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把“兒子”清出我的房間

兒子走了,連續住校21天,彷彿一下子牽掛被帶走了,每天在一起唧唧歪歪的日子告一段落,我又得適應他的離開,倒好像需要斷奶的永遠是孃親……

可不是嗎?我想起兒子臨走前我對他的千叮嚀萬囑咐,想起自己又忍不住心軟幫他整理了行李,想起他對我說:“媽,我要好好畫畫了。”“咦,怎麼一下子又有動力了?”“去了趟上海的展子,感覺人家畫得好好,我畫得跟小學生似的……”就發現讓他自己開眼界他就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了。事實會教育他,用不著我多囉嗦。我要做的也許就是不斷地推他出去,不斷地讓他自己多看外面的世界,跟不同的優秀的人接觸,只有這些耳濡目染的影響會真正地潛移默化……

把“兒子”清出我的房間

又想起老鷹會在小鷹成年以後撤走它窩裡的毛茸茸的東西,露出荊棘等物來,讓小鷹自然地想要離開;想起猶太媽媽沙拉對三個孩子的特別狠心特別愛;想起林院長說的“菜長大了也要一茬茬分開栽種,種到適合它生長的土壤裡去,它才會長大”……是啊,作為媽媽的功能——我似乎已經完結了照顧他生活起居的作用,現在該讓他走自己的路了……

尋思著便發現自己的臥房裡還有一個角落全是兒子的東西,繼續清理一下吧,順便清理一下自己對他的依戀……

兒子的超大紙箱裡都是他初中時省吃儉用買下來的各種動漫雜誌與書籍,還有漫展上的一些紀念品,有的甚至沒有打開過……看來也需要讓他學習斷舍離,然而這又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一味壓制只會變成他的未完成需求,甚至成長為一個執念,將來的生活中反而會買更多的單,滿足了他他自然而然就會有厭倦期,就像他對我說的:“媽,我發現我對畫畫沒有這麼喜歡了……”孩子尚未成形,可塑性還比較強,更多用成長思維看他就好,再說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喜歡。我在戀愛時喜歡的跟現在喜歡的不是完全不一樣嗎?人生就是不斷探索自己的過程啊,允許他有變化……生活中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化吧,人最需要的能力不就是面對千變萬化的生活擁有強大的調適能力麼?

天馬行空的思考並沒有妨礙我對他物品的整理,一個保險箱裡居然全是動漫裡的玉石、手辦、道具,這應該是他最珍視的東西吧?可是由於長久不用,應該又是閒置三、五年了吧?我又清出他一個上鎖了的小鐵盒,貌似還是“自律戰士”的獎品,授獎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青春就是這種多元體驗後找到自己的最愛吧?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像我們那個年代,需要先考慮生存的需求,而可以更多地活出自己的喜歡與個性發展了,也許找到自己每個階段的最愛並去全力以赴活成燦爛的煙花那才是他想要的精彩吧……

把“兒子”清出我的房間

孩子是走向未來的,而我們作為父母總是用過去的眼光和標準來要求甚至因為自己的擔心恐懼來控制,我們執著的真的全部對嗎?那時候想要的是穩定和溫飽,現在的孩子們已然脫離了這個需求層級,再看看現在職業變化,只怕我們都沒有想到過銀行職員也會被智能機器逐漸淘汰吧?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被淘汰的其實都是不肯與時俱進的。自然的優勝劣汰都來自於不斷進化,我們做父母的如果不懂得日日精進不斷迭代,被孩子們甩開十八條街那是最正常不過的了,不要再拿著所謂代溝這樣的詞彙來糊弄欺騙自己的不肯學習了……

不由又想起跟著兒子一起去漫展的先生了,他總是願意走進兒子的世界,願意主動去了解兒子喜歡的人事物,所以跟兒子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題,兒子跟他在一起會自然地牽他的手,而我除了生活與學習,與他聊的話題就顯得狹窄單一得多……

忽然就明白了心靈距離遠近的根源,在於自己的被動與不肯並肩前行。當關系的親疏開始有所呈現時,教育效果的好壞也會呈現出來。關係永遠是大於教育的,如果不在關係上花功夫,其他想要的成果也是不會來的……

像是拼圖一樣,我一點點開始拼出我們的關係,開始拼出我們想要的餘生。陪伴兒子在生命的高度翩翩起舞,原來並不是美麗的口號,而是需要踏踏實實滲透在陪伴他的有效期限裡的每個點滴時光……

生命是一趟單行列車,我、作為我的角色身份——母親、女兒、妻子、老師,在與不同的角色身份相遇的剎那,我又可以給到他們怎樣的不同影響?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把兒子所有的物件清出了我的房間,放進了兒子的房間等他回來分類整理。

看著清爽煥然一新的房間,原來我可以這樣得體地離開這種母子共生的空間,原來我的空間裡可以容納我自己喜歡的東西——也許是書也許是花花草草,誰知道呢?不如用心去發現探索自己的內心吧……

“你覺得如果我們都可以綻放自己生命的精彩時,兒子會差嗎?”先生儒雅的笑臉浮現在我眼前。是啊,清出孩子留下“我”,我可以更好地活出自己,活出自己餘生的價值,每個生命都應該是獨立而可以在需要互賴的時候自如作出選項的……

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地退出……學會放開,學會轉身,學會擁有自己的精彩演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