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經典故事」醮羊油燭

老北京醮羊油燭的很多,但最出名的要數吳老大羊油燭。吳老大醮出的羊油燭,精緻圓潤,八支一斤,每支都可燃足兩個時辰。所以,一提起吳老大羊油燭,那簡直就是品質和信譽的保證。

可這天上午,偏偏有人闖到吳老大羊油燭鋪,高喝一聲:“吳老大,你掛羊頭賣狗肉,給我滾出來!”

這無異於平地一聲驚雷。吳老大急忙從裡間跑出來,抬頭一看,是京郊富戶周財主,連忙拱手行禮:“周老爺,哪兒惹您生氣了?”

“你的羊油燭偷工減料,壞了我兒子的大事!”

吳老大一愣,問:“周大爺,您這話從何說起?”

周財主氣憤難平,好不容易才把事情經過講清楚。原來,京城一帶學政搞得很有聲色,前不久吏部下令,由各地縣衙組織考試,名列前茅者可進入官府當差。按照慣例,本地朱知縣給所有報名的學子設立了單間,全部安排在夜間考試。考生必須在兩個時辰內完成一篇文章,然後交由吏部評卷。而吳老大醮制的羊油燭,每支正好可燃兩個時辰,所以被作為考場專用燭。

話說周財主的兒子也參加了這次考試。一看考題,他便放下心來,因為此前寫過類似的文章,兩個時辰應該足夠了。但他沒有立即提筆,而是進一步構思,想使文章更精美一些。可當他提筆行文剛剛過半時,油燭卻已經燃盡。時間到,周少爺功虧一簣。但周財主不甘心,懷疑考場內的羊油燭有問題,縮短了應試時間,便來找吳老大興師問罪。

“周老爺,你無憑無據,憑什麼說我的羊油燭燃不滿兩個時辰?”事關信譽,吳老大當然不能隨便承認。

“你賣給縣衙的羊油燭還有嗎?敢不敢當場試驗?”周財主咄咄逼人。

說試就試,吳老大讓周財主從店裡隨意取出一支二兩的羊油燭,當著眾人的麵點燃,然後兩人對坐喝茶,靜等羊油燭燃盡。

茶過三盞,羊油燭燃到燭底,燭芯抖了兩抖,終於熄滅了。眾人一看計時沙漏,真的不到兩個時辰。

吳老大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抱著沙漏看了又看,最後長嘆一聲,抓過幾支羊油燭,“咔嚓”掰斷,整個人爛泥一樣癱在了椅子上,有氣無力地說:“是我的羊油燭不夠分量,但憑周大爺處置。”

“聽我處置?說得輕巧,咱們見官去!”周財主一把扯住吳老大的衣襟,就要往外走。

這時,人群一分,幾個衙役走了進來,高聲問:“哪位是周富海?”周財主一抬頭:“我就是。”

衙役走上前,拿出鎖鏈,“嘩啦”一下鎖住他。

“各位大人,你們應該抓他呀,抓我幹什麼?”周財主拼命掙扎。衙役掃了一眼吳老大,同樣把他鎖了,一併拉出了油燭鋪。

兩人稀裡糊塗地被帶到一處大堂,按倒在地,堂上的大老爺居然是當朝吏部尚書。只聽他厲聲問道:“周富海,周仲金可是你的兒子?他可參加了本次考試?”

“對對!大老爺呀,不是我兒子沒本事,是這個醮羊油燭的傢伙偷工減料,害得我兒子誤了時辰。請大老爺趕緊問他的罪啊!”

大老爺一拍驚堂木:“肅靜!周富海,本官問你,你兒子沒有謄抄完的那篇文章是誰寫的?文章又是怎麼傳進考場的?”

周財主渾身一抖,臉“刷”一下白了:“冤枉啊,大老爺,絕無此事。”

“看來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大老爺一拍桌子,帶上來一個人。

上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周財主的兒子周仲金。周少爺哭喪著臉說:“爹,別瞞了,我什麼都說了。”

周財主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計劃這麼快就洩漏了。前些日子,當他得知朝廷要組織科考時,便給朱知縣送上厚禮,求他關照自己那個不爭氣的兒子。朱知縣膽大包天,竟然悄悄把考題傳給在外面陪考的周財主,周財主則讓他帶去的先生當場作文,然後把寫好的文章傳給考場內的周少爺,再由周少爺重抄一份交卷。

原本這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誰知羊油燭出了問題,提前熄滅。周仲金沒把文章抄完,耍起少爺脾氣,把兩份卷子扔在桌上,揚長而去。而此時,吏部的官員前來巡視,剛好發現了周少爺的兩張卷子。此事上報後,皇上大怒,責令吏部尚書親自督辦此案,很快,相關案犯被一一捉拿歸案。

交代完一切,周財主看了看吳老大,磕頭道:“大老爺,雖然我有罪,可這個醮羊油燭的同樣有罪,你可不能放過他呀!”說著,把事情經過講了一遍。

哪知吏部尚書聽後,竟然笑了:“這可真是歪打正著,幫了本官的大忙。你這羊油燭偷工減料,理應受罰。可你無意中幫助朝廷識別了佞臣,理應受獎。是獎是罰,只能由聖上決斷。”

這時,屏風後一陣大笑,一個人走了出來,竟然是當今皇上。眾人急忙跪倒,三呼萬歲。

皇上來到吳老大的跟前,不問案情,先拉家常:“聽說你做的羊油燭每根長短粗細都差不多,是怎麼醮成的呀?”

“回皇上,羊油料每支二兩,童叟無欺。能達到這種程度,完全靠在下的技術和能力。”

“真的都一樣?”皇上來了興趣,一擺手,“搬來給朕看看。”

差官們立即趕到吳老大的羊油燭鋪,把所有的羊油燭搬到了大堂上。皇上命人用秤一稱,果然,每支羊油燭重量相差不到幾錢。

“好手藝!”皇上讚不絕口。

吳老大剛想叩謝皇恩,皇上卻話鋒一轉,喝問道:“大膽吳老大,既然你手藝精湛,東西不愁銷路,為何還偷工減料?”

吳老大渾身一顫:“皇上,草民……沒有……偷工減料!”

“那你的二兩羊油燭為什麼不能燃滿兩個時辰?”

吳老大臉色慘白:“回皇上,那是因為……燭芯粗了,所以比正常羊油燭燒得快些。”

皇上皺起了眉頭:“這麼說,你是故意把燭芯弄粗了?”

吳老大搖搖頭:“皇上,醮羊油燭的自己不做芯,草民的燭芯同樣也是別人專營的。”

“看來,你一開始就知道問題出在燭芯上,可為什麼還要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皇上聖明。”吳老大磕頭山響,說出了實話。

一年前,吳老大的一個朋友來到京城,窮困潦倒,多虧吳老大出手相助,這才渡過劫難。後來,吳老大為了幫助他,乾脆把自己的燭芯供應權交給了他。朋友感激涕零,一直想報答吳老大,可總被拒絕,這事就一直擱那兒了。

當週財主興師問罪,說羊油燭燃不夠時辰,吳老大就猜到燭芯可能出了問題。後來,他折斷羊油燭,果然發現燭芯粗了,便意識到可能是那個朋友在報答自己。

那個朋友想通過提高燃燒速度的方法來增加羊油燭的用量,從而提高銷量,變相報答恩人。吳老大權衡再三,最終沒有說出燭芯的事兒,而由自己承擔了一切後果。

皇上立即差人去查,果然,事情正如吳老大所說的那樣。

皇上看著吳老大:“因為他是你的朋友,所以你寧肯替他頂罪也不說出他的過錯,你覺得這就是義氣嗎?”

“不!皇上,草民並沒有考慮什麼義氣,草民考慮的是一個‘信’字。別人買我的羊油燭,是對我信任,這個信任,自然也包括對我做羊油燭各個環節的信任。我用的燭芯加粗了,不管我知不知情故不故意,實際上都是對人的失信,這個失信的責任在我,當然要由我來承擔。”

“好,不迴避,不推諉,不開脫,誠信為本!”皇上挑起大拇指,“朕恕你無罪!”

吳老大搖搖頭:“懇請皇上處罰草民,因為燭芯加粗,實際上是坑害了別人。這樣再不罰,做燭的人恐怕還會採取其他辦法坑害百姓。”

皇上點點頭:“那你說怎麼罰?”

“把所有粗芯羊油燭沒收,充公使用,並將草民失信一事佈告全城,以儆效尤。”

“有你這樣誠實守信的商人,何愁天下不興?”皇上讚歎,“你醮羊油燭不應再叫吳老大,而應叫老大!”

後來,吳老大的粗芯羊油燭全部被收繳,他的失信行為也被佈告全城。可奇怪的是,吳老大羊油燭鋪的生意反而更加興旺,人們紛紛到他那裡購買羊油燭,他的鋪面也一再擴大。

擴大後的吳老大羊油燭鋪前面不再掛著羊油燭,而是掛著一根根的燭芯,同等長度,同等粗細,同等重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