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張伯駒對國家做過什麼貢獻?

大海1762685


一言概之,張伯駒先生是當之無愧的國寶守護人。


張伯駒先生(1898—1982年),原名張家騏,字叢碧,號遊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工詩詞書畫,對戲劇亦有研究,著有《叢碧詞》、《紅毹紀夢詩注》等書。1918年畢業於袁世凱混成模範團騎兵科,畢業後任安武軍全軍營務處提調、陝西督軍公署參議,後任鹽業銀行董事、總稽核。抗日戰爭勝利後,歷任華北文法學院教授、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北平市美術分會理事長。新中國成立後任國家文物局鑑定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北京市政協委員。1962—1966年任吉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副館長。1972年被聘為中央文史館館員。


張伯駒先生出身名門,良好的家庭環境塑造了他優秀的人格和藝術品位,他早年即喜收藏,所藏法書名畫甚眾,多為曠世絕品,被稱為“民國四公子”之一。對於藝術收藏的熱愛讓他為了守護文物甚至不惜傾家蕩產。他曾說“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為了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而他也正是這樣做的。新中國成立後,他將藏品捐獻給國家,這些藏品大部分入藏故宮博物院。今日我們還能在故宮博物院的展覽中看到那麼多極具價值的國寶,最應該感謝的就是張伯駒先生。


張伯駒先生的收藏之路絕非一帆風順,在當時顛簸離亂的世道,有太多的古董商文物販子為了一己私利肆意將國家珍寶盜賣給對它們覬覦已久的國外商人,任由我國的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在於這些人鬥智鬥勇的過程中,張伯駒先生可謂是傾盡全力歷經艱難。而這每一件文物背後便有了千言萬語都道不盡的曲折。在他成功守護而最終或無償捐獻或原價讓與給國家的文物當中,有數件文物的價值難以估量:如晉代陸機《平復帖》,它是我國傳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跡;隋代展子虔《遊春圖》為傳世最早的一幅獨立山水畫。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唐代李白《上陽臺帖》、宋代范仲淹《道服贊》、宋代黃庭堅《諸上座帖》、宋代趙佶《雪江歸棹圖》明代唐寅《王蜀宮妓圖》等,都是我國藝術史上的重要文物。國家甚至特頒發“褒獎狀”給張伯駒夫婦,表彰其對文物保護與捐獻的卓著貢獻。


另外也有一個好消息想分享給大家,據悉故宮博物院籌備甚久的“張伯駒捐獻文物精品展”或將在今春展出。值此難得的機會,大家何不齊赴故宮,一同欣賞那些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