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郎鹹平為什麼不看好小米?

Piberius


企業發展得好壞,並不在別人怎麼看,而在自己怎麼做。郎鹹平不看好小米,是因為他不看好互聯網,不看好小米的這種新模式,不看好雷軍的經營思路。

問題的關鍵在於,儘管郎鹹平不看好小米但小米的發展確實正朝著自己確定的目標前進,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特別在手機行業已經趨於飽和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

小米所以沒有被郎鹹平的不看好“看中”,更主要的一點就是雷軍沒有被前幾年的風光所麻痺,也沒有被去年遇到的困難所嚇倒,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按照既定的目標努力。

也許,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小米沒有蘋果那樣顯眼,那樣引人注目,而這,也恰恰是小米能夠在成績和困難面前都能穩步前進的關鍵。所謂錯位競爭,說到底就是發揮自己的特長,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出路。

眼下,小米又將迎來上市的最佳機會,一旦上市成功小米的發展也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可以肯定,小米上市後,按照雷軍的發展思路一定會在技術公關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在工業互聯網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到時候,小米也將迎來新的轉型機會。

郎鹹平到底喜歡什麼,我們弄不清,其為非法集資公司站臺等方面的行為,也已經讓人無法相信他對問題的判斷,無法猜測他不看好小米到底是為了什麼?是出於公心呢還是私心,是有意唱衰小米呢還是受到什麼影響,反正他的話我們不信。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正在蒸蒸日上的小米,而不是郎鹹平眼裡的小米。


譚浩俊


郎鹹平:你送給我比特幣,我不會要的。

他是名字很大的經濟學家,在2003年的時候榮登世界經濟學家名人錄,其風格就是各種的不看好,製造一些熱點高的言論。上面的那個梗就是來源於其在某個節目中的言論。他不看好的東西蠻多的,不看好比特幣,不看好樂視,不看好吉利收購沃爾沃,不看好小米,甚至不看好中國的經濟。

結果是比特幣現在的火爆程度,大家都知道,價格雖然和過山車一樣,幾起幾落,但是現在也在7000美元往上走了。送比特幣都不要臉都被打腫了,可能是虧了一個億。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事情,不僅沒有像郎鹹平所說的吉娃娃組合,反而產生了良好的化學反應,吉利用業績又給了郎鹹平一個暴擊,

樂視,這個不看好好像是準了,前些日子,樂視的股權,欠薪事件鬧的沸沸揚揚,賈躍亭人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樂視已經是搖搖欲墜了。

小米,幾次不看好,也曾經陷入低谷,但終究是在17、18年完成了浴火重生,現在的小米衝勁十足。與其讓我相信郎鹹平,我選擇相信雷總。

嗯,這麼看,郎鹹平的反方向毒奶好像有點厲害的。除了樂視(樂視還是在最近在倒下的),其他的不看好什麼,什麼就漲。


簡族


其實用任何一個現成的公式去套一個正在發展中的企業是徒勞的。一個企業面臨的機遇不同,切入點當然就不同。小米從營銷切入,以組裝起步,或許不符合經濟學公式。但一個企業的發展要看他的企業規劃,其實從哪裡起步並不重要。微軟甚至是從剽竊起步,但並不妨礙它成為業內老大。第一桶金或許來源不同,但第一桶金的分配與使用規劃才是真正能左右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

小米賺到錢了,但並沒有發財。而是在用這筆錢一步一步地完善著全產業鏈條,從設計研發到營銷售後,都在腳踏實地的逐漸完善,這樣的企業肯定是有希望的。相反,格力雖然擁有大把資金和雄厚的科研實力,但卻從營銷入手,放棄了格力空調賴以生存的科技研發,在手機領域想當然地想再現空調輝煌,但顯然市場並不認可。空調的輝煌無法給手機帶來燦爛,董小姐的網紅營銷,行政營銷也無法挽救格力手機的三臺命運。那種垃圾配置貼上格力標籤就想大賣?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小米知道市場要什麼:低價格,高性能

格力知道自己有什麼:好牌子,董網紅

但市場畢竟是市場,小米贏了,格力輸了。因為小米做了市場認為好的,而格力做了自己認為好的。小米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而格力教導大眾應該買什麼。而市場顯然沒聽教化,最終選擇了需求。


眾裡尋她仟百渡


看到題目,有人會問,“郎鹹平何許人?”或許不太關注金融的朋友對這個人不太瞭解。翻閱他的履歷,可謂傳奇:以創世界紀錄的兩年半時間連拿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在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全球多家著名商學院有執教經歷;曾任世界銀行公司治理顧問、亞洲開發銀行的中國銀行改革治理顧問。因此,他不單純只是一個學院派代表,而是有戰略眼光的經濟學家,其話語頗有前瞻性。那麼,他為什麼不看好小米?

與其說小米賣手機,不如說小米是賣軟件

這位敢說真話、不畏得罪各類利益集團的郎教授認為:小米的核心壓根就不是製造,或者說小米公司就不是一個手機公司,而是一家軟件公司。小米賣的是MIUI,而不是小米手機。這確實是實話,翻開小米總裁雷軍的履歷,我們可以發現雷老闆曾在金山軟件任職,包括現在還在擔任金山集團董事會主席及非執行董事。因此軟件開發是雷軍的老本行,也可以說是小米起勢的重要因素。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小米能拿得出手的,還是隻有MIUI,其他方面鮮有突破,完全淪落為硬件組裝商,沒有核心技術。它的手機芯片是高通的;屏幕是JDI或夏普的;攝像頭好一點的用三星、索尼鏡片,差一點就是ov傳感器;組裝是富士康代工;只有操作系統是在谷歌的安卓系統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優化。

而華為、vivo、OPPO、金立等其他國產手機,則透過小米發現了自身的短板,也對自己的UI進行了改進,符合本土居民使用習慣。同時,他們還在其他領域繼續突破,或拍照,或音質,或遊戲體驗,或芯片,或數據安保,形成了手機品牌獨特的亮點。

但是小米畢竟還是發展起來了,並具有一定影響力。因為像小米這種典型的互聯網企業,是在新經濟形勢下產生和發展的,具有時代性。當然存在即合理,他們也具有自身的的優勢:和傳統制造業相比,具有輕資產的特點。其實現在的企業生產產品通常都是通過ODM(全稱“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直譯“原始設計製造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代工),包括蘋果和三星,華為在內,都是沒有自己的工廠的。然而小米的代工產品,工藝不過關,產品經常出現發熱、死機、相機發紅、Wi-Fi斷流等問題。因此手機不是簡單的組裝,硬件如何優化、軟件如何運行等都很重要。

一味打“價格戰”,企業發展將陷入死衚衕,專利才是關鍵

翻開小米的發家史,我們可以看出小米一直是在打“價格戰”,這種低價模式確實可以搶佔新市場,但這畢竟不是長遠之道,利潤率的低下對企業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如果過去五年,我們討論小米好不好,大部分消費者都會拍手點贊,因為小米公司把整個手機行業的價格給大幅度壓下來。但是現在,人們並不敢苟同,畢竟其它手機企業也在發展,同等配置下多數手機價格是在同一個臺階之上。

所以一個企業對市場的把控,如果一直採取“價格戰”,不加以調整,就會產生明顯的問題。郎教授曾對小米手機的成本做過簡單的估算,零部件1130.68元(主要大件夏普屏幕181.83元,高通處理器150 元,閃存172元),增值稅290元,專利費、關稅等加一起400元,總計1530元。再去掉銷售成本、人工成本、售後服務、軟件開發成本,1 臺手機的利潤僅36元(當時郎教授按照2000元的售價計算),利潤率僅1.8%,還不如賣襯衣利潤率高。對比蘋果,iPhone 6(16G 版本)的零售價為649美元,其硬件成本是227美元,摺合人民幣1400元左右,與小米的1130元硬件成本相差不大。但是每部iPhone 6的利潤是183美元,利潤率將近30%!因此小米想追蘋果,不能只靠嘴皮子,還得靠研發。

其實這些年小米一直在吃這方面的虧,因為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所以處處受人制約,看別人臉色行事。首先是華為、中興在國內對小米手機發出專利律師函,但是國內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夠成熟,因此沒什麼下文。但是國外就不一樣了,小米一出門就被告。2013年7月小米手機嘗試進入印度市場,隨後受到愛立信的起訴。愛立信官方聲明:“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裡,我們一直嘗試與小米公司就專利許可授權事宜開展對話。然而,小米始終拒絕以任何方式回應。愛立信萬不得已,只能對此採取法律行動。”最後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做出裁決,禁止小米公司在2015 年2月5日前在印度市場進口或銷售手機,理由是小米侵犯了別人標準核心專利。雖然一個星期後小米採用高通芯片,禁令被解除,但是小米向法院繳納的罰款比愛立信要求的1%專利費還高。

少耍嘴皮多做實事,小米還可以“彎道超車”

很多反感小米的朋友,都覺得小米很喜歡溜嘴皮子。小米每一次開新品發佈會,“雷布斯”總是要慷慨激昂、聲情並茂的演講一番,諸如“顛覆”、“史無前例”等詞彙都是發佈會上的常客,特別是開口就必談的黑科技。那它的黑科技是什麼?是高通研發出卻被算在小米5頭上的“快充3.0”,還是比一分錢硬幣還要薄的小米筆記本Air?

正所謂“上帝欲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在當下中國,“互聯網+資本催化”的新經濟引擎高速運轉,大有碾壓一切、顛覆一切之勢。在新經濟狂熱之下,每個人都在全力以赴尋找“下一個風口”,幻想成為下一隻飛起來的豬。新經濟光環背後,危機已悄然而至。中國式O2O還能燒多久?專利監管的黑洞有多大?可以肯定的是,O2O的發展模式已經進入疲憊期,專利監管也會越來越完善,因此小米的日子越來越難不無道理。

其實郎教授看待事物還是比較客觀,在看到小米企業問題的同時,也針對其發展的狀況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在其著作《郎鹹平說:新經濟顛覆了什麼》中,他這樣寫到,“對於現在的小米,也不是完全判了死刑,畢竟小米手握天量資本,錢多好辦事。但前提是,小米必須消除對既有模式的依賴,以超低價殺入某個產品、快速搶佔市場的手法再玩下去只能玩死自己。如果自主研發來不及,那麼趁著資本市場還願意聽雷軍講故事,趕緊收購全球優質的高技術製造企業,尤其是各個細分市場的行業前三名,把這些公司的技術積累拿來為我所用。這幾乎是小米可以真正實現‘彎道超車’的唯一方式。”


千機問問


很好,將這個問題拆分成兩個部分,首先誰是郎鹹平,其次為什麼不看好小米?這樣的話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首先,郎鹹平是誰?

1956年那是一個夏天,從臺灣的天空劃過一條閃電,啊平啊平我平平平。他與1956年6月在臺灣的桃園出生,祖籍在山東。一看就知道他爹一定是逃到了臺灣。他是中國臺灣學者和經濟學家。用開創新世界記錄的方式讓大家所知:用時兩年半時間連拿金融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可見他是一位大大的學霸。現任港中文大學首席教授。

現在回到國內經常出現的節目上的郎鹹平,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已經被娛樂圈的風氣所汙染沒有了大學者心態了。那時候他剛回國拿到香港中文商學院的講座教授,開始了一段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人生。

那時郎鹹平的第一個節目是“財經郎閒評”點評中肯得到,比那些說書的好太多太多。有時眼光十分的尖銳,點評狠毒讓人印象深刻;反觀現在他經常出書、開講座發表一些莫須有的觀點。明明是金融專家,卻經常點評宏觀經濟、產業鏈等問題甚至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指到“小米”身上?

其實他這樣的轉變你可以想一想,一個在國外做出重大學術貢獻;學術研究做得如此好的人,金融PHD在沃頓攻讀的人為何會變成這個樣子?一點學術精神也沒有?我們是不是應該多反思一下國內的人文環境、學術環境、與風氣呢?

其次,為什麼說小米?小米有什麼不足之處?

原器件都是選用畢竟稀缺的所以產量不足,加上黃牛和黑粉的瘋狂搶購導致手機量跟不上,小米是性價比之王自然而然的定價就低,利潤也低所以不敢去屯貨。再加上溢價嚴重。這些都是小米的缺點,但總的來說小米是不會倒的,在用戶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口碑也不錯的前提下,只要做好產品,更加關照用戶一定可以長長久久。

我是鷺島,用心做問答用心給予優質答案,期待你的關注與點贊。


鷺島科技


他似乎也沒看好過誰!“炮轟”恰是郎鹹平的生存之道。

今天斑馬消費來費心整理一下郎鹹平的N個“不看好”言論,然後大家來對他不看好小米自行判斷。

郎鹹平素來以“大嘴”著稱,主要靠炮轟賺錢,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錢反正都到了他的腰包。

1、\t不看好吉利。當年吉利收購沃爾沃時,郎鹹平表示不看好,且極盡嘲諷,還給這個組合取名“吉娃娃”。網上很多關於郎鹹平評價吉利收購沃爾沃的視頻,大家可以去回顧一下。如今呢?李書福終於用業績,啪啪啪打了郎鹹平的臉。

2、\t他曾表示不看好A股和黃金,但頻頻為一些問題金融公司、P2P公司站臺,導致不少投資者被騙。

3、\t他最狠的言論是不看好中國經濟。這種言論都能隨口說,就能基本判斷他的個人水平了。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曾炮轟郎鹹平,說他連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都不懂。

當然了,郎鹹平也曾不看好樂視,如今樂視垮了。總是不看好這不看好那,總得蒙對一個吧。

郎鹹平還曾不看好誰?


斑馬消費


我在很多年前,也認真看過郎鹹平的幾本書,有些方面說的也算有道理,而且通俗易懂,但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他比較擅長的是數據分析、總結、包裝觀點並輸出、營銷自己。經濟學家不是企業家,指點江山可以,但真刀真槍的上去廝殺,還得是企業家。郎鹹平不看好小米的理由主要是,小米缺少技術積累,就是個簡單的加工和粉絲營銷。

事實上,小米在過去幾年,確實出現過低潮,但最近兩件事做的十分漂亮,第一國際化,在東南亞和印度快速崛起,逐漸成為世界級手機品牌,第二格局更大了,小米是真正在做智能生態的公司。小米賣出去的每一臺終端,都可以成為數據收集器,將來萬物互聯,這得是多大的資產。和這2件事情比,miui都算小事。所以努力嚐到了甜頭,終於要上市了,據說前1000名員工財物自由,55555,我先去哭一會。

至於郎鹹平提到的技術積累,這裡面他的標準有點僵化,小米其實不能算一個硬件公司,我舉個例子,最近火爆全球的《復仇者聯盟3》,是漫威出品,人家拍電影,在攝像機領域也沒啥技術積累啊,但你說索尼和漫威兩個公司,哪個更偉大?沒有啥可比性對吧。小米志不在基礎硬件的研發,你非要拿這個說人家企業有短板,就沒必要了。


臉上褶子很迷人


因為鹹郎平本身就是個大忽悠。

他為了博眼球,看著小米熱,蒙下也能搏眼球。

他說自己是經濟學家。最多也就是草根經濟學家。

而且沒有廉恥感,只知道斂財,對跟了他幾年的情人還好意思把房子要回來。

前幾天在臺州,被一堆股民要作為詐騙犯送派出所,真可悲啊。好像從那時起鹹大師都不發聲了。


鷹的家園


不看好小米的言論郎鹹平有次是在《財經郎眼》中講出來的,但是這也太武斷了吧!

他的觀點主要就是以下幾點:

小米手機質量不行越用越卡;產品線涉嫌抄襲;線上銷售為主,不敢拿到線下銷售;小米沒有互聯網思維。

那就針對他的觀點,咱們具體來說說:

1、安卓手機用了一段時間之後都會出現死機,變卡等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這個情況不僅僅存在於小米,是整個安卓手機都會出現的問題,甚至包括蘋果手機,只不過沒有安卓手機嚴重罷了,用一個行業通病去攻擊一個品牌,這恐怕立不住腳吧。

2、郎鹹平說小米手機設計抄襲蘋果。你說小米手機和蘋果外觀很像,但是咱們拿市面上主流的國產手機對比一下,其實外觀都是大同小異的,智能手機發展到現在,外觀無非就那幾種,排列組合後還能讓消費者滿意的外觀也不算多,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更少了。我覺得沒必要糾結這個。

3、小米沒有專門的實體店,這點雷軍自己也說過,如果要開實體店,成本至少提升百分之三十,所以小米成本低,價格低,這個是從成本的角度考慮,不是不敢拿到實體店,小米這麼多年的口碑足以肯定它的質量,而且可以瞭解一下小米之家?

4、小米模式和互聯網思維是一體的,以互聯網為依託。觀察小米的可以注意到,小米現在也不僅僅是在做手機了。現在都流行搞生態了,這都是為了小米以後長足的發展,這點從線上銷售的火爆和整個產品線就可以看出。

說實話,郎鹹平對於地產行業的觀察還是比較深刻的,只是作為一個總愛談宏觀的老牌經濟學家,動不動就對新興產業以自己的價值立場進行判斷真的太過武斷,對互聯網的批駁更是令人費解。


歐界傳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90ce\\u54b8\\u5e73\\uff1a\\u4e2d\\u56fd\\u5236\\u9020\\u4e1a\\u7684\\u672a\\u6765\\u662f\\u683c\\u529b\\uff0c\\u4e0d\\u662f\\u4ec0\\u4e48\\u5c0f\\u7c73\\u624b\\u673a\\uff0c\\u4e00\\u9488\\u89c1\\u88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