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有的人對醫院有抱怨?

富新號


我是宋藥師,在醫院藥房工作16年了。在醫院工作的這些年,我大多數時間都在門診藥房,接觸的患者很多,因此,我也聽到過很多對於醫院的抱怨。其實對於醫院的這些抱怨大概總結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全國的醫院幾乎都通用。

一、藥貴

因為是藥學專業,醫院藥房成了我的工作場所,在門診藥房更是要面對患者,很多人都會在取完藥後在窗口對著我們說一句:這個藥怎麼這麼貴?有的甚至說:藥真貴!黑!真黑!你們這是搶錢嗎?!我相信,這樣的抱怨是有不少的。

解析:從去年開始,公立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藥品費用有了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百姓看病的藥品費用,減輕了經濟負擔。但是需要注意一個奇怪的現象,原來很多便宜的藥,比如西地蘭、阿托品等,取消藥品加成後價格卻有了很多倍的上漲。

二、掛號難

提起掛號,是很多就醫患者的夢魘。為了掛號,很多人徹夜排隊,即便如此,也不見得能掛上號。最可氣的是,不知什麼原因,老百姓掛不上的號卻被一些票販子拿到,並高價出售,老百姓能不抱怨嗎?

解析: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現在很多醫院都可以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預約掛號,極大的方便了患者,需要就診的朋友不妨多關注以下。另外,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強監管,嚴厲打擊號販子,把公平的就診機會還給真正需要的人。

三、停車難

相信但凡去過大醫院看過病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停車太難了!即使是沒看過病,只要你從醫院門口路過,你也會發現門口停著多少車,沒有2個小時以上很難進到醫院找到車位。這樣的情況能不引起抱怨嗎?

解析:如何在醫改的同時增強醫院及其周邊基礎設施建設,使得就診者能夠及時方便的停車,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當然,如果條件允許,對於離醫院比較近的,還是建議步行或者騎車吧~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別的抱怨,比如服務態度問題、就診流程問題等。但是我認為,有抱怨不是壞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老百姓的呼聲,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積極看待抱怨,切實轉變職能,改變作風,更好的滿足人們對於健康的需求!

我是宋藥師,黃藥師的宋,快關注我獲取更多用藥知識吧~


宋藥師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前一陣子朋友來電諮詢的事。說他去北京某醫院看病。

為了掛某個內分泌專家號,提前許多天,花了300塊。他的事很簡單,就掛個號。請醫生看一張化驗報告。

在這之前,他去過好幾家醫院。有的醫生說,報告顯示身體很健康,沒問題;另個醫院的醫生說,這個結果說明身體有問題。

他就不明白了,一張報告,怎麼結論是相反的。他問我,他的身體到底有沒有事?

很慚愧,我沒解決好他的問題,不是怕擔責任,而是他把我問住了。平心而論,我即便經驗再多,也不如三甲專科門診醫生豐富。

最後,我只好建議他過一陣,重新查一下身體,看數據有沒有變化。相當於複查。


這件事很小,說明了不少問題:

1、看病貴。

為了一個報告,他掛號花了300;請假上班,當天工資沒了。此外時間成本都不算在內,其他醫院看病花的錢還沒算。

2、掛號難。

這個專家號很難預約。半夜起來預約,可能幾秒內號就沒了。你能搶到嗎?我相信,其他醫院的號也不是想掛就有的。

3、有的時候確診難。

我相信,許多患者為了看一個病,會跑很多家醫院,最終花了不少錢,病還沒看好。

朋友的身體到底有沒有問題,我比較糊塗,朋友想必也一頭霧水。

4、醫生成了開藥機器。

只管給患者開藥,與患者的口頭交流少。個別醫生態度差,除了開藥,什麼都不講。

患者辛辛苦苦排了一天隊,到了醫生面前,結果醫生一句話也不說,患者問多了,個別醫生還會吼,問那麼多幹什麼,你是大夫我是大夫,讓你拿藥就去拿。

5、救死扶傷之前,患者先把費交了。

我能理解醫院的難處,真得被欠費弄怕了。醫生向以救死扶傷為天職。但真的因為錢沒交上,人沒了,想想還是可惜。

不說了,你們還有什麼抱怨,請留言。


我是Time執業藥師,給個關注吧。


Time執業藥師


其實很多人抱怨的不是具體某醫院,而是抱怨當前沒有好分流病人方法,什麼病都跑大醫院、三甲醫院,排隊、過度醫療、找專家難、報銷比例低、服務態度等都是抱怨的因素,而如果家門口的基層醫院可以看大小病、享受到三甲級的醫療服務,其實就可以解決很大的抱怨問題。

其實看病不貴,貴在藥價高、檢查貴

看病貴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看病其實掛個號看下不要多少錢,貴在哪裡?貴在於醫改前藥品流通混亂、藥價高;醫療服務價格低導致醫院過度依賴藥品加價和檢查收入;醫療保障水平低,個人負擔的費用重等。還有優質醫療資源集中三甲大醫院,看大小病都跑去三甲,交通、時間、住宿等等下來,看病真的看不起。


其實報銷比例不低,只不過物價漲幅超過工資

其實現在國內的醫保政策下,報銷比例已經不低了,國家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新農合的報銷比例最高達70%以上。但是地方的醫院不具備看“大病”能力,只能跑外地大醫院看病,異地就醫報銷比例低。不少盲目就醫,大小病跑大醫院增加開銷。而且物價上漲的很厲害,交通、住宿、吃飯漲幅厲害,漲幅超過工資,這些開銷佔比大還沒得報銷。

移動醫療或助推分級診療,解決患者抱怨

其實國家下決心推動“分級診療”,就是為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而實現分流病人的辦法,就是要賦予基層醫院“看大病”能力。目前移動醫療平臺在這塊已經在發力,比如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萌醫生都在聚焦基層醫院,下沉基層醫療機構,推動“遠程醫療”,將大醫院看病能力賦予基層醫院。

比如江西某縣城患者看病,可以在萌醫生平臺上遠程問診上海大醫院專家,由專家診斷、出具解決方案,地方醫院執行治療,醬紫可以節省患者很多不必要的外出時間、交通等成本。

總之節省看病成本、提高醫保水平和報銷比例、提升分級診療能力,讓百姓大病小病在家門口就可以看,才是未來醫療的正確打開姿勢。

歡迎關注百曉生,共同交流學習健康姿勢


醫療百曉生


其實現在社會上,對社會,對政府,對醫院,對醫生,對藥品都有抱怨的。

1.社會和政府保障的是基本醫療,後來又加入了大病醫保,國家做的已經夠可以的了!國家不可能不計成本的給某部分群體無上限的搞醫療救助!



2.國家針對醫保投入的錢是來自公民的醫療保險收費還有部分企業稅收。這部分收入是有上限的,一次住院幾千塊,大病幾十萬。很多人覺得一年交300醫保多了,其實國家是鼓勵加入醫保,你也可以不加入。



3.拿300塊博住院費用幾千塊幾萬塊的報銷,還嫌少,你咋不嫌你家窮呢??人啊,得要臉!當面對親人的痛苦我們承受著無助的折磨的時候,誰都想救他一把!包括國家,包括政府,包括醫生,和家屬。在這裡面我覺得家屬應該是主要的,其餘的都應該是次要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