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李志林:春節後走勢定調了全年股市的格局

李志林:春節後走勢定調了全年股市的格局

03.16李志林—忠言周評:春節後走勢定調了全年股市的格局

本週股市在週一大張、創出了春節後新高之後,四指數連續調整4天,均收出周陰線。

但是,節後的市場與去年截然相反,變成了另一副面孔的“幾家歡喜幾家愁”。去年的歡喜者,今年變憂愁者,滿是無奈和失望;而去年憂愁者,今年卻大顯身手。很具所得感,躊躇滿志。

我(公眾號:李志林)以為,春節後17個交易日的走勢,基本上定調了A股全年的格局。由此一系列結論:

1、七大指數表現呈“大小分化”。

上證50:2871點—2921點—2870點,最大漲幅1.75%,收盤漲幅-1點;

滬深300:3966點—4127點—4056點,最大漲幅4.06%,收盤漲幅2.27%;

中證500:5754點—6297點—6146點,最大漲幅9.44%,收盤漲幅6.82%;

上證綜指:3199點—3333點—3269點,最大漲幅4.19%,收盤漲幅2.19%;

深成指:10431點—11335點—11057點,最大漲幅8.67%,收盤漲幅5.95%;

中小板綜:10392點—11345點—11087點,最大漲幅9.18%,收盤漲幅6.69%;

創業板指:1646點—1901點—1821點,最大漲幅15.5%,收盤漲幅10.64%;

2、三個大盤股指數從“真寵”,變成了“棄兒”。

去年,監管層、權威媒體、各大機構和分析師叫得震天響的口號是:“價值投資”,“大盤藍籌股和白馬股”。這些股果然成為全年市場的領漲者,股價扶搖直上,一漲再漲。只要膽子大,哪怕閉著眼睛衝進去,就躺著也能數錢。

經過對廣大投資者久而久之的“再教育”,在去年底和今年一月份,終於讓大部分人從熱衷於中小盤股的“迷夢”中驚醒過來,整個市場高度一致地把大盤股、白馬股作為不二選擇。

至2月上旬,當超級機構順利地在大盤股、白馬股中出完貨後,大盤股終於帶領市場發生了直線下落式的持續暴跌。僅過了一個春節,市場風向就全變了:

監管層和輿論不再談大盤藍籌股和白馬股的價值;在連續的暴跌中,以及節後的大盤多次跳水中,哪怕是在“兩會”期間,再也見不到昔日動輒強拉大盤股的維穩主力——國家隊的身影,任隨大盤股和大盤指數變成“自由落體”。

於是,人們可以從上表中看到,節後上證50原地踏步,機構不停地在大盤股中震盪出貨,上證50是機構做空的“重災區”,做了三個多星期的無用功。

滬深300和上證綜指雖然還留得2%左右的漲幅,那也是二線藍籌和其他題材股的功勞。這兩個大盤股指數,基本上承擔了為大盤“搭臺”的角色。

3、大盤股走勢疲軟的原因何在?

最主要的是,以往成為大盤中流砥柱的2萬億資金,被抽了“樓梯”,市場缺乏新的填補力量。

其次,原先在大盤股和白馬股“抱團取暖”的機構,現已分崩離析,一邊頑強固守,一邊奪路而逃,各奔東西了。人氣散了,這支隊伍就缺乏凝聚力,作鳥獸散了。

再次,廣大基民見市場風向變了,見基金的淨值,尤其是今年1月建倉大盤股的新基金的淨值急速回落,基民們便紛紛抓緊贖回,公募基金只能被迫平倉。

還有,大盤股和白馬股在超低的估值被修復到合理之後,無力再前進一步,變遭到過去一兩年中積累的豐厚獲利盤的爭搶變現。而多數大盤股和白馬股的分紅率,尚達不到銀行一年期利率,許多週期性大盤股的業績成長性只有區區2%—5%,讓人失望。而許多機構當初買大盤股,其實也是處於買得進、拋得出的考慮,只是打著“價值投資”的旗號,博取差價搞投機、炒比較動聽的概念而已。多數機構投資大盤股的時間,遠不如中小投資者投資中小創股的時間長,卻還指責買中小盤股的投資者投機。

正因為此,上證50指數已經成了近期大盤主要的做空力量,買50ETF的拓展者也虧得很厲害。

所以,今年人們對三個大盤藍籌股指數不能抱太大的期望,它們的每一次反彈,都會遭到機構的巨量拋盤。其最好的結局就是:退守到3200點平臺縮量平臺整理,消化巨量的獲利盤,為大盤搭臺、站崗,並觀看中小盤高成長股、新經濟股“唱戲”。

4、四個小盤股指數成了領漲的先鋒。

春節後,創業板一騎絕塵,最大漲幅和收盤漲幅高達15.5%和10.64%;中小板和中證500的兩個漲幅也都在9%以上和6%以上。即便深成指,漲幅也達到8.6%和6%。

這意味著春節後,凡是參與者四個小盤股指數的投資者,以及參與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但是主要買其中的中小盤高成長股的投資者,春節後的盈利,至少達到10%—20%。

在我看來,目前A股的資金嚴重缺乏。靠存量資金,已經撬不動大盤股了。投資者只能認清現實,緊跟新政策,迴避大盤股,調倉換股,自我縮容,集中資金,分散投資中小盤高成長股,也照樣能靠小錢辦大事,開闢出一塊新天地

李志林:春節後走勢定調了全年股市的格局

5、四大產業的新經濟股行情還有下半場。

人們定注意到,春節過後從證監會到兩個交易所,再到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兩大權威媒體,避而不談週期性的大盤股和白馬股的價值,卻開口閉口就是“獨角獸”和“新經濟藍籌”。

特別是在創業板指數連續2周大漲6.18%和4.77%之後,3月9日,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兩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市場穩健發展的機遇比任何時候都大。目前,國家經濟在轉型升級,動力變革、質量變革、效率變革真正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在穩步推進,這是資本市場發展絕佳的機會。”

這是明白無誤地向市場傳達了一個信號:在完成了去年股市的特殊任務後,中國資本市場新的絕佳機會,是在新經濟股。既包括新經濟藍籌股,又包括新經濟中小盤股,因為監管層已把“獨角獸”企業界定為市值10億美元以上,即63億人民幣以上,那不是指中小盤高成長股嗎?這樣一來,今年中小盤股的機會來了!

美國股市已經樹立了榜樣:從2009年6月—2018年2月,以大盤股為主的道指漲幅311%,而以中小盤股為主的標普500和納指漲幅均在500%以上。近期,在道指下跌時,納指卻再次創出了歷史新高,大大跑贏了道指。美國新經濟股的漲幅超過10倍、20倍者,比比皆是。

當前的市場氛圍,有如99年“5.19行情”中網絡科技獨領風騷,資金對其趨之若鶩。市場資源又開始向新興產業配置,淡化估值,關注新興,產業與地位才是資金追逐的對象。尤其是創業板連續兩週放量,且放年內1222億的“天量”、站上年線,並創出年內新高,表明場外資金主要流向了創業板,確立了新興產業成為今年投資“新風向”。

從盤面上看,獨角獸概念、新經濟概念板塊漲幅榜前列,而銀行、保險、券商、海南、醫藥、有色、鋼鐵、煤炭,以及去年漲幅大的板塊,卻居跌幅榜前列。新經濟股領漲股市的局面已經形成,強烈的財富效應,吸引了場內外資金熱烈追捧超跌的、被錯殺的新經濟股,尤其是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四大行業的新經濟股。

我(公眾號:李志林)認為,這樣的股市才是健康的,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和政策取向的,符合廣大投資者心願和投資理念的。

節後中小盤新經濟股、成長股的反攻,來自基本面與催化劑的共振。一方面,經過一年多的估值消化,成長股的估值已經回落到合理區間,而一些個股的估值與增速已經不輸於白馬股;另一方面,春節以後一些政策上的變化,成為觸發成長股上漲的催化因素。成長股的春天方興未艾,仍需積極擁抱新興產業龍頭。

全球資源都在向科技產業配置,A股終於開始與國際股市的潮流對接。人們對A股科技春天的到來,應勿猜疑,勿猶豫,不為大盤短期調整所幹擾,咬定“四新”高科技產業不放鬆。

3月13日,文燦股份、南京證券、亞普汽車三家企業IPO“闖關”成功,這意味著“三類股東”問題已獲實質性突破。同一天,新能源巨頭寧德時代在證監會網站披露了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在富士康“快速上市”的背景下,寧德時代排隊僅4個月就更新招股書,這讓不少投行人士頗為關注。業內人士指出,眼下監管頻頻釋放信號,敦促保薦機構嚴格把好企業上市關口,券商投行也迎來自我提升的關鍵時期。疊加近期的“獨角獸”上市、中概股迴歸等話題的熱議,市場將迎來新機遇

3月15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年會上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存託憑證(CDR)將很快推出,CDR是解決兩地的法律、兩地監管的有效措施,有利於已上市、海外退市企業回A股上市。對於如何判斷“獨角獸”企業名單,閻慶民指出,這需要多個部委共同篩選,科技部、工信部有技術參數,需達到標準,涉及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

MSCI指數公司也發佈公告,本次發佈的12只指數產品中,既包括MSCI中國A股指數和MSCI中國A股大盤股指數,也包括MSCI中國A股中盤股指數、成為本次突出特點之一。本次推出新的指數產品,為中小盤投資提供了參考標的,有助於投資者接觸到更多不同類型的A股股票。

本輪創業板上漲,然後波段性回調,毫無疑問,這是新經濟驅動下盛宴的預熱。在兩市回調的背景下,創業板回落無疑更受關注。即便是在近幾日的回調中,“獨角獸”等新經濟概念中的優質個股,仍在市場中受到資金的青睞。從這一角度來看,具備基本面支撐和估值優勢的真正成長股,依然將會在市場中受到持續追捧;隨著“獨角獸”真正登臺後,成長股行情或仍將繼續上演。

近期市場科技類主題股全面開花,月度以及季度漲幅方面,人工智能、雲計算等科技類主題股漲幅都已經居前,且月度漲幅方面,人工智能、雲計算漲幅均已經超過20%。短期確實具有一定的回調壓力,但從中長期角度來看,新興科技類主題以及先進製造類主題將長期受益於技術進步以及政策支持,後市可繼續長期看好。隨著“獨角獸”真正上市,“獨角獸”和“新經濟”行情的下半場,仍將有望向縱深發展。

此外,“獨角獸”的上市也將對已上市科技龍頭公司的估值形成支撐和提振。從這一角度來看,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而估值能力尚未充分體現的公司,也將被採用更加豐富的估值方法全面衡量公司價值。由此來看,當前行情核心驅動力仍是龍頭的這一趨勢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只是由藍籌龍頭轉向成長龍頭。雖然目前中小板、創業板整體估值亦有所回升。但業績內生增長趨勢卻是向好的。因此,投資者不必由於短期的震盪整固而對創業板失去耐心,當下其實正是紮實研究、及早佈局的好時機。

投資者後市應淡化風格、深化價值,從估值和業績的匹配角度精選個股,注重做波段。預計未來A股的龍馬行情,有望由“漂亮50”向二線藍籌、中盤藍籌、創藍籌、轉型藍籌集中。

6、真正高成長的題材股、事件股將會輪番活躍。

一是自貿港概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複製推廣自貿區經驗,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作為自貿港建設的先行者,上海自貿港的建設真正升溫,上海提交中央的方案中,除了將洋山報稅港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以外,擬將上海臨港地區也納入上海自貿港。

據悉,全國11個自貿區都申請成為自貿港。因此,預計今年上半年,上海自貿港有望率先破題,將惠及所有的上海本地股。

二是特斯拉題材。

上海金信委負責人3月16日稱:“上海市政府與特斯拉公司關於在上海建廠的談判沒有中斷,目前細節還在溝通中,一旦確定,會盡快公佈”。

因此,沉寂已久的特斯拉概念有望復活。

三是上海今年還有另三大事件。

即建全球科創中心、將崇明建設成世界級生態島、11月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事件。這些都會對上海股相應的板塊形成利好刺激。

四是粵港澳大灣區概念,

此概念再次出現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利好珠三角地區的相關公司。

五是通過國資改革向新經濟轉型。

3月10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國有企業要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需要做強實業,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並使資源更多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增長點,滿足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如正在發展的5G和大飛機制造等。今年國企改革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市值管理,要使更多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並歡迎外資參加國企混改。”

3月11日,上海市政府也召開了國資改革大會,確定了今年上海國資改革的八大重點任務,尤其是國資平臺公司運作、國企向新經濟轉型和加強市值管理,可能超人們預期。遂使上海國資股每天都有個股異動:週二是物貿領漲;週三是上海臨港領漲;週四是龍頭和金楓異軍突起帶頭衝漲停;週五是海立、百聯、臨港領漲。從中也有可能會產生新經濟股,值得投資者關注。

六是通過併購重組轉型新經濟。

如ST愛富,通過控股股東的易位,主業更新為新興產業,業績大幅增長,再加上新控股股東和出讓優質資產方承諾在二級市場增持14%的股份,故絲毫不理會2月上旬的大盤暴跌,股價一路向上, 正一步步向20%的國有股轉讓價20.26元看齊。

另有一批低價重組概念股也有望變身“獨角獸”和新經濟產業。許多超跌低價重組股,今年以來漲幅50%以上。佳都科技1個多月漲幅就高達85.4%。

總之,政策取向的轉變帶動股市風格的轉換,A股常變常新,“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風水輪流轉。這是不可抗拒的規律。

若死抱住去年成功的選股經驗,就將是失敗的開始。而不懼輿論所謂的“中小盤股要像香港仙股跌到幾角幾分”的蠱惑恫嚇,堅守新經濟高成長股、並善於做波段的投資者,今年將成為股市大贏家。

棄舊迎新、與時俱進,——這就是股市運作中的大智慧!

李志林:春節後走勢定調了全年股市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