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劍魚’式魚雷轟炸機打癱了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英國海軍的戰列艦隨後輕而易舉地把這艘鉅艦送到了海底。”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正在用可怕的火力猛烈炮擊英國皇家海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的“俾斯麥”號戰列艦,照片攝於“萊茵演習行動”(Operation Rheinübung)期間。德軍發起這次行動意在封鎖盟國前往歐洲的航運

總體概述

1941年時,納粹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艦。該艦於1939年下水時就大獲好評,並於1941年4月完成了海上試航。英國人知道,“俾斯麥”號很快就會進入大西洋,並盡其所能地對此做好了準備。

“俾斯麥”號裝備有8門15英寸(381毫米)口徑的主炮和81門口徑小一些的火炮。該艦最高時速可達31節(約51.4千米/小時),而且其裝甲比當時任何其他戰艦都要厚重。英國皇家海軍當時沒有任何一艘戰艦能夠在一對一的戰鬥中與其正面對決,因此英國人打算用“艦海戰術”來摧毀這個可怕的新敵人。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1940年時的“俾斯麥”號戰列艦

1941年5月18日,“俾斯麥”號和重巡洋艦“歐根親王”(Prinz Eugen)號在波蘭但澤港(Danzig)附近的格滕海芬港(Gotenhafen)拔錨起航。這兩艘鉅艦從丹麥和瑞典之間的海峽駛出了波羅的海,然後一路朝著納粹控制下的挪威駛去——這是他們突入北大西洋的第一站。

這兩艘鉅艦的任務不是直接挑戰英國皇家海軍——就算後者沒有質量上的優勢,也有數量上的優勢。德艦的目標是切斷英國的生命線,即那些從北美運送補給品前往英倫三島的商船隊。德國的U型潛艇一直在襲擊這些船隊,併產生了致命的影響,但U艇尚不具備足夠的力量來單獨完成這項工作。

英國方面通過偵察確定了“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將於5月21日抵達挪威的格里姆斯塔峽灣(Grimstad Fjord)。在接下來的6天裡,“俾斯麥”號將吸引英國本土艦隊的全部注意力。國際新聞媒體也在跟蹤著英、德雙方的行動,並在頭版進行了報道。在其最終被擊沉之前,“俾斯麥”號也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著名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1924年時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英國人把手頭上所擁有的一切都投入到了追殲德艦“俾斯麥”號的作戰之中,他們最終甚至讓商船隊和運兵船暫時脫離艦隊的保護,以便將所有可用的資源都轉入尋找和擊沉“俾斯麥”號的行動之中。英、德雙方都受到了一系列運氣不佳、判斷失誤和各種錯誤的困擾,不過對英國人而言幸運的是,德國方面受到的這些困擾要更嚴重一些。

最終,在一路追逐之下,英國人接近到了離“俾斯麥”號非常近的位置上。由於英艦打出的一發幸運的炮彈,“俾斯麥”號發生了燃油洩漏,以至於其被追上時距離它預定前往的法國(此時法國已處在納粹德國的佔領之下了)海岸還有數小時的航程——如果能抵達法國海岸的話,“俾斯麥”號就能得到修理和恢復了,英國本土艦隊的戰列艦和巡洋艦也就無法擊沉它了。

唯一的機會取決於英國海軍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該艦是從直布羅陀出發的,搭載有一些老舊過時的“劍魚”式雙翼機,但當時沒有人對這些“劍魚”抱太大的期望:“俾斯麥”號的裝甲是為了抵禦威力比輕型航空魚雷大得多的武器的攻擊而設計建造的。然而,“劍魚”卻成了導致“俾斯麥”號的命運發生逆轉的最後一道關口,並最終導致了這艘德國鉅艦的沉沒。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1939年時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及820海航中隊的“劍魚”式飛機

護航船隊

在1940年的“不列顛之戰”中,納粹德國試圖征服不列顛群島的努力失敗了,但從挪威到比利牛斯山脈的歐洲其他地區則已處於納粹德國的控制之下。英國不懼怕德國和繼續打下去的能力取決於其脆弱的海上補給線。

當“俾斯麥”號起航的時候,英國有11支商船隊正在開進途中。英軍的戰列艦和其他戰艦被迫作為護航艦艇來執勤。儘管得到了保護,但德國U艇每月擊沉的船隻數量仍在30至50艘之間。

納粹德國海軍的計劃是將大型軍艦投入到對商船隊的攻擊之中,以徹底掐斷英國的海上生命線。到1941年夏季中旬時,德軍將有更多的大艦可用,包括“俾斯麥”號戰列艦的姊妹艦“提爾皮茨”號(該艦當時正在進行試航),以及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這兩艘戰列巡洋艦當時正在修復戰傷。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德國海軍的“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

儘管如此,時任德國海軍司令埃裡希•雷德爾海軍元帥(Grand Adm. Erich Raeder)不想再等下去了。“萊茵演習行動”將於1941年5月份發起,參戰艦艇包括“俾斯麥”號戰列艦、“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和若干艘護航的驅逐艦。剛瑟•呂特晏斯海軍上將(Adm. Günther Lütjens)將指揮這支特遣艦隊,“俾斯麥”號是這支特遣艦隊的旗艦,艦長是恩斯特•林德曼海軍上校(Capt. Ernest Lindemann)。

雷德爾元帥在下達給呂特晏斯上將的命令中明確指示:“排在第一位的,也是主要的作戰任務是打擊海上運輸線。目標始終是商船隊,而不是護航艦隊——如果後者沒有被明顯削弱的話,就要避開他們。”雷德爾明白,英國皇家海軍在數量上的整體優勢是難以超越的。他說:“我們必須爭取這一地區(西歐)的臨時制海權,並逐步地、有條不紊地、系統地擴大它。”

英國本土艦隊駐紮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的斯卡帕灣,由約翰•托維海軍中將(Vice Adm. John C. Tovey)統帥。托維中將當時並不知道德國人會走哪條航線。他親自帶領部分艦隊負責監視南方航路,包括“喬治五世國王”號戰列艦。蘭斯洛特•霍蘭海軍中將(Vice Adm. Lancelot Holland)率領的北方分艦隊由“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組成。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1945年時的“喬治五世國王”號戰列艦

霍蘭海軍中將的旗艦是老式戰列巡洋艦“胡德”號,這也是當時英國皇家海軍中最大的戰艦。該艦裝有8門15英寸口徑的主炮,但由於其安裝的裝甲較薄,因此在1920年入役時被劃分為戰列巡洋艦而不是戰列艦。該艦被報紙稱為“全能的胡德號”(The Mighty Hood),但薄薄的甲板很容易遭受敵人大角度落彈的炮火打擊。“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是“喬治五世國王”號的姊妹艦,該艦是如此之新,以至於出海時民營承包商還在艦上試圖修復主炮一再出現的問題。

當英國轟炸機飛抵格里姆斯塔峽灣以便進行目視偵察時,“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已經離開了,並把為它們護航的驅逐艦落在了後面。“歐根親王”號在挪威補充了燃油,但不知道基於什麼緣故,呂特晏斯上將和林德曼上校並未加滿“俾斯麥”號的油箱。

突入大西洋

德國人有好幾條前往北大西洋的可能航路。最直接的路線是走冰島南部,但是這樣做會冒著被法羅群島、設得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的偵察人員發現的風險,或者是冒著被駐紮在斯卡帕灣的英國本土艦隊發現的風險。

呂特晏斯上將選擇向北機動,從格陵蘭島和冰島之間的丹麥海峽繞行。在5月份,丹麥海峽中開放水域的寬度只有約30英里(約48千米),此時,在從格陵蘭島向東延伸的冰層和英國佈下的水雷陣的壓縮下,這一航道變得更窄了。

呂特晏斯上將此前曾被德國情報機構告知,英國艦隊還待在斯卡帕灣中,因此當他發現英國重巡洋艦“薩福克”(Suffolk)號和“諾福克”(Norfolk)號在海峽中巡邏時感到非常驚訝。在與“諾福克”號的一場無關緊要的交火中,“俾斯麥”號的前視雷達被自己的主炮射擊所震壞,於是雷達尚且完好的“歐根親王”號便機動到了領頭的位置上。5月24日午夜過後,這兩艘德艦穿過了丹麥海峽,並在5點30分左右與霍蘭海軍中將指揮的分艦隊遭遇了。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薩福克”號巡洋艦,攝於1941年5月

霍蘭中將計劃分成兩個編隊與德艦交戰,其中“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一起迎戰“俾斯麥”號,同時讓那2艘巡洋艦拖住“歐根親王”號,但他在此過程中卻犯了幾個錯誤:他原本可以在德艦接近的航線上等著,讓“胡德”號的8門主炮和“威爾士親王”號的10門主炮全部朝舷側開火,將炮彈打到敵人的艦艏上,但他卻在攔截的過程中提前開火了。這樣一來,英艦隻有前方炮塔的主炮才能射擊,頓時導致火力被減半。當“威爾士親王”號的一門有問題的主炮無法與其他主炮協同射擊時,情況進一步惡化了。

霍蘭最初用他口徑最大的主炮瞄準了領頭的那艘德國軍艦,他錯誤地認為那就是“俾斯麥”號。與此同時,呂特晏斯命令德艦努力向左轉,並指揮他的軍艦從舷側朝英國人開火了。

“胡德”號戰沉

英、德艦隊的交火於凌晨5點52分開始,並迅速接近到了10英里(約16千米)的範圍內。來自“俾斯麥”號的高拋彈道炮彈幾乎垂直落在了“胡德”號上。在戰鬥爆發4分鐘後,由“俾斯麥”號發射的一枚炮彈擊中了“胡德”號最薄弱的部位——位於前後煙囪之間裝甲厚度僅為3英寸(76.2毫米)的地方。這枚炮彈穿透了數層甲板並衝入了一個彈藥庫,引爆了裡面的數百噸高爆炮彈。

爆炸的火光上升到了三百多米的空中,當爆炸平息後,“胡德”號斷成兩截,然後迅速沉沒了。在其1421名艦員當中,只有3人倖存。霍蘭海軍中將也隨艦一同殉國。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表現英國皇家海軍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被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擊沉場景的繪畫作品,作者是施米茨•韋斯特霍爾特(J. C. Schmitz Westerholt)。畫作前景中是皇家海軍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

“胡德”號的戰沉給英國人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個消息也激怒了這個國家,特別是皇家海軍,後者呼籲其所能動用的所有軍艦——戰列艦、戰列巡洋艦、航空母艦、巡洋艦和驅逐艦——找到並摧毀“俾斯麥”號。為此,遠洋班輪、商船和一支運送部隊前往中東的編隊被“遺棄”了,因為它們的護航兵力全都在衝向北大西洋。

英國人不知道的是,“威爾士親王”號的3發炮彈擊中並打傷了“俾斯麥”號,這幾枚炮彈打在了後者防護裝甲的空隙中,在油箱之間爆炸,在船舷一側炸開了一個窟窿。這導致“俾斯麥”號的一些燃油被海水汙染了,無法再進行燃燒,有些燃油則洩漏到了海中。

“俾斯麥”號並沒有真正將燃料耗盡的危險,但由於採取了減速及其他節約燃油的措施,導致該艦的靈活性受到了限制。未能在挪威加油的錯誤現在已經反過來困擾呂特晏斯上將了。

呂特晏斯決定前往離他們最近的法國海岸城市聖納澤爾(Saint-Nazaire)的幹船塢進行維修。在“俾斯麥”號的火力掩護之下,他讓“歐根親王”號獨自南下,以繼續執行破襲海上運輸船隊的任務。“俾斯麥”號也向南行駛,然後轉向開往法國。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丹麥海峽之戰後的“俾斯麥”號,從“歐根親王”號上拍攝

失而復得

5月25日上午3點,英國方面失去了與“俾斯麥”號的接觸。英國的巡洋艦當時正在如影隨形地跟蹤這艘德國戰列艦,但當“薩福克”號開始進行鋸齒形機動時,“俾斯麥”號卻突然加速,朝東繞了個圈,然後消失不見了。

呂特晏斯不知道英國人已經跟丟了他的蹤跡,他於上午9點30分打破無線電靜默,並向德國發去了一系列密碼電報。位於英國和愛爾蘭的無線電測向臺截獲了他的信號,確定了他的方位,並將德艦方位發送給了“喬治五世國王”號上托維海軍中將的航海軍官。不幸的是,這位航海軍官在繪圖時出錯了。托維改變了航向,全速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

這樣一來,英國人距離呂特晏斯幾乎就遙不可及了。到5月26日的夜幕降臨時,呂特晏斯便將處在德國空軍的保護範圍之內;到第二天早上,他就會進入安全的水域。然而,5月26日上午10點25分,一架“卡特琳娜”水上飛機從空中發現了“俾斯麥”號,在此之前,英軍已經與該艦脫離接觸整整31個小時之久了。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英國飛行員丹尼斯•布里格斯(Dennis Briggs)在法國佈雷斯特以西發現了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並通知了皇家海軍

這艘大型戰列艦此時距離法國約700英里(約1120千米)遠。追殲該艦的唯一希望就落在“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搭載的那些採用開放式駕駛艙的“劍魚”魚雷轟炸機身上了。“劍魚”是一款老舊的雙翼機,在掛載軍械的情況下飛行速度幾乎只能在100英里/小時(約160千米/小時)以下。該機被形容為是一個“用笨拙的支柱、網線和織物覆蓋的圓筒子”,但這正是皇家海軍當時手頭上所擁有的裝備。

第一次放飛“劍魚”的努力是在5月26日下午3點進行的,這幾乎導致了一場災難:飛行員們將輕型巡洋艦“謝菲爾德”號誤認成了敵人。他們混亂的攻擊幸運地失敗了,這主要是因為魚雷上有問題的磁性引信未能正常工作。“劍魚”們返回母艦進行了加油和重新掛載,這次它們使用的是更加可靠的觸發引信。

5月26日傍晚7點10分,“劍魚”再次出動了。大風狂暴地吹來,海浪高達25至40英尺(約7.6至12.2米)。當“劍魚”起飛時,航母甲板在劇烈地起伏著,而且雲層太厚以至於飛機無法保持隊型。前兩個飛行小隊攻擊了“俾斯麥”號,但並未給後者造成任何嚴重的破壞。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甲板上的勤務人員正在將一枚魚雷掛載到一架“劍魚”式飛機上,照片攝於1941年

擊沉“俾斯麥”號

最後一個由5架“劍魚”組成的飛行小隊在晚上9點05分發動了襲擊,他們以標準的對艦攻擊戰術發起了空襲——從約50英尺(約15.24米)的高空投下魚雷,並將他們的瞄準點選在“俾斯麥”號前方兩船長度處。林德曼艦長如果僅僅是維持原來的航向的話,那麼英軍的魚雷將命中“俾斯麥”號12.5英寸(約320毫米)厚的裝甲防護帶,而且不會對該艦造成太大的傷害。

不過,林德曼卻採取了一種規避策略——努力向左轉彎。結果,那枚關鍵的魚雷擊中了這艘戰列艦的船尾,將船舵卡死在了左12度角的位置上,並導致“俾斯麥”號只能在海面上無助地沿逆時針方向打著圈。船舵被卡得死死的,一點也動不了,艦員們也無法用水下的鋸子把它切開。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英國人手頭上所有可以用來發動最後一擊的裝備是老舊過時的“劍魚”式雙翼飛機。上圖所示為一架“劍魚”在完成了對“俾斯麥”號的魚雷攻擊後返回“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情景

儘管德艦上的炮手們多次命中了英軍的飛機,但沒有一架“劍魚”在空襲中損失。其中一架飛機機身上被高射炮火打出了175個窟窿,但大多數防空炮彈都是在沒有爆炸的情況下直接從“劍魚”柔軟的帆布蒙皮中穿了出去。至於是哪架“劍魚”完成了這最致命的一擊並不確定,但普遍的記錄是莫法特海軍中尉(J. W. C. Moffatt)完成的。

就在“俾斯麥”號無助地在海面上打轉的時候,包括“喬治五世國王”號戰列艦、“羅德尼”號戰列艦以及“聲望”號戰列巡洋艦在內的英國艦隊在5月27日清晨趕到了。他們在早上8點47分開火了——從12英里開外迅速接近到2英里,最後接近到3000米,在這一距離上英軍的主炮很容易擊穿“俾斯麥”號的垂直裝甲。

呂特晏斯上將和林德曼上校在炮戰中陣亡了,他們極有可能是被“羅德尼”號9點左右打來的炮彈殺死的。“俾斯麥”號的主炮在9點30分被打啞了;到了10點鐘,艦上燃起了熊熊大火。德國人擔心這艘艦的殘骸會被拖到英國並作為戰利品展示,於是他們打開了通海閥,並引爆了艦上的沉船藥包。“俾斯麥”號在上午10點40分沉沒,在全部2400名艦員中只有118人倖存。

史上最悲情戰艦——第一次出航即被擊沉

“俾斯麥”號作戰航行簡圖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其二戰回憶錄第三卷第十七章《“俾斯麥”號的命運》中強調了戰列艦和巡洋艦的作用,但也承認是“艦載飛機發動了決定性的打擊”。

威脅減少了

“歐根親王”號於6月1日抵達了法國,該艦在南部海域巡邏時沒有遭遇英國軍艦,也沒有發現任何船隊,因為後者已經全部被轉移出該海域了。德國人因損失了“俾斯麥”號而大為震驚,並且不再使用他們的戰列艦和巡洋艦開展破襲英國海運補給生命線的作戰活動了。

U艇導致的英國船運損失在1942年達到了頂峰,此後便隨著盟軍反潛能力的提高而急劇下降。到1943年,U艇在北大西洋上的有效活動幾乎宣告結束。從1943年6月至1944年6月的“D-日”反攻歐陸期間,成千上萬艘補給船穿梭在北大西洋上,德國人只成功地擊沉了其中的92艘。

到“俾斯麥”號被擊沉為止,該艦已服役了277天。如果從1941年5月18日該艦在格滕海芬港停泊的時間算起,其這次作戰行動持續了215個小時——這已經足以證明它是海軍歷史上最偉大的破交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