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人們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是因為看不懂嗎?

霍金曾對《時間簡史》的全球熱銷現象自我解嘲道:人們其實並不是對《時間簡史》感興趣,只是好奇我是如何克服殘疾成為科學家的。霍金個人成長的勵志性當然是不容置疑的,但那麼多人去看《時間簡史》顯然是有其各自不同的興趣點。物理學家看到的是物理,哲學家看到的是哲學,小說家看到的是故事敘述的更多可能性。甚至渺小者能感知偉大,狂妄者能夠感悟侷限。

人們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是因為看不懂嗎?

我當初去看《時間簡史》是因為聽王朔在採訪中提到《時間簡史》,說他寫《千歲寒》受了《時間簡史》的影響,用的是四維方式來寫的。《時間簡史》對任何外行者來說都是難懂的,對於“寫字”的王朔來說,他應該也只是從他能夠理解,願意理解的那個角度去看“懂”借鑑的。

畢加索曾說他就愛看愛因斯坦寫的書,因為完全看不懂,但正因為看不懂,能讓他從中明白其他的道理(估計也影響到他去畫那些讓人看不懂的畫)。這似乎也可以作為大部分外行去看《時間簡史》的充足理由。因為看不懂才要看,不懂的書看多了,總能明白其他一些道理。

人們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是因為看不懂嗎?

其實霍金在《時間簡史》中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闡述,對外行來說還是過於學術性,遠不如傳說中愛因斯坦對相對論的通俗解說那麼易於“膾炙人口”:一個男人坐在美女身邊1個小時就像是1分鐘,而坐在火爐邊上1分鐘就像是1小時。儘管這種“傻瓜機型”的解釋更多是應付記者所用。但比起高度概念化解釋還是具有安慰效果的。

畢竟讓我們理解“時間不是絕對的,也不是每件事的標記方式,每個觀察者都有自己的時間測量,不同觀察者攜帶的時鐘不一定時間一致,時間其實是一個更為個人的概念”太過顛覆性,反常識又反直覺。

人們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是因為看不懂嗎?

人類進化了幾百萬年,大腦並沒有賦予我們用生活經驗理解宇宙運行規律的功能。關於“速度能使時間變慢”效應,我是在小學時聽到一個科普節目中說,當一個人坐飛船超光速運行回來後,他就能變年輕。當時我剛剛能理解神話中“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設定,聽到更過份的“時間倒流”,我竟然就像接受編劇中的“強設定”那樣接受了,這可能是我一直以為(或誤以為)我理解相對論的根源。

古代皇帝最大的夢想是長生不老,而我們現代人常常幻想的是可以預知未來或回到過去,改正曾犯下的錯誤,霍金在“蟲洞和時間旅行”這章探討了旅行到未來和回到過去的可能性,這也是穿越小說、影視劇的一個經典話題。

人們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是因為看不懂嗎?

在相對論的體系中,旅行到未來的可能性更大,只要創造一臺“時間機器”,讓人坐進去發射升空,加速到接近光速,持續到你所需的時間,返回,你會發現地球上流逝的時間比你度過的更久,這時你已經來到未來。而我們的作家編劇最喜歡的穿越回古代,相對較難,但也不是沒有可能,即便相對論堵死了通道,蟲洞、翹曲時空又給了一線生機。。。

人們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是因為看不懂嗎?

就算時間旅行在技術上完全成立,分享時間旅行的秘密是否明智又要受到質疑,畢竟基於人性,人們的時間旅行不會僅僅侷限於去看看而已,人們總會想要去改變點什麼,這樣時空需要衍生出某種物理定律,當人們進行時間旅行時劃定不可以改動任何已記載的歷史,但這聽起來似乎就讓人有些氣餒。

量子理論又拯救了這個現狀,它說,宇宙不僅有一個獨立的歷史,它具有每一種可能的歷史,就是你所能想到的每一種人生樣本都可能隨機存在,這個說法被一部電影用過,延伸出你能感知到哪一版的你,是由你的能量決定的,甚至在某些時刻你需要殺死那個低版的你才能讓高版的你存活下去。用正能量來翻譯的話就是戰勝自我。

人們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是因為看不懂嗎?

當時間逆行回一個可以多選的歷史中,時間旅行者隨意改變歷史的風險就大大降低了。《時間簡史》的晦澀主要是源於提供的大多是觀念,而非論證的過程和依據。還好有文學和影視填補了這個空白,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我們對物理時間的形象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