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遼寧人才輩出,那麼你覺得遼寧男籃史上五大球星是誰?

錢包空了怎麼辦


眾所周知,遼寧男籃歷史上盛產後衛球員。但既然是選擇五大球星,正好可以按照最佳陣容選擇一次,也就是說,每個位置上的第一人。並且,這些球員在國家隊也是首屈一指的。

最佳中鋒:王治單

王治單曾經被譽為“亞洲第一中鋒”,但遺憾的是,在25歲的年紀遭遇了右腳骨折的傷病,久病未醫,無奈退役。套用蔣興權指導的一句話來形容2.14米的王治單:

“他真是個天才中鋒,有身高,步伐還快,特別打快攻戰術時,他的作用太大了!”

在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王治單成為了中國男籃內線的防守大閘,場均可以貢獻5.9分和3.1個籃板。

最佳大前鋒:吳乃群

吳乃群是中國男籃“94黃金一代”的傑出代表,曾被譽為“中國飛人”,還曾經隔扣了阿隆佐·莫寧。吳乃群在國家隊最高光的一屆比賽是1994年的世錦賽,總共出戰了8場比賽,場均可以貢獻7.3分4.9個籃板和1.2次搶斷,榮膺了隊內的籃板王。值得一提的是,吳乃群並不是在遼寧隊從一而終,在職業生涯的後期曾加盟了浙江隊。

最佳小前鋒:劉相韜

相比之下,遼寧隊最薄弱的環節則是三號位。假如沒有傷病的原因,賀天舉有可能成為遼寧男籃歷史上最出色的小前鋒,但如今前途未卜。說回劉相韜,這位遼寧隊的老隊長,職業生涯在遼寧效力了11個賽季,巔峰的一個賽季場均可以貢獻17.3分,連續五個賽季得分上雙。最經典的比賽,則是3.2秒絕殺八一的那一球。

最佳得分後衛:吳慶龍

吳慶龍現在也化身成為了吳指導,這個曾經亞洲第一分位,最能跑的200斤的胖子,依舊奮鬥在中國籃球的一線。在1992年的奧運會上,吳慶龍場均可以貢獻12.9分;在1996年的奧運會上,吳慶龍4場比賽命中了8記三分,命中率高達53.3%。

最佳控球后衛:李曉勇

李曉勇也是中國男籃“94黃金一代”的代表球員,曾獲得1999年甲A聯賽的助攻王。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李曉勇打滿8場比賽,場均出戰34分鐘,可以貢獻7.1分4.1次助攻和2.9個籃板,助攻數堪比佩頓和“便士”哈達威。


籃球顏論


遼寧籃球確實人才輩出,不只是遼寧男籃隊員,如今CBA的各支球隊中都有著遼寧籍的優秀隊員,很可惜的是遼寧隊從來沒有取得過聯賽冠軍,雖然遼寧出來的球星很多,但卻一直未有中國頂級球星。

1.吳慶龍

本賽季深圳隊主教練,三分精準,突破速度快,個人攻擊力很強,黃金一代的主力後衛,曾率領遼寧隊拿到過聯賽三次亞軍。


2.李曉勇

現任廣廈隊助理教練,個人認為李曉勇是國內最穩的後衛之一,身體強壯,外線手感穩定,作為組織後衛他的失誤控制是值得如今所有後衛學習的。

3.郭仕強

現任遼寧隊主教練,如今的老叔當年也是聯賽中叱剎風雲的人物,打球靈動飄逸,突破速度快,外線三分精準,郭仕強雖然身體瘦弱,但其靈動的打法卻讓他在國家隊穩居主力位置。



4.吳乃群

可能看球年齡較少的球迷不太瞭解的一名球員,盛產後衛的遼寧隊最好的大前鋒,也是國內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大前鋒,沒有之一,吳乃群的進攻手段猶如萬花筒一般,身體並不強壯的他依靠華麗內線技術就足以立足聯賽。


5.郭艾倫

仍在進步的路上,中國最具美式風格的控球后衛,對於中國隊來說郭艾倫本身就是一種戰術,而且艾倫還未到巔峰,還有足夠大的進步空間,雖然他如今還未取得過多的成就,但在未來超越前輩已成必然。

以上就是一些個人見解,支持原創請點擊關注,大家一起看球說球,關注白話籃球!!!


白話籃球


提起遼寧男籃歷史上的五大球星,可能是眾說紛紜,有的是從CBA階段算起的,那肯定代表不了遼寧男籃的歷史。要論真正具備球星資格的遼寧球員,還應該追溯到甲級聯賽時期的遼寧獵人隊,也是現在這支遼籃的前身。
中國的老球迷都知道,當年八一王朝的真正對手,只有遼寧獵人隊才有資格。當時那支老遼籃名氣很大,吳慶龍,李曉勇和吳乃群都是響噹噹的球星,也被當時籃壇稱為遼寧三劍客。因此,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遼籃五大球星的前三位。

第四位肯定是咱們現在的郭指導,當年被稱為拼命三郎的郭士強。郭士強是1996年進入的遼籃一隊,當時隊內的老大哥吳慶龍,吳乃群,李曉勇等,已經是大名鼎鼎了,當年的小郭確實是打不上球。直到97年的上海第八屆全運會上,郭士強才一炮而紅。隨後就不用細說了,那是繼李曉勇之後,國家男籃後衛線上的核心控衛。
第五位,論資排輩也輪到張慶鵬了。張慶鵬是2001年進入的遼寧盼盼男籃,也是繼郭士強之後,遼寧男籃的傑出控衛。三分球簡直就是百步穿楊,曾在2010年獲得全明星賽的三分王稱號,並且在2015年5月25日獲得了瀋陽體育學院碩士學位,在遼籍的控衛當中學歷最高。


球體育


第一:郭士強


郭士強18歲就進入了遼籃一隊,那個時候,也是遼籃嘴為鼎盛的時候,而郭士強也是不可多得的組織後衛,有身高,有速度,能傳球,能進攻,退役以後有任職遼籃主教練,可謂把自己籃球職業生涯全部都奉獻給了遼籃。

第二:吳慶龍

吳慶龍當時亞洲第一攻擊後衛,94黃金一代首發關鍵時刻手不軟,三分出手堅決,心裡素質極好,吳慶龍率領遼籃連續三年三次獲得亞軍,奠定了遼籃在國內籃壇的位置。

第三:接軍

身高207cm,體重120kg,1993年全國男籃甲級聯賽冠軍,1994年亞俱杯冠軍,1994-1996年全國男籃甲級聯賽冠軍,無論退役前還是退役後,都奉獻給了遼籃。

第四:吳乃群

老一輩著名籃球運動員,昔日國家男籃黃金一代成員,自己的巔峰時代效力於遼籃,cba聯賽開始後,他和吳慶龍,李曉勇帶領遼籃所向披靡,獲得3次亞軍,06-07賽季,37歲的吳乃群還獲得最佳第六人。

第五:李曉勇

遼籃代表人物,是遼籃三劍客其中一個,96年奧運會主力後衛,三屆聯賽亞軍,2次助攻王,現在的李曉旭是李春江的得力助手,有趣的是,現在廣廈男籃正在全力阻擋遼籃奪得本賽季的冠軍。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看法,這裡也歡迎球迷留言,說說你的看法,我是為運動喝彩,歡迎球迷的關注!

籃球少年追夢



有朋16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斷定一個歷史節點,我個人因為應該說從蔣興權執教時期遼寧隊稱霸中國籃壇十年談起。

近40年間,遼寧籃壇人才輩出,新人層出不窮。那麼遼寧男籃史上五大球星是誰?我說他必須是國家隊絕對主力,位置不可撼動,這樣評出的遼寧男籃史上五大球星在全國來說具有一定說服力。

既然是國家隊絕對主力,位置不可撼動,那就有很多隊員就自然落選,比如郭士強就不是國家隊絕對主力,位置是可撼動的;再說劉相韜雖然在遼寧有神奇表現,但沒有在國家隊舞臺上“公演”,韓德君也是如此在遼寧隊是不可或缺,但在國家隊沒有展現出地位不可撼動:楊鳴就更不用說了,沒有正式進入國家隊,那就更無從談起。

那麼這五個人李春江應該算一個,83版黃金遼籃的核心,曾經的遼籃首發小前鋒,幫助遼寧在88.89連續兩年拿下聯賽冠軍,曾是中國男籃不可缺少的絕對主力,位置不可撼動。

吳慶龍當時亞洲第一攻擊後衛,94黃金一代首發關鍵時刻手不軟,三分出手堅決,心裡素質極好,吳慶龍率領遼籃連續三年三次獲得亞軍,是遼籃和國家隊絕對主力,位置不可撼動,也應該佔有一席。

那麼吳乃群是中國男籃“94黃金一代”的傑出代表,曾被譽為“中國飛人”,吳乃群在國家隊最高光的一屆比賽是1994年的世錦賽,總共出戰了8場比賽,場均可以貢獻7.3分4.9個籃板和1.2次搶斷,榮膺了隊內的籃板王,是遼籃和國家隊絕對主力,位置不可撼動,也應該佔有一席。

李曉勇也是中國男籃“94黃金一代”的代表球員,曾獲得1999年甲A聯賽的助攻王。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李曉勇打滿8場比賽,場均出戰34分鐘,是遼籃和國家隊絕對主力,位置不可撼動,入選遼寧男籃史上五大球星也是情理之中。

現在的遼寧隊中,在國家隊和遼寧隊兩個舞臺都有上佳表現的隊員,並在全國範圍內影響比較大的應該是郭艾倫,郭艾倫是遼籃和國家隊絕對主力,位置同樣不可撼動,進入遼寧男籃史上五大球星也是理所當然。


沉語八卦


我想默默說一句,李春江應該算一個,球員時代的李春江,83版黃金遼籃的核心,曾經的遼籃首發小前鋒,幫助遼寧在88.89連續兩年拿下聯賽冠軍,也曾是遼籃不可缺少的核心,雖然現在..但是我感覺作為一個遼寧人,記住人家曾經的好,善惡分明,沒什麼,畢竟人家也是遼寧人,對遼寧的籃球發展也有過貢獻,因為我們不能和某主場的人一樣SB……


小女人暖暖


張學雷。這個人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我就簡單介紹一下。曾經帶領遼寧男籃在沒職業聯賽的時候拿下首個冠軍,但是很可惜,從遼寧負氣出走臺灣。而且他算是孫悅前第一個高個控衛,還曾被冠予扣籃王之稱。其他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有吳慶龍,吳乃群和李曉勇還有郭仕強。郭仕強這裡要說明一下,他並不是在遼寧隊打出名堂,而且在四川隊出的名。有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郭仕強的歷史。這就已經五個人了,其實我覺得郭艾倫也可以排在這裡面,如果郭艾倫可以一直保持現在的狀態或是更進一步,相信再過十年這五人名單就要換上郭艾倫了😄😆


文斯莫克——山治


第一必須李曉勇沒有他就沒有三劍客,更沒有後來的千年老二頭銜。並列第一的肯定還有哈神,不解釋。第二吳慶龍當教練很垃圾但打球不錯,第三我認為吳乃群畢竟輝煌時期三劍客,雖然那時候已經老了,但輝煌時候仍然很厲害。第四決定未來應該是郭艾倫他比郭士強打球硬,他老叔當年是沾邊倒,他是真往裡衝。5個人齊了。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65903122


我心中的首發:中鋒王治單 大前鋒吳乃群 小前鋒李春江 分衛吳慶龍 控衛李曉勇;第二陣容:中鋒韓德君 大前鋒王守強 小前鋒鄭永剛 分衛張慶鵬 控衛郭仕強;第三陣容:中鋒接軍 大前鋒李曉旭 小前鋒劉相韜 分衛楊鳴 控衛趙繼偉。邊強,嶽鵬飛,金立鵬,郭艾倫也很強,但是遼寧優質後衛實在是太高產了。至於為什麼王守強排名比李曉旭靠前,那是因為守強哥大戰單濤那次,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