於珠三角西岸中心位置,但由於缺少鐵路、機場和深水港,而且與東岸連接不便,區位優勢一直無法有效發揮。深圳及中山日益逢勃的經濟發展迫切需要一條更快捷通道,以方便兩地民眾在經濟,物流等各方面的緊密合作。

在這個背景下,深中通道應運而生。深中通道線路全長約24千米,項目投資 500億元,是連接廣東省深圳市和中山市的大橋,是世界級超大的“橋、島、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

2017年11月3日,深中通道橋樑工程施工圖設計已通過專家審查,橋樑工程將在2017年年底實質開工,項目建設將全面轉入實質性的施工階段,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深中通道通車後,將成為連接珠江東西岸的重要通道,從中山快速直達深圳,通勤時間由以往的2小時縮減為30分鐘。通道建成後,為下一步吸引大項目進入提供了條件。

該橋的建設亮點頗多。其中,建一條長約7.1公里的海底隧道,橋樑長約16.9公里,隧道兩端各設置1處人工島。全線採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

工程包括:兩座人工島,東側島長625米、寬100米;西側島長625米,寬175米;沉管特長隧道,長6720米,下穿大鏟灣水道、機場支航道、磯石水;伶仃洋航道橋,主跨1620米、通航淨空76米;橫門西航道橋,主跨580米、通航淨空53.5米。

西人工島島長為625米,呈風箏形,最寬處456米,陸域高程為4.9米,海域使用面積為25.3萬平方米,其中人眼可見的島體面積13.7萬平方米,島體面積相當於19個國際標準足球場。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工程已於2016年正式施工,第二階段作為關鍵線路和控制性工程的島隧工程將在2017年12月開工;第三階段橋樑工程計劃於2018年4月開工,深中通道項目計劃於2024年建成通車。

深中通道還將與2017年12月的汕湛高速及2018年6月通車的深茂鐵路,以及2018年開建的廣湛高鐵的客流形成錯位運營,節省粵西地區民眾出行時間,並將粵西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同步發展。

從設計圖上看,橋樑段構成了風箏線,樞紐立交輪廓就像線盤。“箭頭”造型建築內空,中央用作監控室,兩翼作為設備用房。未來,人們無論在周邊,或乘飛機或驅車到達該地區時,都能從不同角度看見通道橋樑和人工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