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手榴彈爆炸前,撲手榴彈的士兵用鋼盔蓋住手榴彈再撲在鋼盔上,能減輕傷害嗎?

無聊芒果


都被邀請了兩次了,再不回答就過分了。

簡單的說一下。

傳統的反步兵手榴彈會以兩種方式殺傷敵軍有生力量:破片傷害和衝擊波。

以82式手榴彈為例:

82式手榴彈中包括40克高能炸藥和1600顆3mm鋼珠。有效殺傷距離是六米,臨界安全距離是30米。也就是說在手雷爆炸後射出的鋼珠在30米的距離上還是會使人受傷。

用鋼盔扣住手雷可以讓手雷的爆轟首先集中在鋼盔內。部分降低殺傷破片的飛行速度。但有一點是——鋼盔不防彈,鋼盔不防彈,鋼盔不防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帶上戰場上的任何鋼盔都不能抵擋槍彈、炸彈破片的襲擊。戴鋼盔為對的爆炸飛石、碎片和跳彈提供有限的防護。能夠防彈的鋼盔會相當笨重戴上就基本上喪失戰鬥力了,更別提打仗的事情了。

因此用鋼盔扣手榴彈的做法上鋼盔會被炸裂大量破片會從裂口部位加速噴出反而加大了裂口一側的殺傷力。而且由於在爆炸前無法確定哪邊會出現裂口,因此躲避裂口的方向也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是破片穿出鋼盔,基本上也就消耗了大量能量可以適度的降低一點點傷害。


高興的別太早,更多的問題在等著希望用鋼盔扣住手榴彈的幸運兒呢。現在的彈藥設計,手榴彈的引信是極富創意的。很多手榴彈是碰炸引信。觸地的一瞬間就可以爆炸,根本來不及扣頭盔。另外,如果能扣上頭盔說明距離手榴彈的距離很近,那麼手榴彈的第二個殺傷機理“衝擊波”就起顯著作用了。用頭盔蓋住了手榴彈,爆炸後由於一方向有阻礙,高壓氣體是會走捷徑的,小範圍的加強了對周邊的衝擊波,因此扣上比不扣上頭盔要承受的衝擊波更大一點點,死的也就更慘一點點。


軍武數據庫





瞭解武器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手雷分為“進攻型”與“防禦型”兩大類,(只是各國手那型號不同),“進攻型”手雷裝藥量大,主要依靠爆炸後產生的衝擊波殺傷較近的敵人和破壞工事及建築,由於殺傷半徑小威力大,適合在狹小空間內使用。“防禦型”手雷裝藥量較少,依靠爆炸後產生的彈片殺傷敵人,殺傷半徑可達五米以上,適合用於空曠地帶使用。




如果頭盔扣住的是“進攻型”手雷,人趴在頭盔上(保護同伴),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愚蠢的做法,“進攻型”手雷依靠衝擊波殺傷敵人,被頭盔扣住,手雷在頭盔狹小的空間內爆炸,衝擊波的反作用力,都會凝聚在頭盔的頂部,下一瞬間頭盔直接破碎,衝擊波也隨著頭盔向上而去,人也會隨著衝擊波被掀翻出去,趴在頭盔上的人,不只受到了衝擊波的攻擊,也受到了頭盔碎片的攻擊,等同於受到了“進攻型”手雷和“防禦型”手雷的雙重攻擊(最好的辦法是拿頭盔扣住進攻型手雷,自己趕緊臥倒,衝擊波在頭盔內會向上去四周的衝擊波就會減少)。




如果頭盔扣出的是“防禦型”手雷,人趴在頭盔上(保護同伴),這是比較正確的,“防禦型”手雷依靠彈片殺傷敵人,殺傷力強、範圍大,被頭盔扣住,手雷在狹小的頭盔內爆炸時,可使彈片的攻擊範圍減小,穿透頭盔後的彈片威力減小,雖然無法完全阻擋“防禦型”手雷彈彈片殺傷力,但頭盔上的人加上防彈衣,可以有效的阻擋下來,如果運氣好的話,頭盔上的人沒有性命之憂,如果運氣不好的話...... 反正不管怎麼說,隊友的性命肯定是無憂了。




當看見手雷向你飛來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遠離手榴彈臥倒或找掩體,如果手頭的落在你的腳下,身邊都是隊友,你用身體壓住手榴彈或反扔回去(幾率不大),必將會付出生命代價,這種類似“黃繼光”的捨己為人的英雄,值得我們尊敬與銘記。


娛樂社茶樓


自然不能,手榴彈會把鋼盔炸碎,然後飛濺的碎片會讓士兵死相難看,也會很痛苦,所以電視劇最好還是隻當消遣吧,真正的戰爭比電視劇裡殘酷百倍,影視劇經常常識錯誤,不可學習,不過鋼盔也不能說一點作用也沒用,雖然當初設計是為了抵擋子彈,但是它在戰場上的作用,卻不僅僅是子彈這麼簡單。




子彈的射擊距離,和能否射裡穿鋼盔有很大關係,在其有效射程範圍內,是可以擊穿鋼盔的,但是在遠距離射擊時,還是可以抵擋一下的,而且一般戰場上能打中頭部的概率不是很高,多半是狙擊手或者槍法很高的才有可能,一般士兵能打中就算不錯,在戰爭中,後勤補給非常重要,子彈在哪一方也不屬於可勁造的那種程度,比如日本,它製造武器的選擇就是節約能省就省,因此歪把子機槍才和步槍子彈是一樣的,就是為了子彈通用,節省材料,節省運輸成本,提高戰鬥力,所以這麼珍惜的子彈,能打中敵人就行,如果戰爭激烈時,沒空瞄那麼準的。




這兩塊布也會起到同樣作用,保護脖子的動脈。

當然,還有就是打出去的流彈,特別是在帽子上貼邊的,可以讓子彈滑出去,改變軌跡,另外,鋼盔除了可以抵擋部分子彈,就是戰場上的爆炸碎片和飛沙走石,很多炸彈就是通過爆炸後的碎片傷人,以及被崩起來的石頭碎渣,這些東西有時致命,有時也會使人受傷,戴了帽子就不會有直接傷痕,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流失。



風雲一點通


那得看手榴彈的種類!手榴彈分為爆破手榴彈跟殺傷性手榴彈。爆破手榴彈是用來攻堅使用的,裝藥量大,以爆炸衝擊波傷人,連碉堡都炸了。但是這種手榴彈的殺傷距離有限,他造成的衝擊波只能殺傷附近的人,沒有附加傷害。而且因為衝擊波具有地面的扇形反射作用,碰到這種手榴彈臥倒就是了。這種手榴彈如果在上面蓋個鋼盔,那瞬間變成破片手榴彈,還是大號加強版的。那殺傷力瞬間增大,鋼盔會被炸碎,並造成破片傷害,跟子彈一樣,一下會死很多人,而且殺傷距離加大。而破片手榴彈則不同了,他的目的在於殺傷敵人,在手榴彈里加入了各種爆破破片,可以利用這些破片殺傷陣地敵人,殺傷距離更大一些,一般這種手榴彈會被送來往人多的地方扔。但是這種手榴彈因為增加破片反而反而降低了裝藥量,這種手榴彈沒法炸固定掩體的,一般,據統計,這種手榴彈的殺傷性強,範圍大,但致死率卻不高。很多彈片都無法穿過肉體形成二次殺傷,因此,這種手榴彈如果蓋個鋼盔上去,雖然無法完全阻擋手榴彈危力,卻可以儘量的避免傷亡,如果這個時候再加個肉體上去,連同身上的防彈衣,背後的棉被,基本上很難再造成二次殺傷了,起碼,肯定無法再次擊穿穿有防彈衣的戰友了。


優己


這個問題,普法君簡單回答一下:無論手榴彈爆炸力強與弱,犧牲一個戰士是必然的,所減輕的只是對其他戰友的殺傷。

1、犧牲一個是必然



頭條裡面軍事達人很多,對於手榴彈的型號、裝藥量、工作原理、爆炸範圍等都分析的很透徹,在此俺就不再贅述。

但是,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趴在手榴彈上的那個戰士,將以自己的犧牲,換來其他戰友的安全。

因為我們知道,手榴彈的威力,無論是破片還是衝擊,在蓋上一個防彈頭盔,再疊加一個人體的話,再散射出去致命殺傷力可能性極其低微。

現代化的軍事作戰,戰場上的戰士基本都是全套防護裝備(中東戰區自動忽略),我軍維和部隊的戰士,防彈衣連頸部、襠部都已防護到位。

加上戰士們佩戴的防彈頭盔,所用材料都是最先進的,當一個戰士捨身取義之時,手榴彈的破片要穿過防彈頭盔、防彈衣、人體,再散射出去,再飛到其他身著防護設施戰士身上時,基本造不成致命傷害,除非是剛好哪名戰士剛好臥倒在旁邊,而又恰好把頭部暴露在手榴彈爆炸方向宣洩口前……

2、保護一片是肯定



接著上面說,假如是在一個空曠的野外,戰士們多是會反向臥倒躲避手榴彈,只有在封閉空間內才會做出類似舉動。

假設是在一個十平米左右的空間,這基本是手榴彈最大的致命殺傷範圍,此時有名戰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壓上去後,基本能保證周邊戰友安然無恙。

加上現代戰爭中,前線士兵身上攜帶的撞擊較齊全球,除了防彈衣外,身上還有彈夾、背囊等其他裝備,這些同樣可以分散一下手榴彈的殺傷力。

當然,其他戰士會因為爆炸的巨大聲響而瞬間蒙一下,不過會很快恢復戰鬥力。

此時的結果就是開頭所講,犧牲一個戰士,保護一片戰友。

以上列舉的例子,是在現代化戰爭場景下,戰士單兵防護設備到位的前提下,會產生這樣的爆炸效果。



如果是中東、阿富汗某些戰場上,一群人光膀子穿褲衩、提溜著RPG扛著AK的,赤條條的以肉體撲手榴彈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淺見解,說的不好,請頭條兄弟們留言補充或拍磚。


普了次法


以下是我的觀點:

眾所周知,手榴彈在拔掉保險後,在延時引信作用下會有4秒左右的延時。如果此時士兵手持鋼盔將其蓋住人撲在鋼盔上,最後的結果會出現多樣。其結果受手榴彈類型、手榴彈的裝藥量、鋼盔型號、地面狀況和當時背景。

手榴彈分長柄手雷和無柄手雷,其爆炸效果各不相同,而且長柄手雷不易被鋼盔蓋住。

再者現代手雷又分為破片形和衝擊波型,二者的效果各不相同。

手榴彈的裝藥量也是決定其爆炸威力大小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是大威力、大裝藥量的手雷,用鋼盔蓋住只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原因是因為爆炸空間變小,對鋼盔的壓力劇增,使得鋼盔破碎,形成更多的破片,對臥倒在鋼盔上的士兵造成嚴重傷害。

鋼盔的型號也是考慮範圍之內,鋼盔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抵擋各種殺傷性破片的,大多數鋼盔的帽簷並不是水平的,而是前額處較高,後腦勺部分較低,這會造成爆炸時鋼盔各部受力不均,爆炸壓力將人和鋼盔衝擊開。還有就是,手雷爆炸時,鋼盔是第一受力者,鋼盔質量和厚度也決定著爆炸之後傷亡的大小。

接下來就是地面狀況的考慮了,如果地面為堅硬的石頭,水泥或鋼板等等,那麼爆炸的大部分衝擊力從頭盔處發洩出去。如果地面為綿軟的溼地、沙地;那麼大部分的爆炸衝擊力被地面吸收。

還有就是歷史背景,如果是二戰時期的話,手榴彈的殺傷力沒有現在那麼大,但是當時的鋼盔質量較差;如果是現代的話,手榴彈威力較強,但是頭盔的質量較好。總而言之,對個人而言用鋼盔蓋住手榴彈是不可取的行為,因為手雷的破片可能會穿透鋼盔,進入人體;哪怕鋼盔質量強大,但是手雷爆炸的衝擊力十分巨大,如同飛速行駛的小汽車在胸口撞了一下,哪怕不死也活不了多久了。

在軍隊裡,在應對即將爆炸的手雷,採取的措施是:背對手雷,向前臥倒,嘴部張開。

如果有戰士撲了上去,確實可以減少手雷的殺傷效果,但是這位勇敢的士兵必將獻出自己的生命。對於這種勇敢無畏,捨己救人的英雄是值得我們銘記的。


武備庫


可以很肯定告訴你,沒有絲毫作用,反而手榴彈爆炸之後炸碎的鋼盔碎片也會變成要你命的致命武器。你要知道鋼盔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堅固,甚至是正面射擊過來的子彈鋼盔都防不住的。

用鋼盔預防即將爆炸的手榴彈我們可以每個人都幻想過,但是事實上還真有人實驗過這種做法的可能性。在伊拉克戰爭期間,有一隊美國大兵在巡邏的時候被伊拉克武裝分子偷襲,一顆手榴彈被扔到這隊美國大兵面前。一個美國大兵嘗試用頭盔罩住手榴彈,而他自己也壓在了頭盔上,但之後隨著手榴彈一聲巨響,頭盔被炸的四分五裂,而這名美國大兵也因為受傷過重不幸去世,可見用頭盔減小手榴彈爆炸破壞性是不可靠的。

鋼盔這件裝備在設計時候的初衷就是為了防止各種破壞力殺傷力的碎片。一般在戰場都是防止流彈,以及炸彈爆炸產生的石子以及碎片等傷害。而鋼盔的防禦力也和它的材質還有厚度有關聯。但是作用也僅限於此,要想做出可以預防手榴彈爆炸的鋼盔還得研發者繼續加油了。



那為什麼鋼盔防不住爆炸的手榴彈呢?因為現在的手榴彈分為碎片型手榴彈和衝擊波型手榴彈。不管是哪一種手榴彈在爆炸的時候都會產生巨大的能力,而鋼盔的材質以及空間也不足以釋放這顧能量。所以鋼盔也會被直接摧毀。


方圓論壇


所以當手榴彈扔過來,我們要做的不是去蓋住它,而是儘量的躲避它,離它較遠的地方臥倒,並且臉朝下,避免彈片或者爆炸時是快或者其它物體帶來的傷害。



農家小尹


可以減輕傷害,但是具體減輕多少就要看具體情況了。關鍵是這具體情況還有點複雜。主要的關鍵點有一下三個:一.手榴彈的種類(是破片型\\衝擊波型),二.鋼盔的類型(這個區別不大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防彈頭盔性能都比較接近,就是重量有所區別),三.還有一點就是地面類型不同(這一點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但是卻是非常重要的)。

由於太複雜,我就撿兩個比較極端的情況來說,其他的都在這兩個之間了。

一.最倒黴的情況,破片手榴彈+硬質地面!那你死定了!破片可以擊穿頭盔,同時硬質地面無法吸收能量;所有的能量都會反射到頭盔裡面,對周邊隊友的傷害會減小,但是對你的傷害就會增大!但是相較於直接用身體壓住手榴彈,由於中間有頭盔吸收了一定的能量,你可以死得完整一點。

二.最好運氣:衝擊波手榴彈+潰縮質量地面(木樓板/稀泥地/沙地等)。這就好了!衝擊波手榴彈的破片殺傷力很小,可以被頭盔擋住;同時可以潰縮地面可以吸收能量,這樣你有可能被震飛起來!震斷幾根骨頭,但是隻要搶救即使還是能活下來的。


純野生的坦克


手榴彈爆炸前,撲手榴彈的士兵用鋼盔蓋住手榴彈再撲在鋼盔上,起碼不能減輕對自身的傷害。最多隻能減輕對他人的傷害。

因為,現在的手榴彈的爆炸當量已經非常大了。即使用鋼盔蓋住,也無法阻擋手榴彈的巨大爆炸引起的衝擊波。所以即使士兵用鋼盔蓋住手榴彈,最終鋼盔也會被炸碎,而撲在上面的士兵也必然會因為鋼盔的碎片的爆炸而犧牲。當然,周邊的其他戰友應該會得到最大的保護。這也算是這一舉措最大的作用了吧!

現代武器的進化已經達到了日新月異的地步,以前的輕武器手榴彈也已經逐步變成一個輕量重武器。因此,在防衛過程中,再也不能拿電視劇裡面的情節當成教程來對付。否則必然會遭受巨大傷亡。所以再也不能相信,所謂手榴彈扔過來,仍然能扔回去;或者把手榴彈按在身下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