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晉中渠家大院怎麼樣,跟王家大院比呢?

黎小潔


渠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城內東大街東端,是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傳統民居建築群,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來聞名全國的晉中鉅商之一。渠家大院當年的主人在縣城內建有40個院落,人稱"渠半城"。整個建築群總面積23,628平方米,現已開發出7,500平方米。院落外觀為城堡格局,牆頭為垛口式女兒牆,內分8個大院、19個四合小院,共240間房屋,佔地面積5,317平方米。院落之間,有牌樓、過廳相接,形成院套院、門連門的美妙格局。其中石雕欄杆院、五進式穿堂院、牌樓院、戲臺院,堪稱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築特色。渠家大院牌樓巍峨壯觀,眺閣玲瓏精緻,院院之間有過廳,牌樓相隔,層次分明,活潑有趣。屋內屋外彩繪華麗,堆金瀝粉。木、石、磚雕俯仰可見,題材廣泛,寓意祥和,刀法精良。國家建設部專家鄭孝燮先生由衷地讚歎,渠家大院的每一個建築構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是當之無愧的傳統民居瑰寶。

其中有全國罕見的五進式穿堂院,明樓院、統樓院、欄杆院、戲臺院巧妙組合,錯落有致。懸山頂、歇山頂、捲棚頂、硬山頂形式各異,主次分明,濃縮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深厚藝術底蘊,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另外長裕川茶莊舊址現有四個大院和兩個偏院,共有磚瓦房一百多間,其石、磚、木雕,刻工精細,堪稱一絕。

2006年05月25日,渠家大院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已向公眾開放的渠家大院建築共有6處,即渠家大院主院、長裕川茶莊、珠算博物館、度量衡博物館、雨樓傢俬館和晉商鏢局。

與王家大院相比,兩院建築各有特色。首先王家大院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渠家大院僅2·4萬平方米。但是王家大院有部分重建、仿建,而渠家大院多為原建。從藝術風格上比較,王家大院建築有自然質樸、明麗簡潔的鄉土氣息,體現了北方地區民居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築特點;而渠家大院建築典雅華貴、富麗堂皇,有士大夫文人審美特徵。


太原晚報


渠家大院在祁縣城內,王家大院在靈石縣的一個鎮上。渠家大院是一個集中式的五進院,規模並不大,但建造精緻,早年為渠家幾代人的居所,解放後歸公,後為祁縣文化館所在地,其中包括圖書館。由於沒被民用於百姓居住,至今院內建築較其它晉商大院保持原貌更原始。八十年代初,我曾在院內圖書館借閱孤本善本書,白天院裡有工作人員,晚上大家下班,只在一進院的門房留有一個看門的老頭兒。我在一個偏院的客房住。入夜後,尤其夜深了,院裡漆黑,寂靜得瘮人,所以兩晚後,經過商量,我借了幾本書,到一個叫西六指公社的辦公地才繼續讀書。其中有一套線裝書《鄉黨志》,據說三百餘卷,沒讀完。出渠家大院,拐出一條小衚衕,就是鬧市。而王家大院則是為整個家族建造的,幾百座院落由幾條街道連接,更像一個小城,是一個小社會,又由於氏族子弟發展不同,大小院落也不同,更多的是單門獨戶之家,所以,它成為景點之前,也一直是人們的居所。它移山而建,站在城堡上,能俯瞰遠處的山川道路,防禦功能好強。兩個大院都可看,都有意思。


剪剪輕愁


渠家大院規模不是很大,但是建造的精緻。

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漢族民居建築,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當年的主人在縣城內建有40個院落,人稱“渠半城”。

至於王家大院就與眾不同了素有“王家歸來不看院”,

建築風格紮實,雕刻精美,雖不似鹽商家宅那般俊秀,但氣勢如虹,也絕非江南園林可比擬,堪稱晉商大院之典範。


Fire-遇見


晉中的大院旅遊資源相當豐富,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莊園耳熟能詳。



渠家大院在晉中的祁縣,王家大院在晉中的靈石。兩個大院在規模上不同,王家大院比渠家大院規模大;還有就是渠家大院在祁縣縣城,有“渠半城”之稱,而王家大院在鄉下靜升鎮。



渠家大院是全國罕見的五進式穿堂院,院院以牌樓,過廳巧妙相連,錯落有致。最重要的是主人喜歡山西傳統戲曲晉劇,專門有戲臺院,“上下聚梨園”成為晉劇歷史上第一個字號班。



渠家大院的木雕,磚雕,石雕更加的細膩,精良,每一件都是藝術品。

關注小生君王,晉中的晉商文化源淵流長,每個大院都會有動人的故事。我可給沒有聽過渠家大院的悽美故事,你來晉中,我來一一講給你聽。


小生君王


這兩個大院沒去過,沒有發言權


偉業志存高遠


渠半城是最大的大院,後面還有好多房子沒開放了


愚者的世界


渠家大院建築精美絕倫,不是吹的,看完渠家的茶莊那塊中西合璧的浮雕。瞬間覺得審美力提升了,原來古人那麼牛,中西方文化糅合在一起,竟然沒有一點違和感。真心厲害!





如風244902001


肯定是我們祁縣的渠家大院和喬家大院好了,因為我們祁縣才是晉商發源地之一


青沙14


建築精美去渠家大院,規模去王家


鄉村的老一


你覺的有可比性嗎,王家大院是耿市長的傑作,渠家是原汁原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