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潛艇在多少潛深發射導彈的,各型號何有不同?

a13131715126


這個問題要分為兩塊來回答。潛射反艦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射深度是不一樣的,同類導彈不同型號的發射深度也有區別。

首先是潛射彈道導彈。一般情況下,彈道導彈核潛艇可以在水面,淺水和深水進行潛地彈道導彈的發射。水面發射時,潛艇浮出水平,導彈發射筒的口蓋,在海平面上1.5~2米。這種情況,導彈尾焰會對潛艇的艇體外部設施造成一定的損傷,所以只是用來在緊急上浮以後的發射,或者深入北極破冰浮出水面的發射。

有一些潛艇攜帶的反艦導彈,也採用浮出水面的發射形式,例如中國海軍曾經改裝過033G型導彈潛艇,是033型潛艇的現代化改進型,可發射鷹擊-8反艦導彈。該艇是中國海軍第一艘可發射飛航式導彈的潛艇。在指揮塔圍殼周圍左右舷各增設了三座箱式導彈發射筒,導彈採用浮出水面發射,由於潛艇浮出水面很容易保留目標,所以該艇只造了一艘。

彈道導彈淺水發射,是指導彈發射筒在海平面之下10~13米左右,潛艇處於潛望鏡狀態。

彈道導彈深水發射,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發射方式,但也並不很深。大多數彈道導彈核潛艇可進行變深度發射,發射深度從16米到最深的36米,每6米一個級別。通過調節燃氣-蒸汽發射能量,控制彈道導彈在發射筒內的加速度,以適應不同發射深度的變化,達到出水速度的統一。

戰略核潛艇在水下發射彈道導彈時,一般以2節左右的低速航行,在水深30米左右,發射筒蓋外承受約3個大氣壓的水壓。要想打開筒蓋十分費力,必須先用高壓氣進行筒內增壓,使發射筒的內外壓力平衡,才能夠開啟筒蓋。為防止開蓋時大量海水湧入導彈發射筒,發射筒還安裝有一層很薄的水密隔膜,導彈發射以後可頂破。

潛射反艦導彈,通常需要使用發射載具,從潛艇魚雷管發射,發射載具分為有動力和無動力兩種。但兩種載具的發射深度都不會很深的,深了就會對載具的技術要求更高,載具在水下航程過長,容易受水流的干擾,出水姿態不好保持。所以,潛射反艦導彈的發射深度,潛望鏡深度大約為5~10米,水下大深度發射大約為10~30米。


科羅廖夫


核潛艇的問世,潛對地彈道導彈(潛地導彈)的水下發射成功,為戰略核打擊力量的運用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

潛地導彈武器系統將核潛艇良好的技戰術性能(隱蔽性、較高的水下航速、較大的潛水深度等)和遠射程導彈核武器的巨大威力結合起來,具有突擊威力大、生存能力強、機動靈活等特點,成為主要軍事強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核打擊和核反擊手段,堪稱“國之重器”。

但是,潛地導彈水下發射技術異常複雜、技術難度大,涉及的學科較多。因此,世界上能夠真正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不多,其中美國的技術水平最高,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已經研究和發展了多個型號的潛地導彈武器系統,相關的技術和工程經驗也最為深厚。

目前,潛地導彈發射技術已經從自推力發射(熱發射)轉為彈射(冷發射),並且從壓縮空氣彈射發展到燃氣-蒸汽彈射。為了適應核實戰的需求,提高潛地導彈武器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潛地導彈發射技術還採用了較先進的能量可調發射系統,能夠實現變深度發射。

根據美國國防部提出的要求,美國海軍現役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都具備水面、淺水和深水的潛地導彈發射能力:

水面發射時,潛艇最大龍骨深度為不超過9米,即潛地導彈發射筒在海平面上1.68米;

淺水發射時,潛地導彈發射筒在海平面之下13.3米;

深水發射時,彈道導彈核潛艇可以進行變深度發射,發射深度按6米左右為間隔分為6個深度,發射深度從16.3米到最深的37.6米,通過調節燃氣-蒸汽發射能量,從而控制潛地導彈在發射筒內的軸向加速度以適應不同發射深度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