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2018房價是漲還是跌?

雨馨yan


針對這一問題,2018年房價,官方數據顯示有一定幅度的下跌,真正買房的人表示沒跌反而微漲,賣房的人表示不好賣卻不願意降價賣。



1、從政策上來看。

(1)堅持住房不炒的定位,在限購,限售,限價、限貸等來看,打擊投機炒房行為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同時也表示防止房價大起大落,穩才是2018年房地產的趨勢。(2)從2018年滿足剛需,支持改善,縣域去庫存,因城實策,一城一個政策,房價的漲跌趨勢明顯,該漲的還要漲,該限的還有繼續限制,(3)從租購併舉,租售同權,共有產權房,大力發展租賃市場,實現居者有其屋,買共有產權房或租房,房價迴歸理性。


2、從市場上來看。

(1)一手房限價穩,一手房(即新建商品房房限價,按指導價進行銷售,房地產開發商不得捆綁搭售,價外加價的違規行為),一手房穩穩的。

(2)二手房有漲有跌、地段好的還在漲,地段差前期價格漲幅過大的還在跌。

(3)每個區域的房價漲跌都不同,市場陰陽交錯,有漲有跌。

3、總之,2018年的房價,官方數據顯示有一定幅度的下跌,真正買房的人表示房價沒跌反而微漲,賣房的人表示房子不好賣卻不願降價賣,看熱鬧的不是希望崩盤,就是希望漲上天。


天天房知道


看整體沒意思。

分城市來看,二線城市今年一季度,漲得還是比較多的,房子也非常難買的。

漲得比較多的是二手房,非常難買的是新房。

具體就不好多說了,成都樓市近來是一地雞毛。

不少參與搖號的成都網友告訴我,成都現在所有的新盤搖號人數都是過萬的,平均中籤率只有5%,那個最離譜的是招商中央華城,416套房有43953組客戶參與搖號,中籤率不足1%。

現在普通的這些購房者很不爽,2017年調控到現在,房地產市場供需是極度惡化,炒房客沒趕走,新房買不到,二手房又非常貴。

成都樓市極度扭曲的問題,2016年和2017年其他城市都出現過,短期內基本無解。

成都的壓力很大。目前來看,只能壓一下新聞,別再放大問題。

然後出臺新的調控措施,炒房客會面臨更大的壓力。開發商也一樣,他們拿了不少高價地後,推盤卻一直不積極,今後估計也會給他們更大的壓力,讓他們儘快推盤。

二手房或許也會採取一定措施,通過出臺二手房指導價的形式約束二手房中介,要求他們不得代理高價二手房。北京就是這麼幹的,中介不會接受報價過高的二手房代理需求。

成都是一個樣本,其他二線城市的問題基本大同小異。

至於一些城市,北京已經要求新房轉為共有產權房,只要開發商賣的房子比周邊二手房便宜15%以上,就得轉為共有產權房,調控是非常嚴厲的,房價肯定是難漲的。

目前房地產已經全面被接管了。在住建部約談成都等12個城市之後,接下來房價肯定會難漲,這已經是一條不可能被突破的“紅線”。

我是樓市微觀察,只說真心話,歡迎點贊與關注。


樓市微觀察


2018房價是漲還是跌?根據目前全國百城聯創,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項目來看,房子價格2018年應該是漲。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需要拆遷,居民需要有地方住,買房子的也多了,現在房子供不應求,房子價格上漲了還少呢。
自去年拆遷開始,房子價格已經抬頭,幾個月過去了,房子價格有原來的3000多漲到現在的5000多,朋友買的更貴,一平方7200。2018房子漲價已成定局,想讓房價回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拆遷帶動了當地的房產市場,帶動了房子價格,一套房子比去年漲了近二十萬。以前曾經賣不動的房產9的是被搶購一空,現在根本沒有現房。朋友買的7200一平方的房子要兩年後才能交房,有的房子延期交房時間更長。
2018的房價上漲趨勢一成定局,近幾年回落是不可能的。有序房子需求量大,開發商手裡沒有現房,就是買也是期房。今年讓準備買房子的人感覺到壓力很大,因為房子的漲價,那以前買房子的錢,再買現在的房已經買不到了。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瞭解更多三農信息。


周口視窗


近幾年,在中央和地方各種調控政策下,樓市有如過山車,不少想要買房的人比較迷茫、糾結,房價到是漲還是跌?

這也難怪!房子是最值錢的資產,房價漲,有房的人財產就跟著漲。房價跌一下,那些等著抄底的人們就有了盼頭。

首先,2018年,全國整體房價不會大漲!

聽業內人士說,要判斷一兩年內的房價,會不會大漲,第一件事就是看RMB。 只要國家這一年發的RMB特別多,也就是印錢印得特別多,房價就一定會大漲。

多印的錢,會通過銀行,通過貸款,流到市面上來。

本來市面上有1000套房子在賣,剛好有1000個人要買。供需平衡,房價不漲也不跌。

突然有一天,銀行對不買房子的人說,房子買不起?來,我借給你錢,都去買房。

有了銀行撐腰,變成5000個人都來買房了。怎麼辦?漲價!誰願意出高價,就賣給誰。

這個過程簡單概括,就是:錢印多了——湧進樓市——房價大漲。

所以,我們只要知道:2018年貨幣發得多不多,就知道房價會不會大漲了。

但這個問題,總理一句話就回答了,不多。

既然不會多印錢,那麼,總體上,今年的房價就不會大漲。

那麼,房價會不會大跌呢?也不會!

身邊有很多朋友,早就想好了要買房,首付的錢都躺在賬戶上了,可是看看新聞,覺得政策調控得嚴厲,一定會跌了。那麼到底要不要買啊?著急!

相信很多人都一樣,看個新聞,內心戲老多了。事實上,很多的人根本沒搞懂調控的意思。

政府調控,可以是限購、讓房價跌;但也可以是給各種好處和優惠,讓房價漲啊。

兩會里面,政府一直說,“差別化調控”,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嘛?

這是說,每個城市、甚至一個城市的不同片區,政策是可以不一樣的,也是可以靈活改變的。中央政府把靈活性和力度放給地區上了。

房價漲得兇的,出一個文件、一個命令壓不住的,就出第二個、第三個……就讓你買不成房子。

房子賣不掉的,積壓成了庫存的,就想辦法給優惠,鼓勵買房。

甚至同一個城市,不同的區,政策都可以不一樣。

比如海南就是這樣,你一個外地人跑去海口買房,沒有滿足當地的社保記錄,免談。

再去其他城市偏遠區,什麼證明都不用,搶著賣給你,因為那幾個區的房子積壓得太多了,外地人就是銷庫存的希望。

你覺得,現在政府這個力度和靈活度,房價能跌下去多少呢?

調控差別化,因為各地情況實在複雜,就像一個老師要管幾千個學生,根本管不過來。

所以,中央就是把靈活度和力度放給各地了,每個城市都不一樣。

但是,不論對房價的判斷是漲還是跌,都建議大家暫停投資房子的想法。

因為,都說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還用那麼大的力度調控,就是不想讓投資房子的輕鬆賺到錢。

認清這個趨勢,就掌握了2018年房市的動向。


房盟旅居


2018房價是漲還是跌?

今天小司專門來給大家總結一篇。

對全國各大城市的房價做一個預判,方便朋友們在購房置業的時候進行參考。

01

房價預測的前提

小司的房價走勢預測有前提的,是在當下社會背景下做出的。

有幾個前提先跟大家梳理一下:

一是中國的幾種房產性質,都適合誰?

如果各位有住房買賣需求,一定要先明確房產的性質。

小司在上面列出了一些不同房產的性質,以及相關具體情況,請各位參考。

二是國家的貨幣政策,直接影響未來房價

目前,國家實施的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政策信息很明確,也就是說,目前既不會“大量印發貨幣”,也不會“大量回收貨幣”。但小司認為,一個貨幣政策從擴張走向中性,本身就是緊縮的過程。

緊縮,或走向緊縮,應該是未來數年的大趨勢......

三是土地供應狀態,要保持穩定

土地供應量,尤其是住宅用地供應量的穩定,是房價預測的關鍵前提。

以下是自然資源部(原國土資源部)的全國土地供應數據:

四是城市化的路線的選擇

城市發展路線:美國路線、日本路線

美國城市化路線特點:以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達拉斯、費城、波士頓、亞特蘭大等都市圈均衡分佈,私人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各種城鎮化星羅棋佈。

日本城市化路線特點:以東京為核心,以密集的地鐵網為紐帶,一個超大型城市圈,佔有全日本超過一半的產業和GDP總量。

預判:中國的雄安新區設立,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中國以後的城市化方向是選擇了日本的城市化路線,即大城市圈地鐵為主要交通工具。同時,鄉一級行政區劃會慢慢消失。

02

各地房價走勢預測彙總

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一線城市是全國房價走向的指標,也是受貨幣政策影響最大的城市。目前,“北上廣深”的基本市政工程建設已完畢,但地鐵網絡建設仍有所不足。

加之,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為負,土地成本昂貴,而租房價格不斷攀升、高企的房價令人望而生畏,即便是拆遷成本也十分巨大。

在這種情況下,一線城市都開始出現“逆城市化”,外來人口迴流趨勢加大。但人口迴流的主要方向不在戶籍地,而是在次中心城市。

所以,有住房需求的人口不是在迴流,而是圍繞中心城市,在外圍的次中心城市“環流”。

所以,一線城市的房價總體來說,是徘徊為主、微跌為輔。

建議重點關注城市:廣州

廣州房價總體上低於北、上、深,且廣州既是傳統產業的聚集地,轉型壓力巨大,又有大規模的戰略新興產業規劃。廣州市區人口和外來人口還在增長,且珠三角經濟帶還在不斷的融合之中。

次中心城市:

大上海圈:蘇州、崑山、嘉興、南通、湖州、常州

京津冀圈:廊坊、保定、唐山、張家口、承德、滄州、秦皇島

珠三角圈:珠海、東莞、中山、江門、佛山、清遠、肇慶、惠州

這些城市都有幾個共同特點,次中心城市距離一線城市地理上較近,都缺乏足夠的大學城和醫院。

這些次中心城市主要在資金、人員、信息、技術方面與一線城市形成互動關係。

隨著軌道交通設施越來越完備,在次中心城市買房置業,在一線城市上班的人越來越多。在北上廣深城市圈外圍形成了“兩小時生活圈”,候鳥文化也越來越盛行。

另一方面,一線城市在早期房價上升的過程中,都有外來產業退出資本的助力。

而現在第一批產業退出資本進大城市已經完成,第二批產業退出資本如“包工頭”、“印染廠老闆”、“化工廠老闆”這些人原來就在一線城市的周圍活動。

在次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完善之後,這些人更多選擇是本地化置業,或選擇在一線城市的周邊安置家庭。

早期,許多山西的“煤老闆”在放棄經營高危產業之後,舉家遷移到北京,而兩淮地區的煤老闆、礦老闆大多在上海置業,購房置業、安置家人、兒女婚嫁等等,這就是房價攀升的動力。

還有搞電纜老闆、倒騰建材的,更多更多的老闆掙夠了錢,不想幹這種“髒活累活”了,都會選擇去一線城市購房置業,幫助子女在北上廣落地生根。

小司認為,對於這些城市來說,地鐵和高鐵是次中心城市房價支撐的關鍵。說白了,軌道交通也是連接優勢經濟資源的關鍵。

對於這些城市的房價,看漲!

計劃單列市: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

為什麼要說計劃單列市,就因為這些城市具有類省會城市的權限,在行政上級別相對較高,在稅收上相對獨立,且在城市發展問題上有與省會平等對話、與中央反饋意見的便利。

除了深圳,大連、青島、寧波、廈門均屬於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發展較快的海濱城市。

這些計劃單列市的人才落戶政策門檻都相對較低,人才持續流入,在全國所有城市的幾個核心指標(人口、增值稅、城市車輛、)的比較下,大連、青島、寧波、廈門都是處於快速增長狀態。

更重要的是,這些計劃單列城市可以快速的承接國家的優惠政策,在發展速度和質量上均有保證。

唯一有所欠缺的是,這些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相對滯後。

但,相比之下,在寧波、大連兩城的購房置業,性價比應該是最好的。

熱點省會城市:成都、杭州、武漢、西安、南京、海口、石家莊、鄭州、長沙、合肥、太原、南昌

這些省會城市,雖然在房價上比不上一線城市和次中心城市。

但從最近幾年的一系列新聞和事件中可以看出,這些省會城市均在全國範圍與次中心城市搶奪優勢資源。

與其說是在“搶奪”,不如說是“保護”本地資源。

省會城市是政治中心,與政策、人脈網絡的聚集地。大學多、醫院多、產業多、進城務工人員多。

在戶籍制度適當放開之後,這些城市的房價在本省內,便具有了巨大的磁吸效應。

應屆畢業生、產業領軍人才、創業公司紛紛來了,住房置業的巨大需求來了。

按住不漲,能按多長時間呢?

東北:瀋陽、長春、哈爾濱

東北地區,人口長期外流進關,經濟增速常年墊底,人均收入增長緩慢,超大型的重工業的產業地位尷尬,產業升級任務迫切。

在長期奉獻情況下,產業積累多用於支援關內。

所以小司認為,房價多是關內房地產資金外溢的作用。也就是說,東北房價多是跟隨一線城市和熱點城市的房價變化,或是突發性炒作資金一擁而上。

東北省會的房價持續增長的動力,有!但不足!

遼寧自貿區在大連、瀋陽、營口的三大片區的房價值得關注!

西南:昆明、貴陽、南寧

西南三省的省會,總體來說,房價上漲的動力是依靠回鄉置業、棚戶區改造和旅遊經濟帶動。

從根本上來說,產業才是房價上漲的第一動力。

昆明、貴州、南寧均屬於“逍遙派”,可以這樣說,這三城的房價變化才是全國的典範,也是比較協調的。或者說,這三城的房價上漲來的晚了一點。

建議:值得入手,房住不炒,宜居保值的最好城市!

西部省會:蘭州、銀川、呼和浩特、拉薩、烏魯木齊

這些城市比較特殊,另作討論。

房價跌,是社會大多數利益相關方都不願意看到的事。

地方、城市有產者、開發商、炒房團、銀行,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是發債券的、搞基金的,甚至是炒股票的,只要明白房產作為公允價值的作用,就不想讓房價下來。

房價漲,除了炒房團的因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貨幣政策的溫度計、是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果,更是優勢資源匯聚的反應。

大家對更多社保、保險知識感興趣的,歡迎關注《小司淘保》的今日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您。


小司淘保


2018年2月2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1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根據該系列數據,可以對2018年房價走勢做出大致的判斷。

一、一線城市新房價格低於同期,但二三線城市保持同比增長

從統計結果來看,北京、南京、杭州等11個熱點城市新房價格已低於去年同期水平,這是一線城市房價30多個月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但也必須看到,全國70個城市新房價格指數同比增發為5.4%,仍然保持了上漲態勢,不過上漲幅度有所縮小。這表明樓市尚未進入降價區間,但一線市場調控效果已經開始顯現。




二、一線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二三線城市房價保持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0城中新房價格環比下調的城市有13個,持平5個,上漲52個。其中,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月出現下降,但二三線城市環比依然保持增長,但二線城市環比漲幅回落0.3個百分點,三線城市回落0.1個百分點。換言之,二三線城市房價仍在增長,只不過增長幅度有所減緩。一方面可以說調控政策見到一定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房價已漲到一定水平,勢必進入一個整頓期。另外,結合成交量來看,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一線成交量成下滑態勢,但三四線城市仍然保持了升溫,三四線新房和二手房搜索熱度環比上升了2.2%。這也和三四線城市居民的感受是一致的,即房價繼續在瘋漲。



結合統計局發佈的數據,筆者堅定了一直以來的觀點,作為一種長週期的特殊商品,房子不能單看月度數據,相信房價仍將保持正增長、增幅小的發展態勢,特別是三四線城市,恐怕短期之內不會出現下跌。


文言狀語


3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道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近日中國央行參事盛松成曾表示:

鑑於金融去槓桿的進程和大量融資回表,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廣義貨幣M2增速與經濟的相關性會提高。M2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的差異將會縮小。2018年,M2增速或有所回升,將超過去年。

CEO來信君給大家“翻譯一下”,上面的意思大概是說今年還會印更多的錢。

其實2018年1月9日晚,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任志強就回答過關於房地產的一些問題。當時他說:

我現在不能再講房價會不會漲,但我可以說,貨幣一定是會貶值的。

貨幣貶值了,實物肯定相當於漲價了嘛!上面兩位大佬的這些話大家就自行去參悟吧。

其實還是應該引用任志強的那句話:大家不要考慮房價是漲還是降。如果你現在有需求,那就買!

任志強之前對房產的預測確實很準確,而且每一句都是大實話。我覺得大家應該可以聽一聽。你只要手裡有錢,又有買房的需求,那就去買吧。至少買來自住,不算是炒房,而且一旦買下一套以後,你也就不會想太多房價會不會漲,會不會降了。

因為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炒的。心理就會平靜很多了。

最後給大家一個提示,看我配圖裡,有沒有哪張圖裡有方向感的?你就明白,房價到底是漲還是降了。(聲明一下:這裡只是討論話題,至於買房這件事,還請大家自負盈虧啊,本人概不負責)


CEO來信


2018年房價繼續看漲,因為對於樓市來說,幾乎不存在看跌。看跌只是為了吸引眼球賺取閱讀量而已。就像專家一直以來說的房價跌別買房,現在好了,房價漲了買不起了。買房的事情上,誰把誰當真呢?



為什麼執意要說房價還會漲,今年不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攻堅年嗎?



不錯,今年作為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攻堅年,陸續出臺了很多的調控政策,並且各地也有不同的細則。但是,對於房價近幾年的漲勢來說,單單想從2018年就讓房價降下來是不可能的。就像一線城市的房價,也是經過了32。個月的持續不斷的調控之後才在今年一月份出現了鬆動。

敢問,還有哪個城市的調控力度大得過一線城市的。答案就是沒有,所以說,既然沒有,那麼房價短期內受到影響的概率也就幾乎沒有了。


那麼還有其他原因助漲樓市嗎?

樓市從來就不缺助漲劑,因為需求就是最好的助漲因素。

需求,多來自於剛需,剛需又不需買房,這會使得樓市一直是被偏愛得都有恃無恐,既然有恃無恐,那麼房價又有什麼好降的呢?

婚房的需求、改善住房的需求、拆遷房的需求、投資性住房的需求。種種需求之下,樓市的火熱程度應該是不斷增加的。房價也是隨著火熱程度水漲船高的。




總有人不相信樓市的火爆,這張圖恰恰反應了從10年到18年這期間樓市的新房交易面積。2017年達到峰值,今年3月再次超過2017年之前的面積,說明樓市的心願從三月份已經開啟。


這張圖剛好說明了在15年達到峰值的新建商品房庫存量在逐漸下降,這就表明樓市的銷量在逐漸增加,銷量增加會是因為房價下降嗎?不會,買漲不買跌,恰恰是說明房價在上漲!


所以說,2108年的樓市趨勢還是繼續上漲,不論是量價都在保持穩定,雖然相比2017年有些收緊,但是後續發力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房產老J


將是房價由漲轉跌的一年。

首先,最近一月份的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房價已經開始回落,其它上漲較快的城市也開始回落。隨著調控的繼續,房價基本已經到了此輪上漲的尾聲。一二線城市嚴格限購,將全面轉跌。三四線城市在高壓調控下,將由漲轉跌,進入下跌週期。但下跌幅度不會太大。


其次,從資金層面上看,隨著美國的加息,全球市場上的美元將大量回落美國,所有新興市場都在防範金融風險,中國也不例外。去槓桿,防範金融風險,將在國家2018年繼續嚴格執行。同時國家提出防止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市場,相信將有許多資金緊張的開發商陸續抗不住,打出降價促銷。

最後,從需求層面上來看,由於這兩年房價的快速上漲,已經透支了大部分的需求。有些人對住房需求不是那麼強烈,但是為了追漲,也拼命進入搶房大軍,這將造成未來若干年,他們不會再有實力繼續買房子。而真正的剛需面對現在的高房價,反而有點望而卻步。所以房價小幅調整下行是必然的。

隨著國家陸續的調控,相信房價會迴歸理性的。


歷史的豪情


2018房價上漲的週期要結束了,這個週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學概念叫城市化率,是我們判斷樓市拐點的重要概念。

城市化率就是一個國家有多少人住在城裡,如果10億人口的國家有7億住在城裡,就是70%,10億人口的國家有5億住在城裡,就是50%,回頭看1980年中國12億人口有20%的人口住在城裡,這就是城市化的起點,現在我國14億人口有8億人已經進城,這時候城市化率已經接近60%,這就是我們判斷樓市拐點的重要概念。

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都是在70%--80%,我們國家剛接近60%。城市化率在20%--55%的時候房價是會漲的。在中國城市化率的這幾個階段,人的預期壽命提高了,60年代的時候,人55歲就退休了,因為那時候人的預期壽命是61歲,而現在是76歲、女士78歲,這時候你就會看到當一個國家城市化進程推進的同時,平均壽命上升了,帶來的結果是本來城市化率提高的過程,一部分人進城還有一部分人死去,可是預期壽命提高之後一部分人進城但是沒進城的人還沒來得及死去,這就形成了我們要計算,一個國家可能城市化的真實的人口和留在農村經濟中的存留人口,就是他們根本就不想進城。

我們可以用手機號來看一看中國的城市化率。儘管中國的人口已經14億了,但是手機號現在才12.8億,還不包括很多人用兩個號,用手機上網的數字才11.7億,這時候你就會看到中國至少有2億人是不用手機的,更不用手機上網,他們習慣於田園生活,這些人不會進城,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中國的城市化率,要把這2億存留人口刪除,按照12億左右的數字來計算總人口,於是如果可以進城,即將進城的總人口一共才12個億,其中8--9億已經進城了,中國的城市化率已經接近70%了。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過去這幾年,村裡人進城的人口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你在的那個城市人口外流了,流到我這個城市了,於是你在的城市就變成了人口外流的城市,我在的城市就變成了人口持續淨流入的城市。可是在過去的這幾年,我們看到人口外流的城市越來越多,人口持續淨流入的城市就越來越少。這樣你就理解了人口持續淨流入的城市才會出現天價豪宅,而人口外流的城市房價就會一落千丈,無論哪種情況投資性房產抓緊賣,2018年中國房價漲不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