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中國近代已滅絕的七種珍稀動物排行,大多人為導致!

中國犀牛

分佈範圍

中國犀牛曾廣泛分佈在中國南方各省,主要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唐朝時,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甚至青海,都有分佈,明朝時,只分佈於貴州、雲南。

中國近代已滅絕的七種珍稀動物排行,大多人為導致!

滅絕原因

人們把一直生活在中國南方山林中的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統稱為中國犀牛。1916年,最後一頭雙角犀(蘇門答臘犀)被捕殺;1920年,最後一頭大獨角犀(印度犀)被殺;1922年,最後一頭小獨角犀(爪哇犀)被殺。此後,沒人能在中國再看到任何一頭犀牛。

公元1922年之後,犀牛在中國消聲覓跡了。

雲南閉殼龜

保護級別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絕滅 EX

中國近代已滅絕的七種珍稀動物排行,大多人為導致!

依據標準:1906年依據6號標本發表新種後,1946年在昆明西山又報道1號。至今已50多年,再未見任何標本報道。2000年我委託李東先生到模式標本產地雲南東川調查,並在當地發動群眾收集,到現在尚無任何結果

新疆虎

由於人口的增多,急需大量自然資源,這樣森林成片的被砍伐,草場被耕種,這致使河流斷流,土地沙漠化嚴重,繁華的古樓蘭同時也走向了衰敗,最終被沙漠一夜之間吞噬了。古樓蘭從此由一片綠洲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沙漠。

與古樓蘭一樣,新疆虎同時也遇到了空前的劫難,失去了森林,就等於失去了食物來源,失去了美麗的家園。大批新疆虎死去了,但仍有一小部分憑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沙漠中僅有的綠洲裡頑強地生活。直到1900年,斯文赫定發現它們,這也是現代人第一次知道並認識了新疆虎。在這以後的十幾年當中,由於這一地區環境又進一步惡化,加之一些利慾薰心的人對新疆虎的獵殺,所剩無幾的新疆虎最終也沒有逃脫厄運。

中國近代已滅絕的七種珍稀動物排行,大多人為導致!

人類最後一次發現新疆虎是在1916年,在這以後的數十年間,科學工作者曾多次尋找過它們的蹤跡,但始終在也沒發現過。可以說新疆虎主要是在人類破壞自然環境之後結束它們最終的生命歷程的。

野馬

野馬原分佈於我國新疆北部準葛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最後一次發現野馬是在1957年,估計野生種群已經滅絕,目前還有一定數量的野馬生活在人工圈養或半散放狀態下,80年代末期以來,野馬從歐洲引回我國新疆奇台,甘肅武威半散放養殖,為野馬重返大自然而進行科學實驗和研究工作.原產於新疆北部,甘肅,內蒙古交界處。

中國近代已滅絕的七種珍稀動物排行,大多人為導致!

廣泛分佈於蘇聯伏爾加河下游哈薩克斯坦,中國的準噶爾盆地以及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生活於荒漠、半荒漠地帶。結成小群生活。有時也有成百上千只的大群遷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動。有季節性遷移現象,冬季向南移到向陽的溫暖山坡地帶。跑得很快且有耐力,被牧民稱為“長跑健將”。

滇池蠑螈

滅絕因素

直接原因是適宜滇池蠑螈生長繁殖的固有環境條件已不復存在。破壞這種環境條件的罪魁禍首無論直接原因還是間接因素都與人類聯繫在一起。

中國近代已滅絕的七種珍稀動物排行,大多人為導致!

保護級別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絕滅 EX

根據最佳季節在已知棲息地的詳盡調查,自1979年以來未發現一個個體,以前的棲息地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原因是昆明湖的汙染,因此被列為“滅絕”等級

小齒靈貓

滅絕因素

小齒靈貓在雲南南部的分佈是中南半島分佈的最北限,種群數量非常少。70~80年代,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地區,小齒靈貓的主要棲息大多被開墾種植橡膠,使生存生境大面積的消失。

中國近代已滅絕的七種珍稀動物排行,大多人為導致!

白暨豚 

白暨豚喜歡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區,很少靠近岸邊和船隻,但它時常遊弋至淺水區,追逐魚蝦充飢。它的吻寬細長,上下頜長有130多枚圓錐形的同型齒,可它卻懶得咀嚼,只管張口吞下魚食,消化能力很強。白暨豚往往成對或三五成群一起活動,但人們很少有機會看到它,只有在它露出水面呼吸時才能瞥見一眼。

中國近代已滅絕的七種珍稀動物排行,大多人為導致!

保護級別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1995年被列為一級瀕臨滅絕動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

特有種:是

瀕危等級:極危,可能已滅絕(總部在瑞士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佈《2007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