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中國房地產的十年蛻變:從“金融危機”到“租購併舉”

編者按:2008年,從金融風暴中出海,經歷過波谷的低潮和浪尖的激越,越過狂風大浪,看過碧海藍天,以夢為槳、繼續出航。十年,作為親歷者更是見證者,見證了房地產快速發展的十年風雲變幻。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掌櫃君在梳理房地產行業的十年大事件發現,在殘酷的行業競爭和政府調控下,中國房地產市場變幻莫測,有人引吭高歌,亦有人潸然淚下。這是最好的十年,也是最壞的十年。

十年磨一劍。相比於黃金時代,中國房地產在諸多大事件的洗禮和打磨下,漸趨成熟。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洗滌,樓市政策調控開始走向常態化;2014年,當限購鬆綁後,去庫存成為主基調,此時,樓市度過了白銀時代最好的三年;2018年,“五限”時代下,強化租購併舉、推進租賃市場發展成為中國房地產的“指南針”。

2008-2009年

從金融危機到市場復甦 樓市如坐“過山車”

2007年9月28日,正當一群房地產的弄潮兒正高談闊論,夢想著馳騁房地產市場,並等待時機大展身手時,誰也沒想到,國務院出臺調控房地產的新政,收緊信貸,二套房以上貸款提高首付、提高貸款利率。此後,一直高燒不退的房價才立刻跳水。

“屋漏偏逢連夜雨”,半年之後,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點燃了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國也深受衝擊,全國樓市進入肅殺的嚴冬時期。隨後,房價暴跌、棄房斷供、土地流拍、地王退地,甚至5折促銷都無人問津。與此同時,眾多房企紛紛破產倒閉,掀起一股"跑路潮"。

中國房地產的十年蛻變:從“金融危機”到“租購併舉”

同年底,為應對金融危機引發的市場亂象,國務院提出2年投資4萬億的目標,同時迅速降低存貸款利率,加速放貸,隨後,還伴隨降息、降準等一攬子調控政策,這也直接刺激了此後房地產市場的爆發。

2009年,“救市”政策效果顯現,全國房地產市場一片欣欣向榮。央企積極拿地,高價地頻出,當年中海在上海以70億元拿下全國“地王”,轟動一時。此外,內地房企赴港上市也成為一道風景線,如恆大、龍湖等房企均在同年於香港上市。而這期間,為穩房價過快上漲,雖有調控,但市場依然堅挺。

2008-2009年,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年,但這如坐“過山車”般的市場,讓很多人回憶起來,依然心有餘悸。

2009-2014年

從投資亂象到市場向穩 樓市調控趨向常態化

2009年末至2010年初,市場在消化掉2008年的4萬億後,經濟回暖,樓市復甦,市場大好,各大投資客紛紛將閒散資金從股市抽出,投入房地產,房價因此上漲25%,而此時的房子早已脫離了居住的根本屬性,儼然淪為一個金融工具,成為投資客賺錢的利器。

房價上漲過快,樓市泡沫凸顯。2010年,為抑制房價,打擊投機炒房行為,“國十一條”、“限購限貸”出臺,央行也採取加息擠壓樓市泡沫,房貸7折利率全面取消。隨後的一年,限購範圍進一步擴大,雖然中央第一次發文明確房地產是支柱產業,但市場持續下滑,政府再次出來救市,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且一年內兩次降息。

中國房地產的十年蛻變:從“金融危機”到“租購併舉”

“國十一條”政策出臺第三年,國五條及細則出臺。國內調控政策頻出,房企紛紛將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場,尋求避風港。萬科、碧桂園、綠地、富力等知名房企紛紛搶佔海外市場。

2014年春節後,首套貸款全面迴歸基準,甚至上浮5%。房貸收緊,導致蝴蝶效應顯現,各城市銷量持續減少,呈現量價增速雙降的局面,多家中小房企因資金鍊斷裂,陷入破產危機。

縱觀2010年到2014年的全國樓市大事件,雖然調控政策頻出,但總的說來市場趨穩,房價漲幅穩步在合理的區間。正因如此,各大房企業績也逐年遞增,2011年甚至出現了全國首個千億房企。

2014-2017年

從限購鬆綁到去庫存 白銀時代最好的三年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一個拐點奔向另一個拐點,2014年註定要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不同凡響的一年。

面對春節後出現的慘淡市場,政府開始鬆綁限購限貸,央行降息,一波又一波的救市政策,最終讓調控迴歸市場化手段。市場迴歸正軌後,“互聯網+”興起,房企紛紛觸網、中介O2O、眾籌賣房,互聯網+房地產成行業新趨勢。而此時,房地產併購潮也開始出現,萬達萬科聯姻、孫宏斌收購佳兆業失敗、融綠股權糾紛等大戲紛紛上演。

中國房地產的十年蛻變:從“金融危機”到“租購併舉”

互聯網+興起的第二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去庫存”作為樓市主基調,樓市一片大好。年末,政府首次提出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此時,一些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房企開始發展長租公寓。

這三年間,可謂是中國樓市的“春天”,全國房企高速發展,多家房企進入千億時代,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144家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過百億,16家企業躋身千億俱樂部。此外,房企併購、重組的劇情更是不斷上演。如萬科寶能股權之爭、融創438億接手萬達集團十三個文旅項目等。

2017-2018年

從五限時代到租購併舉 樓市漸趨成熟

2017年,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也是極不平常的的一年。這一年,“房住不炒”概念首出,宏觀調控層層加碼,全國多個城市陸續進入“五限時代”,掐斷樓市投機炒房通道,逼退樓市“高溫”,房價及成交漸回理性通道。

中國房地產的十年蛻變:從“金融危機”到“租購併舉”

年末,為建立房地產市場調控長效機制,租購併舉機制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海拍下全國首宗租賃地塊,碧桂園、萬科、綠地等眾多房企紛紛進駐長租公寓市場。

進入2018年,在經歷了1年時間的“五限”、租售同權、住房租賃試點等住房供應體系的調控,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已漸成型。隨後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租購併舉、推進租賃市場發展的舉措,被業內認為是中國房地產市場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

如今, 在大力深入推行租購併舉制度的同時,中央還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從2008年到2018年,從化解金融危機到實行租購併舉,十年間,正是這些政策、市場、房企等大事件的量變,引發了中國房地產的“蝶變”。掌櫃君相信,在未來的路上,還會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事件發生,而中國的房地行業只有經歷過這些事件的錘鍊,地產行業才會越來越趨向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