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老羊倌”胡全科想當“羊老闆”

【三年決戰奔小康】“老羊倌”胡全科想當“羊老闆”

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這些羊可是我們大家致富的希望,防疫工作絕不能含糊。”5月22日,為每一個進繁育基地的人認真地做完消毒,古浪縣黃花灘移民區萬隻種羊繁育基地的技術管理員胡全科才肯放我們進去。

放在半年前,認識胡全科的人誰都不會想到,這個皮膚黝黑、頭髮花白的“老羊倌”,竟然能成為繁育基地的技術管理員。

“放了一輩子羊,從來沒當過這麼大的‘羊倌’。”憨厚的胡全科說起如今的工作,難掩臉上的自豪。

53歲的胡全科是古浪縣黃花灘鎮新西村的村民,小時候家住山區,家裡供不起孩子上學,他從15歲就開始放羊。38年羊倌生涯風吹日曬,讓他一臉滄桑。

“年紀大了,按理說也該到曬太陽抱孫子的年紀了,可跟羊打了一輩子交道,突然離開羊圈還真有點捨不得。”胡全科說。

這幾年,老胡開始為羊犯難:繼續養吧,身體精力跟不上了,鍘料、喂水、清掃羊舍樣樣都是體力活兒,如今家裡的條件還過得去,親戚們也紛紛勸他把羊賣了“享享清福”;不養吧,每當聽見羊圈裡的羔子咩咩叫,心裡著實放不下。

村幹部看出了老胡的心病,開始幫他想辦法。

既然大家都有養羊的經驗,那就發揮這個優勢發展產業。去年年底,古浪縣為了加快脫貧攻堅的步伐,為黃花灘鎮的易地扶貧搬遷戶謀了個致富產業——由縣裡注資成立了黃花灘移民區萬隻種羊繁育基地。

有了建設計劃,基地負責人胡叢斌開始在當地物色靠得住、有經驗的技術管理人員,消息傳到了新西村。

人老實可靠、有養殖經驗……村幹部立馬想起了“老羊倌”胡全科。

“那不行!我是散養戶,哪學得會那麼多新鮮玩意兒。”村幹部上門送來好消息,沒料到胡全科卻打起了退堂鼓。

“去繁育基地上班,輕輕鬆鬆一個月掙兩三千元的工資,又可以多學一些養殖技術,以後你家的羊也就更好養了。”村幹部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做老胡的思想工作。

聽到能學習養殖技術,胡全科有了興趣。今年1月1日,他和從其他各村選來的9位村民進了基地,一起幹起了飼養員。

走進現代化的羊舍,看到那麼多新品種的種羊,參加了縣裡組織的養殖技術培訓,老胡的想法變了。

“原來羊還能這麼養!”胡全科對記者說,以前自己都是粗放型養殖,產羔率上不去,羊害了病也只能自認倒黴。如今養殖基地裡的湖羊,個頭小、吃得少,產羔率還特別高。

發現了其中的門道,老胡一門心思撲在基地裡,沒出一個月,他管理的羊舍明顯比別人的好。基地看到他的努力,決定將他“提拔”成技術管理員,開始管理其他飼養員的日常工作。工資也由飼養員一個月的2700元漲到5000元。

“老胡當了管人的‘官’了!”聽到大家這麼說,老胡走起路來都挺直了腰板兒,對基地的工作也更上心了。為了工作,他把家裡的羊賣了一大半兒,只留下80多隻給妻子照看,還時不時打電話叮囑妻子也要學著精養、細養。

通過短短半年時間的培養,這位昔日的“老羊倌”,已經成了基地裡離不開的技術骨幹,連消毒、防疫這種“重擔子”也交給了他。即使抽空回家休息一天,也常有鄉親鄰里上門求教。

老胡的心血沒有白費。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大夥兒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繁育基地裡已存欄1.23萬隻湖羊,產羔1664只,正在計劃從澳大利亞引進優質種羊1500只。預計到6月底,基地裡的種羊存欄就能突破3萬隻。現在,繁育基地漸漸走上正軌,成為當地移民區群眾脫貧致富的產業“靠山”。

“以前咱那就叫‘放羊’,現在這可是科學養殖,這麼多的羊,管理起來比自己散養還輕鬆。”說起繁育基地帶給自己生活的變化,胡全科滔滔不絕,這裡不光讓他憑本事在家門口賺了錢,還讓以後的生活充滿希望。

“今年,我還打算拿工資在基地裡入些股。”胡全科看著面前羊舍裡新產的羊羔說道:“當了股東,這基地就有我的一份兒了。趁著自己還幹得動,咱‘老羊倌’也要當一回‘羊老闆’!”(本報古浪5月22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