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產前檢查時間是怎樣的?

劍花煙雨風情


孕媽媽們懷孕期間需要檢查多少次呢,都需要檢查哪些項目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我們說,合理的產前檢查次數及孕周不僅能保證孕期保健的質量,也可節省醫療衛生資源。

根據目前我國孕期保健的現狀和產前檢查項目的需要,我們國家指南推薦的產前檢查孕周分別為:妊娠6~13周+6,14~19周+6,20~24周,25~28周,29~32周,33~36周,37~41周。共7~11次。有高危因素者,酌情增加次數。

1、首次產前檢查(妊娠6~13周+6)

必查項目為:

(1)血常規;(2)尿常規;(3)血型(ABO和Rh血型);(4)肝功能;(5)腎功能;(6)空腹血糖水平;(7)HBsAg篩查;(8)梅毒血清抗體篩查[12];(9)HIV篩查;(10)地中海貧血篩查(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重慶等地區)。(11)超聲檢查。在孕早期(妊娠6~8周)行超聲檢查,以確定是否為宮內妊娠及孕周、胎兒是否存活、胎兒數目、子宮附件情況。

2、妊娠14~19周+6產前檢查

這個時期除了營養和生活方式的指導及常規保健外,還應針對高危人群進行相關檢查。包括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的中孕期母體血清學篩查、羊膜腔穿刺術檢查胎兒染色體核型。

常規保健:

(1)分析首次產前檢查的結果。(2)詢問陰道出血、飲食、運動情況。(3)體格檢查,包括血壓、體質量,評估孕婦體質量增加是否合理;子宮底高度;胎心率測定。

3、妊娠20~24周產前檢查

這個時期就需要進行排畸檢查了。

必查項目:

(1)胎兒系統超聲篩查(妊娠20~24周),篩查胎兒的嚴重畸形。(2)血常規。(3)尿常規。

4、妊娠25~28周產前檢查

必查項目:

(1)GDM篩查。直接行75 g OGTT,其正常上限為:空腹血糖水平為5.1 mmol/L, 1 h血糖水平為10.0 mmol/L,2 h血糖水平為8.5 mmol/L。孕婦具有GDM高危因素或者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建議妊娠24~28周首先檢測空腹血糖(FPG)。(2)血常規、尿常規。

5、妊娠29~32周產前檢查

必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2)超聲檢查:胎兒生長髮育情況、羊水量、胎位、胎盤位置等

6、妊娠33~36周產前檢查

必查項目:

尿常規。

7、妊娠37~41周產前檢查

必查項目:

(1)超聲檢查[評估胎兒大小、羊水量、胎盤成熟度、胎位,有條件可檢測臍動脈收縮期峰值和舒張末期流速之比(S/D比值)等]。(2)NST檢查(每週1次)。


高齡孕婦是屬於高危人群。高齡孕婦是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的重點人群。重點檢查項目包括:(1)妊娠11~13周+6應行早孕期超聲篩查: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層、有無鼻骨缺如等;

(2)預產期年齡在35~39歲而且單純年齡為高危因素,簽署知情同意書可先行NIPT進行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的篩查;預產期年齡≥40歲的孕婦,建議絨毛穿刺取樣術或羊膜腔穿刺術,進行胎兒染色體核型分析和(或)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

(3)妊娠20~24周,行胎兒系統超聲篩查和子宮頸長度測量;

(4)重視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胎兒生長受限的診斷。

孕期不推薦常規檢查的內容

1.骨盆外測量

2.弓形蟲、鉅細胞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血清學篩查

3.妊娠期BV篩查

4.子宮頸分泌物檢測表示胎兒纖連蛋白(fFN)及超聲檢查評估子宮頸

5.每次產前檢查時行尿蛋白和血常規檢查

6.甲狀腺功能篩查

7.結核病篩查


文獻來源: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 [J]. 中華婦產科雜誌,2018,53( 1 ): 7-13. DOI: 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8.01.003


辛舒醫生


懷孕期間到底要做多少次產前檢查?什麼時候做?


第一次產前檢查是確診妊娠開始,建立孕婦檔案,開始記錄孕婦的妊娠和生產過程。


產前檢查的主要目的是確定胎兒和孕婦健康狀況;估計孕期和胎齡;根據孕婦身體情況制定檢查計劃。


第一次檢查在妊娠6~8周,確診懷孕和排除宮外孕,妊娠20~36周,每4周檢查一次,到了孕晚期每週檢查一次。一共產前檢查9~11次。


對於有妊娠糖尿病、子癇可疑、過度肥胖、多次流產史的孕婦應該增加產前檢查次數。



倩Sur


在孕期,每位孕媽媽都應該固定一個醫院,目的是得到系統而周密的保健。一般來說,懷孕2個半月到3個月進行第一次檢查,懷孕4個月做一次複查,5-7每個月檢查一次,8-9個月每半個月檢查一次,第10個月的時候要每週進行一次檢查。一旦發現問題要隨時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