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經常胃痛,去體檢該做胃部X線攝影還是胃鏡?

醫透社


胃鏡檢查是金標準。

經常性胃疼,最惡劣的情況是胃癌,而診斷胃癌的金標準是內鏡檢查,所以首先推薦胃鏡。

但胃鏡檢查常常比較痛苦,很多人難以忍受那種排山倒海的噁心嘔吐感。這一類患者可以折衷一下,選擇上消化道鋇餐造影,需要口服一百毫升左右鋇劑,並接受一定量的X線輻射,可以篩查出絕大部分中晚期胃癌、胃潰瘍、慢性胃炎等,但是鋇餐檢查做不到病理診斷,因為無法取活檢病理,並且對早期胃癌有一定的漏診率。

如果不能耐受胃鏡,而做了鋇餐還不放心,還可以怎樣彌補呢?

有兩種方式,一是明確自己是否為胃癌高危人群(年齡40歲,有胃癌家族史,抽菸喝酒,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以前患有萎縮性胃炎),二是可以結合腫瘤標誌物檢測和胃部超聲檢查。

胃癌常常伴有癌胚抗原等腫瘤標誌物的升高,有一定指導意義。另外,飲水後進行胃部超聲檢查,也可以發現一些早期腫瘤,超聲可以觀察胃壁的四層結構是否存在模糊和破壞中斷,是否存在局部小潰瘍或新生物。

但是很多醫院都沒有能力開展胃部超聲,因為已經人滿為患工作量巨大了。而胃部超聲需要比較長的準備(包括提前準備溫開水,檢查時需要先取坐位,之後還要配合仰臥位,左側臥位綜合觀察,性價比不高),很多醫院難以開展,需要提前諮詢和預約。

所以還是回到最初的建議,儘量選擇胃鏡吧,一步到位。並且假如發現了小的腺瘤,小的息肉,小的間質瘤等,還可以選擇內鏡下切除,微創!甚至某些早期胃癌也可以選擇這樣的手術,對身體的損傷很小,比腹腔鏡手術更合適 !當然,這種情況需要嚴格掌握適應症。

我是潛水的豪哥,專注悟空問答,希望這個回答令你滿意!


影像科豪大夫


對於胃痛我想大家並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關於做胃部X線還是胃鏡需要依據具體定情況而定。下面先簡要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種檢查。

胃部X線攝影通常又稱為鋇餐檢查,是以調製好的醫用硫酸鋇混懸液為媒介,通過口服進入食管和胃腸,利用硫酸鋇不溶於水且不被胃黏膜吸收的特性,通過X線影像檢查胃內是否存在病變的一種放射性檢查。這種檢查可間接觀察胃的形態、大小等,並且具有安全、無創傷、基本無副作用。適合對胃鏡檢查存在禁忌症的患者。但如果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胃腸穿孔或者疑似胃腸穿孔、完全性幽門梗阻、腸梗阻、呼吸道感染、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碘實驗陽性等,均不適宜做該項檢查。此外如果檢查到胃內存在某些病變,則需胃鏡進一步確診。

相對於胃部X線檢查,胃鏡檢查能通過攝像頭直接的觀看到胃內的具體情況。如果檢查過程中看到有胃息肉或者其他可疑病灶,可以馬上提取胃內的活組織進行活檢。胃內如果有出血,還可以通過胃鏡進行電凝止血。如果是吞入異物導致的胃痛還可以通過胃鏡將異物取出。普通胃鏡檢查過程中,由於對咽部的刺激會導致強烈的噁心等不適感,但是現在有無痛胃鏡,可以使患者在熟睡中完成整個檢查過程。

經常胃痛建議您最好去醫院找專業的消化科大夫諮詢,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做何種檢查。

本期答主:安麗麗,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經常"胃痛"的人,首先要去正規醫院檢查確定是不是胃部問題,再確定做什麼檢查。如果是胃部問題,建議先選擇做胃鏡檢查,特殊情況下要選擇做X線造影。

首先確定是不是胃部問題

上腹部肝膽胰脾的病變,很多都可以表現為"胃痛",都會上腹部疼痛,比如膽道結石、肝癌、結腸癌等等,從而讓很多人一直覺得自己是胃痛,導致病情延誤。

我一個朋友28歲女性,上腹部疼痛了半年,一直以為自己是胃痛,去藥店買了各種藥吃,不見好轉,最後去醫院查出來是卵巢長了一個10cm大的腫塊,最後手術切除是粘液性囊腺癌,幸運的是早期癌症,沒有出現其他地方轉移。

所以提醒大家有"胃痛"樣表現的人,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就診,向主診醫生詳細的描述病情,由醫生去判斷是什麼疾病。必要的時候做個肝膽胰脾腎及盆腔(子宮附件或前列腺)等的超聲篩查,排除下其他部位的疾病。因為超聲相對於CT來說,適合篩查。

確定是胃病疾病,胃鏡和X線鋇餐(上消化道造影)如何選擇?

1.胃鏡:隨著胃鏡的發展,胃鏡在臨床上逐漸替代了X線鋇餐檢查,運用越來越廣泛。



胃鏡就是從嘴巴里伸進去一條管子,末端有鏡子,通過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腸,觀察這些部位的病變。從裡面觀察整個上消化道的細小結構,如果發現了病變還能取點東西出來做化驗。胃部有出血的時候,還能馬上止血。



目前,胃鏡是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十二指腸)的首選方法。懷疑食管、胃、十二指腸疾病的時候,可以首先做胃鏡檢查。對胃炎、十二指腸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管癌、胃癌能做出早期診斷。

胃鏡檢查沒有輻射,但是部分人會覺得很痛苦,因為管子經過口咽部的時候會出現噁心。

做胃鏡檢查注意事項:檢查前至少8小時內不能進食、進水。檢查後1到2小時內不得進食,如果喉嚨沒有不舒服,可以喝少量水。

2.X線鋇餐(上消化道造影)

因為胃鏡的普及,上消化道造影檢查越來越少。與胃鏡不同的是,這個檢查是從外觀去看食管、胃和十二指腸。但是這個檢查是有輻射的,對於懷孕婦女和準備懷孕的人,最好不要做。一般這個檢查是一些不能耐受胃鏡的人或者無法配合做胃鏡的人的次選方案。


X線鋇餐下的胃和十二指腸。

檢查前8小時不得進食、進水,一口水都不要喝,不要穿戴有金屬的上衣,不能帶項鍊。檢查時候要喝醫生調好的鋇劑,並且還要配合醫生的口令。喝不下鋇劑的人,無法做這個檢查。

醫生從外觀上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的病變,觀察充盈及黏膜,還有蠕動功能。觀察蠕動功能是胃鏡看不到的,所以如果懷疑有功能性病變的話,X線鋇餐檢查成為了首選。

對於大部分胃疾病,胃鏡是首選,但是胃鏡也不是萬能的,功能性的病變及一些特殊性疾病胃鏡無法做診斷。

比如賁門失遲緩症,以下這個是一位59歲男性,漸進性吞嚥困難20年。X線鋇餐下典型的"鳥嘴"徵。是由於賁門部位功能神經問題,導致無法舒張。胃鏡對這個病的也是無法診斷的。



還有一個病叫十二指腸上動脈壓迫綜合症,只有做X線鋇餐才能診斷而胃鏡無法診斷。原因是十二指腸上動脈壓迫了十二指腸,導致食物無法通過十二指腸,而滯留在胃部。一般發生在瘦高的年輕人,出現飽漲不適,嘔吐等,吃不下會繼續瘦,瘦也會加重這個病,不斷的惡性循環。治療上有保守治療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主要進食流質食物,少食多餐,飯後俯臥位或者右側位。


這是一位19歲男性,反覆上腹部疼痛,飯後嘔吐就診。X線鋇餐看到十二指腸水平段"筆桿樣壓跡",伴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小影大夫


在現今快速的生活節奏中,很多人會因為繁忙的工作而長期不規律不健康飲食,久而久之,胃部就會被掏空,甚至會出現胃氣鬱結,然後胃部出現抽搐的痛。簡單地說就是胃痛。胃痛只是胃部症狀的總概括,它包括了很多症狀,比如說潰瘍,炎症等。

那麼,如果經常胃痛,體檢時應該做胃部X線攝影還是胃鏡呢?

1、胃部X射線攝影是要求患者食用鋇餐的,根據鋇在強烈胃酸中不會腐蝕的化學性質,而X射線又無法穿過鋇固體,所以鋇固體就會在照片中呈陰影的狀態展現出來。那麼,通過X射線就可以檢測出鋇在胃部的位置。胃部如果出現病變則不含有胃酸,因此鋇則不能夠粘貼在胃部,X射線就能夠透過,在片子裡就是光亮的狀態。

2、胃鏡檢查是將一個類似鏡子的小東西通過人體喉嚨插入患者體內,利用攝像系統和光導纖維全面地檢查患者的腸胃腔,這樣可以將患者的腸胃腔的病變,哪怕是微小的病變都反饋給醫生。但是,這種檢查會使患者感覺有點痛苦。

由於胃鏡檢查的範圍更加廣泛,所以一般建議胃痛患者進行胃鏡檢查。胃鏡檢查能夠更加全面地觀察出自己的腸胃腔,同時也能夠確保不會遺漏一些微小病變。而胃部X射線攝影檢查無法向患者反饋全面的胃部信息,所以可能會遺漏一些微小病變情況,耽誤患者最佳的治療時期。

擅長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感染,胃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肝臟膽囊等消化內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醫聯媒體


對於長期性的胃部疼痛,小克還是建議去做胃鏡檢查的,因為胃鏡檢查相比其他的消化系統檢查都有著一定的優勢和進步。


胃鏡顧名思義就是胃裡的鏡子,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胃部的情況,對於胃黏膜表面的潰瘍、炎症、糜爛、都可以觀察的一清二楚,不像CT、x線那樣只是影像學上的檢查,而且對於胃部的診斷並沒有太大的臨床價值,也無法明確的診斷胃部的病變。

對於經常性胃部疼痛的患者來說,最有可能的就是胃部的潰瘍,胃鏡就可以明確的觀察到潰瘍的部位,潰瘍的發展程度,潰瘍的大小、有沒有伴有其他病變等情況,而且對於巨大的潰瘍,或者是懷疑有惡變的潰瘍,胃鏡還可以提取病理組織,從而進行病理學上的檢查,讓診斷更加明確,讓後期治療更加的有效。

而且胃鏡也不單單侷限於胃,胃鏡還可以廣泛的用於食管、十二指腸的病情的診斷,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加可靠、有效的臨床依據。

所以說,胃鏡不但適用於胃部檢查需求的患者,還可以用於食管疾病、十二指腸疾病的患者來進行檢查。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當然是選擇先做胃鏡了啊,朋友。為什麼呢?我來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什麼呢?

胃鏡檢查就是把一根帶有高清攝像頭的管子,通過我們的口腔、咽喉、食道,進入胃。管子的另一頭鏈接在電腦上,電腦屏幕上會把攝像頭拍攝到的畫面呈現出來,醫生可以通過手裡的操縱桿調節鏡頭的角度。當醫生髮現尾部病變時,可以拍攝高清照片,同時,還可以利用鉗子直接夾取病變,送往化驗室(病理科)檢查。

傳統胃鏡有兩種,一種是無痛胃鏡,就是首先採用全身麻醉,使被檢查者意識喪失,在被檢查者完全沒有感覺的情況下進行。另外一種是有痛胃鏡,就是不經全麻直接進行,缺點就是會有較強烈的不舒服。

胃鏡是胃部檢查的金標準。醫生能夠直視病變,也可以直接取活檢,準確度極高。

因此一般首先選擇胃鏡


人體探索者


春雨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胃痛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對於胃部不適的患者就醫時該做那種檢查,還需要醫生根據更多細緻的症狀來進行判斷。

不過,對於有內鏡檢查禁忌症的患者,可以根據情況選擇X線造影。

X線成像一方面基於X線的特性,即X線具有穿透性、熒光效應和攝影效應,另一方面則是基於人體組織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別。一些天然對比良好的器官和組織,如胸部、骨關節等,X線檢查的顯示效果極佳,應用廣泛。但是消化道系統、泌尿系統等本身的天然對比不足,在X線檢查中顯影效果差,這個時候需要將其它物質引入器官內或其周圍,人為地使之產生密度差別而顯影,這種方法稱為造影檢查,引入器官內或其周圍的物質稱為對比劑。

對比劑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為X線容易透過的物質,多為氣體或者水,稱為陰性對比劑,另一類為X線不易透過的物質,多數為硫酸鋇或者碘劑,稱為陽性對比劑。經口或者經導管將硫酸鋇引入胃腸道內,對胃腸道進行檢查以判斷其是否存在病變,就是我們所說的鋇餐檢查。

進入胃腸道內的硫酸鋇混懸液,通過患者不斷地變動體位,可以將硫酸鋇均勻地塗布在消化道的粘膜表面,與消化道本身、消化道內的氣體形成良好的密度對比,可以行雙重對比造影。消化道內的病變,如炎症、腫瘤等,會使消化道粘膜形態及管腔發生改變,在鋇餐造影過程中可以清楚觀察到。

不過,硫酸鋇不溶於水,不溶於酸,不被任何組織吸收,直接經肛門排出。所以鋇餐檢查完成後的一兩天內可能會排出白色糞便,這是正常情況。鋇餐檢查完畢後應該大量喝水,促進硫酸鋇的儘快排出。

因此,選擇消化道造影,對於潰瘍,腫瘤的診斷也有一定的意義。不過,胃腸鏡檢查對於有胃腸炎、潰瘍、腫瘤、肝硬化患者十分必要,同時對於45歲以上有消化道症狀患者,建議定期內鏡檢查。

希望春雨醫生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歡迎關注頭條號【春雨醫生】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喲。


春雨醫生


經常胃痛的人,一定要放下手頭工作,及時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而不是自己到藥店隨意買點治療胃酸胃脹的藥比如氫氧化鋁片或者碳酸氫鈉片(小蘇打片),買點奧美拉唑腸溶膠囊之類的質子泵抑制劑或者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膠囊等等私自購藥行為。

胃痛患者對於如何選擇胃部X線造影還是選擇胃鏡檢查,目前的醫療環境與就醫的人數來看,醫生建議選擇胃鏡檢查比較普通。因為胃鏡檢查可以很直觀的看到食道、胃、十二指腸各部分的情況,準確的看到各部分是否有病變的存在,胃鏡也有自身的缺陷就是檢查者有不適感產生以及如果身體已有病變引起的腔道狹窄,可能就會影響肉眼觀察。另外,在做胃鏡的過程中,檢查時如果發現有可疑的部位,也可以提取小碎塊組織送到病理科做檢查,可以進一步明確有無發生癌病的可能病灶。

而胃部X線就是所謂的鋇餐檢查法,該方法簡單、快捷,可能存在一定的輻射,但是檢查過程中要變換不同體位,如果發現有可疑之處,檢查時間會相應延長,或者一些微小病變會出現檢查遺留或觀察不全面的情況。

所以,目前絕大部分醫院都是直接建議胃痛患者做胃鏡檢查,目前部分醫院開展的也有無痛胃鏡檢查,減少胃痛者恐懼感和不適感。

當我們發生胃痛的時候,建議先到門診尋找(掛號)消化內科的醫師,讓消化內科醫生進行最初步的體格檢查與問診內容,醫生會根據你的各項體格體徵表現,然後通過初步診斷與判斷,如有必要進行下一步檢查的話,則會指導你去做臨床呼氣試驗、胃鏡檢查、B超腹部檢查、生化檢查等與初步檢查相關的輔助檢查,這些檢查手段並非都逐個檢查,經過上述的選擇性檢查和檢查結果,醫生這個時候基本就可以對胃痛的症狀做出一個明確的臨床診斷。


藥事健康


可以去做個胃鏡,現在有很多醫院開展了無痛胃鏡,最好去正規人民醫院!先空腹去門診查血,等結果出來後約胃鏡,在做胃鏡頭一天晚上吃點稀飯,當天空腹去做胃鏡檢查,當然,年齡大的人還需要做個心臟檢查,看看心功能能否耐受全麻


姚11683116


最佳答案;先做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C13/C14),胃功能檢測,視情況醫生會建議是否做胃鏡。現在在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有膠囊胃鏡(無痛,無創,)。胃部檢測從不用X線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