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730近防炮為什麼只裝一個?

沒有什麼不同


源自陸軍陸盾2000的艦載版本,被稱作730近防炮,該型聯裝小口徑艦炮的上艦,解決了海軍水面作戰艦艇近程防空和反導的問題。

除了水下的魚雷外,對水面作戰艦艇而言,最大的危脅來自空中各類精確制導彈藥和對方從水面、水下、岸基發射反艦導彈的打擊,所以730近防炮解決了海軍的一大心病。

最初,海軍在051C型、052B/C驅逐艦以及054A型護衛艦上,安裝上了2門730近防炮,後來052型112艦、113艦及051B型167艦改裝時,也將37毫米高炮換成了2門730近防炮。

海軍在052D型驅逐艦,包括已下水的055型萬噸驅逐艦上,也都裝上了730(或1130)近防炮,但比以上驅逐艦和護衛艦少了安裝了一門730近防炮,卻安裝了一座24聯裝的紅旗10近防導彈系統。

(730近防炮系統)

紅旗10近防導彈系統,是艦艇自衛防禦導彈武器系統,可有效攔截各種類型的反艦導彈包括空艦導彈,對付海上、空中和陸地對艦艇發起的飽和攻擊。

在海軍在某海域的演習中,藍髮發射了一把枚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實彈,被紅方剛服役不久的某056A輕型護衛艦發射紅旗10防空導彈攔截,證明該型近防導彈具有反導能力。

由於海軍防空反導的需要,在052D型驅逐艦和055型萬噸大驅的機庫頂上,安裝了一座24聯裝的紅旗10近防導彈系統,所以這兩型艦的近程防空的任務,就落在了艦前的730近防炮(或1130近防炮),以及艦尾的紅旗10近防導彈系統身上。

(24聯裝紅旗10防空反導系統)

其實,730近防炮和紅旗10近防導彈系統,一個是炮,一個是導彈,究竟誰的威力大,是沒有可比性的,關鍵是放在哪裡,都能起到什麼作用,這才是海軍裝備這兩型武器的關鍵所在。

既然題目有要求,作為論壇軍迷,個人就來作個答覆,730近防炮靠單位時間內,發射大量炮彈,形成彈幕來擊落目標,其發射率為每分鐘6000餘發,主要用於攔截反艦導彈的攻擊,打戰機、直升機、無人機等空中目標,也可對海面近距目標實施射擊。

但軍方做過試驗,對3倍音速以上的反艦導彈的襲擊,包括730近防炮、美軍密集陣等世界上有名的近防系統,都幾乎無能為力,這就是為什麼海軍有了730近防炮系統,軍工還要開發1130近防炮系統的原因,當今世界唯有每分鐘發射10000發以上彈丸的1130近防炮系統,才能有效攔截超音速反艦導彈對載艦的打擊。

(1130近防炮系統)

至於紅旗10近防導彈系統,它不是炮而是導彈,內置發射管裡的FL-3000N導彈具備速度高、重量輕、反應快速、制導精度高等特點,非旦可有效攔截各種亞音速掠海反艦導彈,而且還能攔截超音速反艦導彈對載艦的打擊,這是它存在的最大意義,730近防炮系統無法攔截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在戰時只能依靠紅旗10近防導彈系統來攔截了,這是軍方裝備該系統的最大意義。

052D型艦以及055型萬噸級艦,都是海軍後來建造的,有了反導能力更好的紅旗10防空系統後,海軍自然要將其裝載了,但730近防炮系統性能優良,對付一般反艦導彈打擊,還是問題不大的,這就是052D型、055型萬噸級艦,有一門730或1130近防炮系統,有一座紅旗10防空系統的原因。

2018年2月25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052D上原本裝的是730近防炮,從第13艘開始,改裝成了1130近防炮。

055配備的也是1130近防炮。

每艘052D和055為什麼只裝一門1130近防炮。為什麼不裝兩門,甚至四門呢?

近防炮是最後一道防空屏障,被稱為末端防空。類似於足球場上的守門員。

以055為例,有四道防空網:

遠程海紅旗9B防空導彈,最大射程200公里。

中程海紅旗16B防空導彈,最大射程60公里。

近程的海紅旗10防空導彈,最大射程15公里。

末端的1130近防炮,最大射程3公里。

四道防空網層層攔截,搭配合理,攔截概率非常高。

如果055配備兩門1130近防炮,就無法安裝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就少了一層防空網,也就是說,兩門1130近防炮反而防空效果差。

有軍盲要問:24聯裝的海紅旗10可以保留,把增加的1130近防炮裝到其他地方。

那就會嚴重破壞艦艇的隱身性能,多加這一門近防炮,艦艇的戰鬥力反而下降。

另外,055和052D除了防空外,還要進攻。需要安裝大量的反艦導彈,反潛魚雷,反潛導彈,以及對陸攻擊的巡航導彈。

所以,這兩款軍艦不可能裝四五門,甚至七八門1130 近防炮。

這就類似於足球場上,不能安排11個守門員。而是一名守門員,兩名邊後衛,兩名中後衛,一名後腰,一名前腰,一名左前衛,一名右前衛,兩名前鋒。11名隊員互相配合,各司其職,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





楊朱學派


H/PJ-12型7管30毫米艦炮簡稱「730艦炮」或「730近防炮」,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研發的7管30mm口徑加特林式近防系統(CIWS),裝設在艦艇自動型砲塔基座上,同時配有雷達、光學、紅外線追蹤系統。H/PJ-12型7管30毫米艦炮及相關係統的主要作用是防範、對抗反艦飛彈及其他精確型導引武器,此外也能對抗定翼、旋翼飛行器、船艦及其他小艇、近岸目標及浮型水雷。H/PJ-12型7管30毫米艦炮與荷蘭的守門員近防系統(Goalkeeper CIWS)形貌相似。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H/PJ-12型7管30毫米艦炮的基礎上另研製出陸基近防系統陸盾2000(LD-2000)。

巴基斯坦海軍的F-22P型護衛艦上有其減配版本,其探測裝置採用集中佈置方式。


FriedrichWang


055和052D驅逐艦裝的近防炮已經不是730了,而是升級的11管1130,最大特點是採用雙路供彈,射速提高到了10000發/分,末段攔截能力比單路供彈、最大射速4200發/分(這個射速據傳是低估)的730更強。

1130自帶火控雷達和光電觀瞄裝置,具備自主作戰能力。由於其司職末段防禦,對抗逼近的反艦導彈,所以採用的是脫殼穿甲彈,以動能攔截方式摧毀反艦導彈。因為高爆預製破片殺傷的彈藥,例如厄利空35毫米的阿海德彈雖然以密集鋼珠形成彈幕,但不能確保摧毀反艦導彈,可能打得滿是窟窿眼,但是反艦導彈仍有可能繼續飛行目標,而1130近防炮的30毫米穿甲彈動能很大,命中就能將反艦導彈摧毀。

1130裝在052D和055艦橋前方,處於艦艇中軸線,具有良好的射界,可對通常從左右舷來襲的反艦導彈進行攔截。

不過,1130屬於末段防禦系統,通常只有一次攔截機會。為了增加攔截機會,052D和055又都加裝了1座24聯裝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系統,最遠可在距離艦艇10公里處對反艦導彈實施攔截。如果從紅旗10這兒再有漏網的,則交給1130進行攔截。這樣一來,就具有多次攔截機會,攔截反艦導彈的成功率就會明顯提高。

韓國海軍的KD-2、KD-3驅逐艦也是類似052D、055這樣的防禦系統佈置,即用1座“守門員”近防炮和1座21聯裝“拉姆”近程防空導彈系統組成攔截反艦導彈的防禦體系。美國海軍現在也取消了伯克級艦首1座“密集陣”,只保留尾部1座,同時在MK41垂直髮射裝置裝填“改進型海麻雀”中近程防空導彈來增加多次攔截機會。(S)


聯合防務


730顧名思義就是7管30mm近防炮,具體細節已經在答友們的回答上介紹太多了,但似乎都有些偏題,沒有直接說明原因,我只好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啦😄



其實只安裝一座的並非730,而是比730大得多的1130。



為什麼驅逐艦僅安裝一座而航母等會有多坐呢?

主要是因為驅逐艦較窄長,所以在艦首或尾安一座便有超過270度的射擊角度了。配上其他防空武器已經是全覆蓋了。這也節省了空間,能耗和噸位。至於航母有2到4個主要是因為艦體大,死角多,同時艦體本身噸位充足,能源豐富,安多些無傷大雅,反而提供了更強悍的火力。

其次是近防炮的地位正在被導彈所挑戰。

相比起近防炮一次只能打一個,能不能中靠運氣的低效率,防空導彈效率無疑高得多。無論是對付飽和攻擊的多目標處理,還是命中率都在近防炮之上。同時,導彈的射程是炮彈無可比擬的,在中遠距離上解決威脅,遠比在近距離的“信仰射擊”有效得多!但近防炮的持續火力優勢又是導彈的通病,加之近防炮甚至能打擊艦船,兩者又在覆蓋範圍上有著互補,因此近防炮不得不讓位給導彈,而導彈也不可霸佔近防炮的所有位置,這也導致了兩者長期共存的現象。但近防炮的性質是“近”!在艦隊群防空中的作用終歸有限,是“自私的小炮炮”,所以,安裝的少一些也是大勢所趨。

還有一點可能是戰艦佈局的優化,(迴歸第一段角度問題)以前一門730近覆蓋180度的範圍

如今能覆蓋270度甚至更高。又可以把更多的位置和空間讓位給導彈,完善戰艦的全範圍防空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咯咯咯的鴿


我軍的055和052D型驅逐艦在艦橋前面的平臺安裝有一門近防炮,但它不是730近防炮,而是1130近防炮,它擁有11根炮管,為全球最款射速超過1萬發的近防炮,這個指標是相當高的。

其外觀設計與730近防炮非常類似,內部結構卻不小的區別,為適應高射速,特意配備了2個彈艙,雷達天線和光學電子系統與730近防炮基本相同,但是性能也進一步提高。

搜索雷達負責預警,以每分鐘90轉的水平掃描速度,可以一次鎖定大約40個以上的目標,從中選出最有威脅的目標;向跟蹤雷達傳送目標信息;跟蹤雷達完成對目標精確瞄準之後,火炮開始射擊;射擊過程中,跟蹤雷達會測量出膛炮彈的誤差,以及目標參數,修正瞄準,從而在目標航路形成一個封鎖線,

1130近防炮的性能不錯,故大量裝備我軍水面艦艇。但是它也存在一個缺點,射程不足,只有3000米,於是在驅逐艦的機庫頂上,又安裝了一座24聯裝的紅旗10近防導彈系統,它的優點是射程遠,可以達到10公里,這等於擴大了防禦區,但是它的任務類型有所侷限,只能對付空中目標。1130則在反艦導彈之外,其它類型目標也一樣可以摧毀,任務適應用廣。

故而形成這種同時列裝兩款近防系統的佈局,至於它們的威力更大,沒法說,因為它們各有弱點,同時安裝就是為了取長補短,故而不能說誰更好,這是1加1大於2的問題。


南國軍情


不請自來。

近防炮是幹什麼用的?

現代艦艇面臨哪些空中威脅呢?不外乎飛機投擲的炸彈、魚雷等機載武器以及各種平臺發射的反艦導彈,其中現在威脅最大的還是反艦導彈。那現代艦艇如何進行防空作戰呢?這就是所謂的“分層防禦”,也就是將防空區域按遠程、中程和進程進行區分,在不同的距離空域使用不同的防禦武器。遠程對空防禦,主要是攻擊攜帶反艦導彈的平臺,這主要由航空母艦編隊來完成。中程對空防禦,主要是用艦載中程艦空導彈對目標實施攔截。而近程對空防禦,則靠的是近防武器系統(如近防炮等)。近防炮就是近防武器系統之一,另外還有近程防空導彈和火箭。

(http://www.network54.com/Forum/211833/thread/1192669211/Information+on+the+new+Israeli+Barak+8+and+Gabriel+5+naval+systems+from+IAI)

055和052D上的近防炮為什麼只裝一個

為什麼只裝一個這個問題,與艦載武器系統的防空效能有關,是艦艇方案設計論證要完成的任務。055和052D上只裝一座,只能說按照設計方案,作為對空防禦的最後一道屏障,一座730近防炮可基本滿足防禦任務要求。

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拍磚!


永遠老K


一是成本問題(一套730近防炮造價成本約540萬元),二是空間問題(艦船構造及空間都要嚴格的設計要求),三是功能定位(一般只要被730火控雷達或光學跟蹤系統鎖定目標,在1-3千米範圍內的導彈或飛機命中率是非常高的,並且可以組成一個完全覆蓋艦艇一側空中彈幕),所以一般艦艇一側採用一座近防系統就足夠了。


太極寄暢


因為編隊作戰啊,又不是單獨跑出去溜達,一艘上一部,編隊幾艘就幾部了嘛。近防炮跟近程防空彈的攔截區域有所不同,近防炮主要對付突破前層防圈的反艦導彈,功能上相對單一一些。守門員要有,但是安排倆就有點浪費,畢竟進攻要人,中場攔截要人,後衛也要人。單純考門將是不行的,還是要儘量在中場解決敵人。在有限空間內優化配置才能實現戰力的躍升。


隔壁家牛牛


事實是:末端防禦系統的近防炮根本沒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對付現代小型化隱身化和攻擊多路線化的反艦導彈,近防炮根本力不從心。

每分鐘上萬發又怎麼樣?各位計算一下所謂的彈幕只不過是立體三維的彈幕,每一枚炮彈的間距達到了兩米。還不計算炮瞄雷達的精度,炮管的精度,發射炮彈時相互干擾的影響,炮彈的初速變化…

對付大型反艦導彈和飛機效果還勉強,反導十幾年前還可以說一說。所以,現在只要是有錢有能力的國家基本會用海拉姆代替近防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