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做人,要順其自然,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哲理美文)

做人,要順其自然,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哲理美文)

隨遇而安是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當然,這裡的“隨”不是指隨便,而是指一個人,能夠懂得把握機遇,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特別是在逆境中,能夠做到隨遇而安,那麼,這個人其實就是一個懂得人生境界的人,也是一個懂得舉重若輕的人,這樣的人,往往到了最後,都是人生的大贏家。那麼,一個人,究竟在哪些環境下,要懂得隨遇而安呢?

做人,要順其自然,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哲理美文)

首先,在工作環境不是太理想的情況下,我們要懂得隨遇而安。一個人,出來工作,當然是想有一個理想的工作環境,而環境對一個人的學習和發展,往往能夠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就很深刻地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但是,有時候,我們工作的環境往往會有不盡人意的時候,比如,工作環境自己不滿意,人際關係微妙,圈子利益有矛盾顯露,等等。

做人,要順其自然,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哲理美文)

這些問題,其實,在很多單位都可能存在,當我們知道自己人力不能改變的時候,就不如面對現實,隨遇而安。好好地去努力工作,去提升自己,等到自己有了能力,有了發言權的時候,那麼,我們就能夠輕易改變自己的工作環境的了。當我們有了選擇權,或者有了一定的影響力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就能夠重新挖掘到自己的前進道理,更加隨遇而安地求得自己的快樂和安靜的生活。

做人,要順其自然,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哲理美文)

其次,在生活環境不理想的時候,我們要懂得隨遇而安。一個人,出來工作,總要面對生活的點點滴滴,有時候,因為自己工作環境的惡劣,自己要承受很多生活上想不到的困難。比如,吃的簡單,穿的粗糙,住的簡陋,行的不便。而吃穿住行是一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生存條件,當我們遇到生活中的這些困難的時候,與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惱,就不如適應環境,從既有的條件中,儘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發掘樂趣。

做人,要順其自然,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哲理美文)

年輕的時候,我曾經到一個偏遠的山區工作。那時候,山區山路崎嶇,交通不便,而且生產力較為落後,所以,吃穿住行都不好。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曾經長吁短嘆,為自己的未來擔憂。但漸漸地,我的心就安靜下來,在長久地寂寞中,我喜歡上了讀書,喜歡上了寫作,甚至喜歡上了書法。每天在空寂的山林中行走,看著山林中的紅葉隨風飄落,是那麼地唯美和浪漫,我竟然享受到了寂寞的美好滋味。也許,這就是一種對艱苦生活的隨遇而安吧。

做人,要順其自然,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哲理美文)

第三,在自己沒有錢的時候,我們要學會隨遇而安。一個人,出來工作,出來奮鬥,我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未來的追求,總是要去承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當我們遇到挫折,遇到事業的失敗的時候,我們就會陷入經濟窘迫,甚至身無分文的艱難境地。這時候,我們感覺自己是卑微,是底層的。有時候,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會讓我們感受生活無望,前途渺茫。

做人,要順其自然,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哲理美文)

漸漸地,我們慢慢走過種種艱苦的日子,在隨遇而安的日子裡,我們明白了:其實,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所有的生活,就是充滿著不確定性,就是充滿著苦和累的日子。當我們沒有錢的時候,不要沉淪,不要灰心喪氣,不要自暴自棄。要相信自己,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我們當下的小目標前進。當我們在隨遇而安的艱苦日子裡,累積了經驗,當我們慢慢地從沒有錢的日子中走出來,我們才會知道,其實,一個人,經歷過失敗,品嚐過沒有錢的日子,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做人,要順其自然,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哲理美文)

是啊,做人,要順其自然,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因為,一個人,總要經歷失敗,總有可能會承受很多艱難困苦的,也許,是我們工作的不如意,也許,是我們經濟的危機,也許,是我們落魄和顛沛流離。但所有的風雨,總會過去,所有的苦日子,都會成為我們在記憶疤痕上盛開的美麗之花。於是,我們在隨遇而安的日子裡,累積了經驗,在荊棘密佈的叢林中磨礪了自己的意志,我們最終會遇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美好。朋友們,你們說,是這樣的嗎?

做人,要順其自然,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哲理美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