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看,揚州最大的一口鍋!

到揚州瘦西湖,凡是到過徐園聽鸝館的遊客,都會發現一左一右那兩口兩三噸重,直徑兩米左右,厚約六七釐米的的大鐵鍋。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鐵鑊內盛有天水,日月星辰,天光雲影,皆倒映其中,別有風味,遊人至此,每每駐足撫摸觀看,也有不少遊客向水裡拋擲硬幣,希望硬幣飄浮水面,以求好運,當然更多的遊人在這個鐵鑊前感嘆它的歷史滄桑。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這樣的“鍋”在揚州稱為鐵鑊,你知道它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嗎?

大“鍋”傳說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關於鐵鑊,《淮南子》注:有足曰鼎,無足曰鑊。

揚州這樣的鐵鑊共有九口,除了聽鸝館門前的那兩口,還有七口原先分別位於在天寧寺、史公祠、八怪紀念館、盆景園和水文化博物館。

至於這些鐵鑊的用途,有多種傳說。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傳說一

鎮水神器

這兩口鐵鑊解釋為鎮水的神器。在旁邊的《鐵鑊記》碑文上有相關記載。相傳1500多年前的南朝梁,長江邊上經常有蛟龍出沒,興風作浪,引發洪水氾濫。那時候的長江,水域至揚州城不遠,遠不是現在的瓜洲那麼遠。但是,這條龍天性怕鐵,而恰好揚州冶煉業十分發達,便在長江邊上佈置鐵鑊,免除洪災。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傳說二

烹飪餐具

根據字典解釋,鑊是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飪器具之一。

傳說揚州鐵鑊另一個用途是用於太平軍煮飯的。在行軍路過的地方支起了鐵鑊,燒一鍋滾燙的沸水,行軍的士兵們把糧食袋子放到沸水裡過一下,食物就能熟了。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傳說三

煮鹽器皿

鐵鑊不僅揚州有九隻,鹽城也有發現。而這兩個地方,都和鹽有關。

因此有人推測,鐵鑊是煮鹽的器皿。鹽城的鐵鑊幾乎與揚州的鐵鑊一模一樣,根據學者考證,鹽城鐵鑊最可能的用途是用於煮鹽。理由主要是,如果是鎮水神器應當有吉祥銘文,實則鐵鑊上只有一些編號,更像是對公家財物的記錄。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傳說四

酷刑刑具

最為匪夷所思,讓人心生恐懼的說法是刑具。

鑊也解釋為湯鑊,湯鑊是古代的一種酷刑,即把人投入盛著沸水的鍋中煮死。有人認為,揚州鐵鑊就是“暴君”隋煬帝的一種酷刑刑具。

還有人認為,鐵鑊其實就是隋朝煬帝行宮裡盛水的容器,用於消防。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鐵鑊今生

每一個傳說,都是一段厚重的揚州歷史。

1921年,焦循的後人焦汝霖在整理焦循日記時,發現記載了現在徐園門前的那兩口鐵鑊,於是打了向政府部門彙報,將徐園虹橋東岸觀音庵旁和傍花村後面的兩口鐵鑊移放至徐園內。

當時移動鐵鑊時,動用了上百人才搬動。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焦汝霖

一切安排妥當後,焦汝霖寫了那篇《鐵鑊記》。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焦汝霖,又名焦山,字輔臣、傅丞,清代揚州著名學者焦循的後裔,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他早年曾經補用山東知縣,後來在山東模範監獄當過典獄官,後來又東遊日本,潛心鑽研生物學,編譯出版了《脊椎動物學問答》,這是一本較早由揚州人自編的自然教科書;歸國後,焦汝霖先後擔任過淮揚合一中學、南京東方中學和江蘇省代用商業學校的國文教師、江都縣教育會會長、江都縣立師範講習所所長、公共體育場場長、議會議員;也曾參與編修江都、甘泉兩縣的縣誌。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2013年,除了聽鸝館門前的兩口鐵鑊,天寧寺的兩口、史公祠的的兩口、以及八怪紀念館、盆景園和水文化博物館的鐵鑊,被集中移至虹橋坊西側的瘦西湖休閒文化廣場。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現在,鐵鑊最大的用途是與遊人合影,以及成為了盆景的一部分,每到夏季,鐵鑊裡就會盛開著睡蓮。

但無論,它們的用途怎樣!都是揚州悠久深厚文化的象徵。

揚州有口大鍋,恐怕天下第一!

綜合壹周看、新浪博客、揚州晚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