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90後已不僅僅是佛系,正在走向“無性”生活

90後已不僅僅是佛系,正在走向“無性”生活

這是幾個典型90後青年男女的無性自白,很有代表性。

90後已不僅僅是佛系,正在走向“無性”生活

A女,交際圈比較窄,長得也不算漂亮,性格略內向。

剛剛自己租房的時候,試著約炮神器聊過幾個小哥,本意是想找個對象。也很少主動和別人講話,靜待有緣人勾搭。 也就剛剛註冊的時候有幾個人來搭訕,但過了不久,除了每天例行的推送,消息就再也沒響過。 一些不知名的軟件比較多,剛註冊就有好幾個發消息要求認識,但想回復消息,繳費頁面就彈出來了,懷疑是軟件商的託,騙錢的,只好恨恨作罷。 夜晚孤單的時候,有時會不停地刷新附近的人,但基本不會主動講話,可能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也有一種未知的害怕。不要以為約炮比戀愛容易,其實這是完全是看臉的,長得不行基本沒機會,除非你想當照騙。 經歷幾次神傷之後我乾脆把軟件都刪了,每天10點半睡覺,過起了養生的日子。

90後已不僅僅是佛系,正在走向“無性”生活

小陳,單身5年,無性2年。

我畢業五年了。從珠三角人口密集城市的近郊到京津冀荒蕪的城鄉結合部,我一共換了五個地方,也單身了五年。隱形貧困人口還能每天吃喝玩樂,製造一種有錢人的假象。而我這幾年基本就是在不同城市裡吃沙縣,連隱形貧困人口都算不上。人窮就想把精力放在事業上。有了對象得疼他、照顧他,可我現在的物質條件,連自己都照顧不了。這幾年,我總是剛剛開始習慣一個城市,就要奔赴下一個城市了。工作以前,我覺得在同一個地方呆太久是一件可怕的事。世上那麼多不一樣的風景和人生,一定要看個痛快過癮。可如今做銷售工作的我,一天講的話要比過去幾個月還多。回到出租屋只想把門一關,手機丟得遠遠得,美美地躺著,誰都不理。雖說工作主要是與人打交道,社交圈比較廣,但實際上朋友少的可憐,收到的微信大部分是別人群發的。單位有的時候會聯誼聚餐,大家在一起玩玩喝酒遊戲,說說笑笑。但結束後大家也不會聯繫,都是來混個臉熟,逢場作戲而已。即便和有的同事熟了,過不了多久,又要換地方。這幾年搬家太頻繁,我連沐浴露都不敢買實惠的大包裝,更不奢求發展什麼穩定的感情了。


90後已不僅僅是佛系,正在走向“無性”生活

小張,遊子年關,左右為難。

過年前,我回了趟老家,同學聚會上和失聯的女同學加上了微信。大家網上曖昧了好幾天,還在縣城吃了幾次飯。我倆在校園裡閒逛,看著曾經的熟悉的教室操場。突然像是回到了學生時代,一切都是確定的,不需要考慮生計和將來真的很開心。可年後回到各自的城市,彼此也慢慢不再聯繫了。可能她也覺得,天各一方的感情不太現實吧。更何況,我現在這個狀態,連自己都嫌棄,怎麼去找對象啊。比起找對象,我現在更需要找一份工作。為了父母的面子,我沒有提失業這事兒。過年親戚小孩,一雙雙眼睛盯著。一個星期發出去的紅包,幾乎耗盡了所有的積蓄。現在我把遊戲都刪了,在出租屋一邊接散活,一邊投簡歷。工作的時候,我喜歡開著軟件下點黃片。其實存到硬盤裡也不一定都看,但這好像是目前我唯一可以擁有的東西。

90後已不僅僅是佛系,正在走向“無性”生活

無性、失眠、脫髮、低慾望、佛系,今天的年輕人不擺脫貧窮還有其它出路嗎?貧窮真的是我們不夠努力嗎?越窮越遺傳的思維習慣和教育資源匱乏,還能擺脫這惡性循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