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1948年,為何聯合國把巴勒斯坦地區分解成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

為什麼當初的聯合國多數意見是把猶太人安置在巴勒斯坦地區,把該地分解為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這是有道理的,並非僅僅是帝國主義國家的偽善。就是把你換成聯合國的頭兒,你權衡半年,估計你也拿不出別的好方案。

1948年,為何聯合國把巴勒斯坦地區分解成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


迦南,這片流淌著奶和蜜的應許之地,當然不僅有猶太人一家惦記著,但猶太人畢竟在這裡生活過一千多年,在這裡創造了他們的宗教和文化。公元一、二世紀,羅馬帝國從此地將猶太人逐出,猶太人開始顛沛流離的生活在世界各地。

客觀上來說,猶太人從被趕走的那一天,就無時無刻的不想重返家園,但一直到十九世紀下半段,錫安主義(也叫猶太復國主義)才大規模生成,這源於當時歐洲各國掀起的排猶浪潮,復國運動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才掀起的真正高潮。

在復國主義的號召下,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開始重返家園,從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手中購買土地,不斷移民至此地。

1948年,為何聯合國把巴勒斯坦地區分解成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

歐洲排猶最出名的希特勒並非排猶的始作俑者,之前沙俄的尼古拉二世做得不比他強到哪兒去,英國紳士們也是批量打包從本土轟走,哪個國家對猶太人也沒有罩上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

1917年的《貝爾福宣言》確定了英國人的行事路線圖,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復國運動,雖然二戰前期有所反覆,但二戰之後,既然希特勒已經被無限摒棄,那麼讓猶太人有條活路就成為所有戰勝國的一致政治正確性。

在戰後的美國阿拉斯加和蘇俄的遠東地區復國,更是自欺欺人的天方夜譚,沒有血與火的犧牲,沒有那塊天上地下能掉餡餅,猶太人只好把目光心無旁騖的聚焦在巴勒斯坦地區。

奧斯曼土耳其已經被拆爛了,阿拉伯人還沒有擰成一股繩,阿拉伯人窮的時候沒有擰成一股繩,富的時候更是沒可能。人家猶太人想回原籍,還是有著現實條件的。

1948年,為何聯合國把巴勒斯坦地區分解成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

一、本來人家就在那裡生活過一千多年,猶太教與基督教也是表親,回到他們的發源地,去制衡一下原有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和未來的阿拉伯人,西方文明表示能接受。

二、這也是猶太人統一後的思想,為此他們也付出了幾十年來千辛萬苦不斷的努力,從無到有,已經聚集起了65萬人口。

三、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託奧斯曼土耳其瓦解的福,本身也並沒有成立什麼國家,處於英國的託管之下,不需要徵求所謂當地人的意見,當地阿拉伯人地盤意識還不像後來那樣強烈,也沒有後世跳出來那麼多的民族英雄。

四、最重要的,不去巴勒斯坦,去你家啊?沒有國家勇於接納。

那些投票反對聯合國《巴勒斯坦將來處理(分治計劃)問題的〈第181號決議〉》的國家自然是新生的阿拉伯國家。還是那句話,為什麼其他國家沒有反對意見,是因為他們提不出更有建設性的意見。所有那些提不出更好方案、一味糾纏於“民族之間平等友好協商”這種和稀泥方式、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國家,註定是要被貽笑大方的。

1948年,為何聯合國把巴勒斯坦地區分解成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