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現在美國滿世界賣F35,就不怕F135發動機的技術外洩嗎?

心之貌人之形


F-35戰鬥機面向多國銷售及是否會造成發動機技術外洩,我們可以一分為二來解答。首先,F-35要向多國銷售是有一定客觀原因和戰略目的。

首先,F-35戰鬥機作為聯合攻擊機項目,統一了空軍、海軍、陸戰隊的機型要求,在一種飛機上研製A.B.C三個型號,這必然是一項龐大的研製計劃,無論是技術方面還是經費方面,即使是美國都難以承受,所以就有了英國、意大利、荷蘭、加拿大、土耳其、澳大利亞、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參與。這些國家就是出錢出力,項目的主導權仍在美國手裡。即使這些美國盟友出錢出力,但根據自身實力的強弱也被分為三六九等。英國在這些國家裡,自然是技術和經濟最強大的,被列為一類夥伴,意大利和荷蘭是二類夥伴,加土澳是三類夥伴,三類夥伴基本就不用參與研製了,比如土耳其就是分個組裝的活,交點研發經費,以後可以買F-35。以色列和新加坡則只需出研發費即可。所以這些國家,美國當然得賣飛機給他們。

其次,美國銷售F-35的對象除了印度這個潛在客戶外,都是其盟友,而該戰機研製的初衷就有聯合攻擊和聯合作戰的意思。一旦美國及其盟友全部裝備F-35之後,該機的聯合與協同作戰能力將產生巨大效能,其整體效能來自於“空中作戰雲”機群效應,同一片戰區的所有F-35將共享一份通用作戰圖,共享信息,共享數據,大機群協同進攻-防禦,做到互為耳目,互為盾劍。雖然現在北約和西方國家的武器標準逐步統一化,但是目前仍存在數據傳輸、電子信息共享方面的一些障礙,若全部裝備F-35隱身戰鬥機則不會存在謝謝問題。

最後,美國大量出口F-35戰鬥機的目的,就是徹底瓦解歐洲國家的戰鬥機研製能力。美國一心想把歐洲完全綁在自己身邊,而歐洲卻一直有心拜託對美國的防務依賴。現在歐洲也只有法國具備獨立研製先進戰鬥機的完整工業鏈,法國恰恰也沒參與F-35項目。一旦在歐洲形成F-35戰鬥機的規模化採購,可能會導致在未來20年不會有歐洲國家考慮研發生產新的有人戰鬥機。例如曾有心研製隱身戰鬥機的德國、英國以及亞洲的日本和韓國,基本上研發項目都已經停滯。曾有英國專家悲哀地宣稱,F-35“閃電”隱身戰鬥機象徵著美國在軍機研製領悟的霸權登峰造極,購買F-35的發達國家都放棄了獨立研發的能力,將自身航空工業捆綁在美國身上重新佈局,實際是完全將空中防務主動權交給美國。其實這一點,正是美國大量出口F35戰機的最大目標,當F-35成為國際戰鬥機時,歐洲的陣風、颱風、鷹獅戰鬥機都將被邊緣化。

至於問題的第二點,F-135發動機技術外洩問題,這個可能根本就不會發生。首先,航空發動機是一個需要大量科技投入和資金投入的領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因為買到一兩臺成品就可以完全仿製,即使搞清楚其設計思路和原理,加工製造、工藝保證和材料應用都是短時間無法逾越的難關。否則裝備美製戰機的西方國家那麼多,也沒有哪個國家研製成功最頂尖的航空發動機。這裡面英國的羅·羅公司本身就是頂級發動機研製廠家,法國的斯奈克瑪通過與美國通用的合作也成為一家非常先進的發動機製造商,但是以法國的深厚技術積累和優良的獲取技術環境,仍與通用、普惠、羅羅有一定差距。瑞典對軍用飛機發動機也有一定的研製能力,但更多還是根據美國的技術許可生產。其他國家例如日本、德國、西班牙等在軍用飛機發動機領域名不見經傳,更不可能獲得研製F135發動機的實力。有能力根據F135進行研究製造的只有俄羅斯和中國,但是不會獲得F-35戰機。至於印度,雖然有可能購買F-35,但是工業基礎太落後,沒有能力進行研究製造其發動機。


裝備空間


既然敢買,就不怕你仿製原因如下。

1、飛機零部件非常多,要仿製必然要進行拆卸,發動機內零部件及其多而且複雜,光是拆裝這一件事就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2、即使一個個零部件都拆下來了,那還需要測量,如果是螺絲釘這種還好說,要是那種內部全是各種通路的零件就很難進行測量了,而且認為測量會有誤差,雖然可以精度很高,但是測量過程極其的繁瑣耗時,可以說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3、即使測量完成了,發動機的材料屬性也是未知的,為了耐高溫和穩定,發動機的材料都是特製的,一種材料裡可能含有上百種微量元素,這些元素量很少,但是對發動機性能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光材料這一點就很難進行仿製。

4、以上即使都完成了,材料還需要車床加工,而這種高精密的車床外國一般都是不會出售的,所以說即使你測量材料什麼都就位了,想把零件車到指定精度也很難,因為你的車床沒有那個精度,還要費力去研究車床,這又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甚至不比仿製發動機簡單。



綜上所述,想要仿製發動機難度可以說非常大,投入的人力物力甚至可以和研發發動機相媲美了。因而他們也不怕你仿製,因為仿製成本太高,還不如投入資金去搞研發呢。


厚顏無恥的徒徒


類似的話題見過N次,回答也一致:對全球近乎所以國家,美國有不怕的底氣和道理。或許只對一至兩個實力相當的對手,它真害怕被逆向研究。

放眼全球,能獨立研發生產系列航空發動機的,只有美英法俄四國(中國剛夠格,還得經時間檢驗錘鍊),又以前三國的四大公司最賦軍發盛名:美國的通用動力、普拉特/惠特尼,英國的羅爾斯/羅伊斯,法國的斯奈克瑪。而能獨立研發現代戰機的,也就美法英俄中瑞典六國。

回到航發,其技術含量堪稱制造業的頂級,牽涉的領域工序繁多,沒有堅實的工業基礎與科技積澱,任你仿製也是“照虎花貓”。伊朗在美國封鎖下逆向研製出F5戰機發動機的仿版,已經相對了得,但比當今通常水平落後30年,比F35的,或許半個世紀,問題是追趕都沒把握。

一款優質發動機的成功研製,靜態投資估計要上以千億計算。技術、資金兩道牆擋住幾乎大多數西方國家,能買成品,何必與美法競爭受累?這樣簡單的道理被全球絕大多數國家認可。

對東方大國而言,放棄自主技術只能永遠受制於人,所以必須奮起直追,獨立研發。這也是美國等最怕的,所以巴鐵、委內瑞拉的F16絕不能落到該國手中,F35也不行,東方大國的意志、技術和資金足以讓美國忌憚。


ruixuezhaofeng


不怕,因為即使你瞭解F135的所有構造,也恐怕造不出來。因為普惠在研製這種發動機的過程中,使用了諸多尖端技術和材料,沒有世界尖端的航空發動機製造水平,就根本無法消化利用這些先進技術。

首先是整體葉盤。

F135採用三級風扇(即低壓壓氣機)結構,每級風扇都包括一個單片式整體葉片轉子(IBR,或簡稱為“葉盤”,由實心鈦合金盤體和鈦葉片焊接而成)。第一級葉盤的中空葉片通過線性摩擦焊工藝焊接在盤提上,然後再加工成規定直徑。第二級葉盤採用實心葉片,使用相同技術焊接而成。線性摩擦焊是利用兩個工件以一定的頻率和振幅往復運動而產生的熱量進行焊接的方法,接合面受熱熔化後在壓力下使工件結為整體。

F135有一個六級高壓壓氣機(HPC)單元,每級同樣都採用了整體葉盤。前幾級葉盤採用鈦合金製造,由於氣流經過每一級的壓縮後都會變得更熱,所以後面一級或多級葉盤改用鎳基合金製造,以承受更高的溫度。

其次是高溫環形燃燒室。

F135的單環形燃燒室具有可拆卸襯墊和一組燃油噴嘴,全部容納在一個擴散機匣內。F135的燃燒室和F119十分相似,不過經過改進能承受更高溫度,以適應F-35的高推力要求。F135的渦輪前溫度是1649攝氏度,為了承受這種極端溫度,F135的渦輪葉片和渦輪段殼體中佈置有複雜的細小冷卻空氣通道。此外,渦輪葉片表面的隔熱塗層材料也進行了改進,這層塗料能夠保護鎳基超級合金製成的渦輪葉片和定子。

然後是陶瓷基複合材料(CMC)。

F-35B的F135-PW-600的噴管外側部分以及風扇機匣部分(尤其底部)採用有機基材複合材料(OMC)製造以降低重量。F-35A/C的F135-PW-100/-400的風扇機匣則由鈦合金製成。

最後是隱身加力燃燒室。

與F119發動機相同,F135的加力燃燒室也採用了隱身設計,這兩種發動機把多區燃油噴嘴隱藏在彎曲的靜態導向葉片中,從而取消了傳統的噴油杆和火焰穩定器(當你從其他渦扇發動機的尾噴管向裡望去時,就能清楚看到這兩個設備)。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航空工業皇冠上的寶石,這塊寶石只能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紮實研究才能獲得。


新防務觀察


其實美國全世界的賣戰鬥機還真不怕發動機技術洩露,之前的回答大體說了一下,F-35是有一個叫做健康管理系統的軟件模塊會將每架F-35的運行狀況直接上傳到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服務器上,在對戰機故障預警之餘也對戰機的不安全行為進行審計。

上個回答說了健康管理系統,那麼在這個回答裡面W君就重點說說發動機技術吧。

F-35所使用的發動機是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生產的F135發動機。對應到不同型號的F-35戰機分別為100、400和600型。

在F-35B上這臺發動機通過離合器接駁了一個升力渦輪風扇。整體的發動機核心沒有變化。

從工廠現場施工照片中看即便是安裝在非垂直起降的F-35型號上面的F135發動機也是保留了旁路歧管的,只不過用圓形的蓋子進行了簡單封閉。從這一點看F135發動機的通用性是相當強悍的。

發動機最主要的技術有兩點第一是輕量化,第二就是燃燒效率。

先說輕量化,用於F-35A戰鬥機上的F135-PW-100發動機僅僅重1.71噸,就可以提供191.35千牛的推動力。推重比達到了11.46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據。相對於當年用在F-14、F-15、F-16上面的F-110發動機(最大推力142千牛、1.84噸、推重比7.9)來說就是一個質的飛躍了。飛機發動機的輕量化在於減小結構重量用更薄更輕的材料,但問題來了在高溫高壓下工作的發動機葉片和噴管能不能承受住發動機的上千度高溫和巨大的壓力就是一個挑戰。而且在常溫狀態下的葉片和噴管加熱到高溫狀態下熱膨脹和離心力的造成的變形是一個沒有發動機製造經驗的企業所不能掌握的數據。眾泰皮尺部不能在高溫高速下進行測量的。

因此即便是將發動機拆成靜態的零件也無法進行準確的複製。

第二點燃燒效率,剛剛提到了F135-PW發動機可以達到191千牛的推力,但是這臺發動機並不費油,可以做到250克·千牛/秒的油耗,也就是說在最大推力的工作狀況下每秒才會消耗47.75千克的燃料。以F-35A戰鬥機8.3噸的載油量來說,可以維持3分多鐘的最大推力。對比F-14的F110發動機來說,在F-14開到最大加力推力的時候僅僅35秒就會耗光所有7.3噸的機內燃料。

發動機的油耗控制和發動機結構相關,但更多的在於軟件控制,F135發動機配套的控油軟件也是極其強悍的。但軍用軟件的破解難度不像我們破解一個軟件加密的序列號那麼簡單,也是像重新編寫一樣困難的存在。

因此即便是拿到了F135發動機對於普通的國家來說如果複製還不如重新制作一款發動機來得實在。至於性能能不能達到F135那麼彪悍就全靠禪意了。


軍武數據庫


看了前面幾個回答,都說美國不怕洩露,因為不是看看就會的,完全是胡說八道!這樣根本不瞭解軍工產業的人,也回答問題,實在是汗顏😓!

在賣飛機的時候都簽定保密協議的,美方還要付一大筆保密費用給購買一方。規定飛機在若干年內不得轉讓,報廢零件如何處理等等,甚至禁止維修發動機!不遵守保密協議就要受到經濟處罰和斷供部件耗材的處罰。為什麼要這樣,就是害怕飛機秘密被洩露。

有臺先進發動機的樣機,對後進研究者,很重要,借鑑意義非常大。每有一個軍事大國,不挖空心思搞人家的武器裝備的,包括美國!無論瞭解武器性能還是借鑑設計都很有意義,即便是美國也能從中國落後的發動機上借鑑某些局部的精彩之處!航空工業是要投巨資的,哪個國家都有聰明人,長期的研究生產,都有獨到的出彩之處,借鑑是很重要的。對於後進國家,那就更重要了!得少走多少彎路啊!

我們也有不少國外的飛機,蘇聯的米格23和美國的F-16!都是花大力氣大代價搞來的,不是花錢就能買來的。都是戰事吃緊,需要大量武器,我們趁機索要交換的。平時人家是不會給你的,即便是小國。

那些聲稱美國不在乎F35洩密的答主,給聯繫進一架唄,以美國售價十倍的價格,如何?!有的話,聯繫本答主。哈哈!


微涼雲意


圖注:F135發動機

首先,能從美國買到F-35戰鬥機的都是美國的所謂親密盟友(其實就是小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依賴美國,美國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很強,美國對其不敢說完全放心,但至少這些國家不會主動去擴散技術。

其次,F-135發動機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之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其技術不是你想學就能學會的。渦扇發動機的原理誰都知道,結構也不是很複雜,但能造出來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的國家加起來不到一掌之數。

就說F-135發動機,大家都知道其基本尺寸數據,也知道是由3級風扇、6級高壓壓氣機、帶有氣動噴嘴、浮壁式火焰筒的環形燃燒室、單級高壓渦輪、高壓渦輪轉向相反的單級低壓渦輪和燃燒室等部件組成,說起來與別的渦扇發動機也沒太大區別,但裡面的門道可就深了。

圖注:F135發動機的風扇葉片

其實,就算美國把F-135發動機圖紙公佈出來,也沒幾個國家能仿製出來。材料和製造工藝就達不到,比如該發動機的6級高壓壓氣機單元,全部採用整體葉盤,但材料卻分為兩種,分別使用了鈦合金和鎳基超級合金,為什麼要這麼做?超級合金的材料配比是什麼?而且為進一步提高渦輪葉片的抗高溫能力,葉片加了一層隔熱塗層,這個塗層材料也是核心機密,沒有這個塗層,燃氣溫度就上不去,發動機效率也就不行。

最重要的是,現有的幾個能夠研製軍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機構,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一套設計方法、材料研製、製造工藝和經驗,耗費巨資研製的核心機是要支撐一代甚至兩代發動機的,等閒不會改弦更張。


兵工科技


美國根本一點都不擔心發動機技術外洩露,發動機技術其實並不是什麼秘密,但是你單知道發動機技術你也造不出同樣的發動機出來。

因為航空發動機得兩個關鍵,一個是工藝,一個材料。

工藝這個東西依賴機床,高端的精密雕刻機床,你有嗎?現在人家的航空發動機都是一體化,模塊化設計,不但降輕了重量,還提高了發動機的工作效率,你沒有先進的機床,是重不出來的。

材料就更不用說,單單耐高溫這塊,美國最先進,俄羅斯雖然也能造出大推力的發動機,但是壽命可能不到美國的一半的,比如說俄羅斯的AL31總壽命為1500小時,而美國的同類的發動機總壽命是4000小時,而俄羅斯現在最高端的航空發動機最高的壽命也就2000個小時。其實不是我都不好意思說,我們自己造的比俄羅斯更差。

高端先進的機床人家是不會賣給你的,我們的芯片也面臨著這個問題。而材料就更不用說,即使拿一塊樣板給你,你也製造不出來,因為高端材料是經過無數次實驗積累下來,不是靠腦子想出來,這些東西是無法山寨,必須腳踏實地的做實驗,上千次,上萬次,上億次,這個需要時間,也需要無數的金錢的。

西方科技的優勢並不是他們腦子有多神奇,而是一次次的做實驗,總結和分析實驗結果。

設計航空發動機難不難?其實一點都不難,只不過你要根據自己現有的材料要設計高性能的發動機,就非常的難。

因為你只有一塊木頭的話,你無法做到讓這塊木頭在一萬度的高溫下不燃燒。


丁丁艾菲


有人天天吃烤鴨,也沒見做出第二個全聚德來;有人常年飲白酒,也沒見誕生第二個貴州茅臺。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學就能學得來,何況航空發動機這麼高精尖的玩意?


筆者不懂航空發動機的具體研發過程。但是這樣一個大玩意,從元件材料、動力參數、性能調試等方方面面,哪怕只有一個微小的0.01的差距,也極有可能前功盡棄,甚至造成巨大浪費乃至災難。

何況現代工業產品都是由無數個供應部件組成,每一個部件背後很可能就是一整個產業,世界上有哪個國傢俱備這種能力?美國只需要和盟友落實武器禁運、科技封鎖,想仿造F135的國家就必須自己從無到有重建某一個工業體系,且不說能否仿製成功,光是這樣配套的成本有多大,難道心裡沒點逼數?

美國佬不是傻子,只要F135不落到中國、俄羅斯手裡,你就是把圖紙擺在面前,其他國家也造不出來。沒有全套圖紙的情況下,誰敢貿然對著個樣本就開幹?這又不是做一道烤鴨、釀一瓶酒,做砸了最多不好吃,大不了再來一次。

最後講個笑話。某國汽車廠商對著日本車企的發動機研究良久,最終推出民族品牌發動機,然而很快就被日本揭穿抄襲,因為他們不但說不出發動機如此佈局的原理,就連著日本人生產時留下的bug都一起上馬了...


足球大玩家


美國滿世界的賣f35,美國難道的不怕f135發動機技術外洩嗎?不擔心別的國家依葫蘆畫瓢抄一個出來?說句實話美國還真不怕。就是美國把f135發動機的圖紙擺在你面前,都沒幾個國家能抄出來。




像英國的是有能力研發f135這個級別的發動機 但是。誰告訴你山寨很容易的?除非你是不動腦子,完全照抄,否則逆向研發可不比自主研發難度低多少。

但是抄東西的話是不是得抄全套?是不是就是改都不敢下手?各大國對外軍售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消滅其他國家的自主研發能力。


所以說你見哪個被山寨的東西能夠進行改進的?沈飛的殲11就算有感情不也是照俄羅斯的依葫蘆畫瓢嗎

比如日本f15,f16,再比如說美國大力扶持的各種日本戰機,看起來怎麼樣,還行,但是然日本自己弄!別想了!美國早把日本給閹了。

所以說還不如多打點錢,讓羅羅自己研發一個f135發動機呢,

所以說怕啥?

就是美國給他提供一條發動機生產線,這群國家都不能告訴他

(覺得有道理的話點個關注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