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還記得“鑿壁偷光”那孩子麼?長大當了宰相,老了卻受世人唾棄

“鑿壁偷光”這個典故估計很多人耳熟能詳,或許其還曾在你的某個人生階段激勵過你用功讀書。而很多人不知道鑿壁偷光的主人公,長大了雖然得到了高官厚祿,但老了的時候卻受到了世人的唾棄。

還記得“鑿壁偷光”那孩子麼?長大當了宰相,老了卻受世人唾棄

這個主人公的名字叫做匡衡,是西漢年間的經學家,出身貧寒,家裡世代務農,所以其白天要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的費用,而因為家貧沒有錢購買蠟燭,所以才有了鑿壁偷光的事情出現。匡衡是拜當時的博士學的《詩經》。因為在西漢年間,博士弟子只要掌握了六經中的一經便可以通過考試來獲得官職。所以學習詩經之後,匡衡便信誓旦旦的去考試了,不過匡衡雖然勤奮好學,奈何天資有限,連續考了九次,才中了一個最末等的丙科,前面還有甲乙兩科。

還記得“鑿壁偷光”那孩子麼?長大當了宰相,老了卻受世人唾棄

但這位卻是運氣爆棚,當時的漢元帝極為喜愛《詩經》,而這恰好是匡衡的專業,他便因此多次給漢元帝講解《詩經》,講解的還是很不錯的,讓漢元帝很是讚賞。受到了皇帝的讚賞,升官那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這傢伙一路從郎中升到了丞相的位置,還被封為了樂安侯。漢朝的丞相權利極大,統領百官,總理全國政務,可以說匡衡先生已經位極人臣了。

還記得“鑿壁偷光”那孩子麼?長大當了宰相,老了卻受世人唾棄

不過這傢伙官做大了,便有些飄飄然了,結黨營私,把持朝政,還把自己的封地非法擴大到了四萬多畝,他應有的封地也就三十一萬畝。後來成帝即位,便處置了他,把其免為了庶人。可謂是晚節不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